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话是阅读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学生与教师、教材、文本编写者进行"对话"的重要体现,这是践行新课标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重要方式。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阅读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搭建对话平台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本文从抓住文本解读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设立阅读问题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搭建交流平台引导对话,实现对课文的深度解读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可让学生从阅读文本出发,与文本对话,获取自主感悟;与同学对话,平等分享,愉悦阅读;与教师对话,在引导交流中寻找共鸣;与作者对话,来一场心灵的对话与碰撞。这样丰富、多元化的对话式教学不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正>【设计理念】《春意挂上了树梢》是《现代散文选读》中"是什么使我们感动"这一专题的一篇散文,文本渗透了作家萧红对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的社会人生的深度思考。因是选修课教学,所以要充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一、沟通,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学是一个师生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也是师生在沟通合作中共同成长的过程。沟通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教学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让他们在美读、裸读、深度对话中,仔细地咀嚼、推敲文本,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从而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还可以适时地增加语文课堂的"温度",通过这些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一种技能,要养成这种能力,需要经历一个自觉锻炼和训练的过程.散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本,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因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但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的多重对话"."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深度的文本解读需要教师把握住文本的主要倾向,琢磨好文本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思考出文本的教学价值和教育价值,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本文从读"厚"文本、读"薄"文本、读"透"文本三个层面,摭谈对深度解读文本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特级教师郑桂华老师指出:"核心问题是理解一篇文章主旨的钥匙,也是一堂课教学价值的依托。"导读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设计有效的导读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对话。一、设计针对性导读问题——让文本对话有深度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深度对话。阅读批注则是生本对话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批注,不仅可以有效整合读与写,还能提升阅读实效。教师可指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进行预习阅读批注;围绕文本重点,进行品析阅读批注;围绕文本情感,进行反思阅读批注。  相似文献   

9.
正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对于文本,"你要了解它,享受它,必须面对它本身,涵泳得深,体味得切,才有得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深读、深品、深习,深刻思考文本背后蕴藏着的丰富内涵。只有对文本作出深入的解读,才能够实现学生视界、文本视界及教师视界在深度对话中的有效融合。现以名师的课堂为例,谈谈在深度解读文本、深度对话的教学中该重视些什么,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因此,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实现三个维度的对话,一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二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三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读之有效,读之有情,读之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相似文献   

11.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思路,而在“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我们应抓住这一关键,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对话,有一次在杭州,于永正老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一、课堂的主旋律:引导学生个性化地与文本对话学生由于受知识、智力、生活经验等的限制,往往缺乏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广度、效度、速度。学生与文本对话时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引导。引导不是教师告诉,对话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帮衬而已。1.引导学生个性化地走进文本。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阅读文本,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应当实现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多维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次次与文本深入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应走出"膜拜",走向理性;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应摒弃居高临下的指导,进行引导与组织;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既要方式多,又要普及面广,学生是提问者也是释疑者,是参与者也是评价者。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现代阅读教学应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老师、老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大都处理得比较好;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往往浮在表面,被教师忽略,时有走过场的现象,导致学生独立接触文本的时间很短。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多次提到"阅读"这个词,第60条建议强调"必须教会少年阅读"。如何引导学生真正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就需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从《狼》的教学出发,就如何引领学生和文本"深度对话"进行探讨,为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领悟文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秉承这样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教科书里,选录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散文,这些散文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但如果教师过渡依赖教参,不能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就不能形成学生和文本的真正对话,更不能让学生感悟散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想】梁衡的《夏》是散文中的精品,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因此本课的诵读品析教学以读为主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问题意识。关注文本和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切入,从文本内容阅读过渡到文本语言和作者情感的阅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与文本展开心灵对话、思维碰撞,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深度多元的思考中,在多层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三维互动过程中,学生与文本对话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有效与否。可见,"生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核心。那么,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高效的对话呢?结合具体教学实际谈了几点让"生本对话"走向高效的教学策略:切入话题,让生本对话走向真实;多形式读,让生本对话走向充分、自主;读写结合,让生本对话走广泛、高效;深化生本对话内涵,让生本对话走向更深入。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读",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层层深入对话的过程。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初读——读通读顺读正确现实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学习课文时,教师只是让学生读一回课文,便急急进入讲解课文内容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