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色笔记》是当代著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它引入西绪福斯神话以突出人类在荒诞的现实处境中的责任。它借鉴了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传统,却挣脱了经典女性文学作品婚姻家庭的窠臼和“闺中情怨”的模式。为了扩大文本的社会维度,莱辛还在《金色笔记》中融入了发生在20世纪的真实历史事实作为小说的前文本。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中,互文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本策略披广泛运用。无论从狭义的互文性还是广义的互文性来看.《金色笔记》都具备互文性的鲜明特征。本文以《金色笔记》为分析对象,着重讨论该作品与西绪福斯神话和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以及女性主义文学传统之间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2.
歌德互文性思想及其实践体现在文本外互文性和文本内互文性两个方面。二者分别主要通过"两个主体"与"影响"、"诗的形式"与"题材"表现出来。结合歌德创作实践,从他有关"两个主体"、"影响"、"题材"、"摹仿"和"独创性"等的论述及其实践,我们把握到了它与当代互文性思想和理论之间的一脉相承。依歌德之见,文学创作中的文本内或外的互文性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是必须的。然而,作家又可以通过有目的地向与自己个性相符的作家学习,以及把自己的气质灌注于作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3.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因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运用互文性理论分析其科幻小说《玛拉和丹恩历险记》中的"荒原"意象。多丽丝·莱辛借用了艾略特《荒原》中的"荒原"意象创作了《玛拉和丹恩历险记》。她通过显性的文学文本隐喻隐性的社会历史文本,刻画自然生态的文明荒原,表现现实主义的主题思想。多丽丝·莱辛通过互文性创作策略,不但书写了人类历史,而且促进了人类对历史的追问与反思。本文对《玛拉和丹恩历险记》的互文性解读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该作品的主题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2011年,我校的互文性教学研究被列入"十二五"省级课题,教室里的电子白板为互文性教学研究提供了硬件支持,语文组的老师们在艰难地探索着,孜孜不倦地践行互文性教学。本文重点阐述互文文本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引用、吸收、变异、转换,从而使得文本之间形成关联,这些错综复杂的关联就是互文性。翻译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多层面展开的一项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互文性理论同译者研究的结合有助于译者在互文性文本中进行跨文化阐释。以《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为分析材料,通过对互文性符号的翻译策略的分析,从而了解译者的翻译意图。  相似文献   

6.
张岱 《文教资料》2008,(26):26-28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运用了双重的互文性策略:与<圣经>及<哈姆雷特>等存在文本间指涉的互文性和在"对话"和"对位"的叙述手法下发生文本内在的互文性.通过该策略小说在宗教文化背景中发挥了对西方文学"弑父"母题的反思,并完成了关于上帝存在与人类信仰等问题存在主义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温骞 《现代企业教育》2009,(16):139-140
互文性对翻译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文本写作中的互文性隐喻,举例分析了在翻译具有互文性隐喻文本时通常采取的几种翻译策略。从而把原文中的文化底蕴传达给目的语读者。  相似文献   

8.
术语"互文性"的提出旨在强调,文本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所读文本,而且涉及与之相关联的所有文本;任何文本的意义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在与其它文本的相互联系中存在的。通过互文性定义的探讨,互文性理论渊源的追溯,以及互文性与影响研究二者之间的比较,深化对互文性研究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王番 《海外英语》2012,(3):149-151
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意义巨大,虽然翻译本身就具备互文性运动特征,但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成熟的理论还有待研究者进一步的努力。在互文性记忆下写作的文本要求译者首先作为读者阅读文本,再进行文本间的转换;该文从《陶诗》的三个译本出发,浅析了互文性是如何在诗歌这一"纯文学"形式如何在翻译中实现互文性意义传递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互文性理论置于翻译实践中,借用费尔克劳夫的"显性互文性"及"成构互文性"两大分类,从引用、风格等方面对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互文性理论对译者理解原文本、恰当创造目的文本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后现代主义观照下的互文性为视角,探讨了互文性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些启示。文章首先阐述了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以及后现代主义观照下的互文性,分析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两个最为突出的问题。然后将互文性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进行了论述。无论是在教学文本的编排,还是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互文性都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互文性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多种体裁的驾驭能力,掌握思辨、推理、综合等深层次文本阅读策略。通过传统文本与现代流行文化的结合,可以更接近学生的背景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互文性",也叫"文本间性",是法国符号学家、后结构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1966年提出的。克里斯蒂娃把"互文性"看作一种文本特性,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由马赛克似的引文拼嵌而成,每个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文本与文本之间互为参照物,它们互相作用,形成一个开放的文本网络,构成一个文学符号的演变过程。"互文性"揭示了文学创作中继承与创新的  相似文献   

13.
运用互文性理论,可以对小学名家文学作品进行进一步的解读,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的理解。在互文性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同一作家和同一题材作品的互文,也要注重对不同作家同一题材作品的互文。既要注重选择互文性资源的角度,也要把握好互文性阅读资料的"量"和"度",把握好互文性的时机和环节,以提升学生对名家作品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审视了互文性与广告、诗歌翻译的关系。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克里斯蒂娃认为,每个文本都是用马赛克般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本文认为中西诗歌翻译和广告翻译具有大量的互文性特点,作为译者既要充分认识到诗歌与广告中的互文特点,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传递互文的契合。  相似文献   

15.
互文性起源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表现为一种文本理论,依运作层面的不同可分为宏观互文性、中观互文性、微观互文性三类。其中宏观互文性主要发生在文本与情景或文化之间。文章主要应用宏观互文性,分析了杜甫草堂几处景点名称的英译。宏观互文性视角尤其是情景互文性为旅游景点的命名和翻译提供了一种颇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互文性理论试图揭示文本表象世界下意义世界的丰富性和共生性,它几乎涉及了文艺理论学科涵盖的所有重大问题。德里达的互文性理论建立在其文字学的基础之上,他认为文字的本质就是"延异"。"延异"使文本结构成为无限开放的意指链,文本也就成为无数能指的"踪迹",而超文本则使这种意指链从观念转化为物理存在,从而创造了新的文本存在空间和存在形式。超文本充分体现了文本的互文性特征。超文本的意义是文本自身解构而造成的意义"撒播",因此阅读成为一种自主的探险性活动,事实上就是追踪文本意义的撒播。互文性与超文本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阅读方式的改变,更是文学生产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提倡译者根据不同的体系对文本进行翻译,从而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文章从英语电影汉译名的"变异"现象出发,阐释互文性与目的语变异的关系,并据理论证片名翻译变异的互文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的互文关系。任何文本之间本就存在互文,每一文本会不同程度地以各种形式存在着其他文本的观点。依照此观点,文章对三部黄石矿冶小说《古巷道》、《洞火》和《古铜色》中纷繁的女性形象作互文性分析,并从文本、作者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三方面总结出产生互文性的根源。对女性形象的互文性分析,突破了以往对黄石矿冶文学的研究方法,为黄石矿冶文本的研究引入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曹玲 《新课程研究》2009,(3):184-185
互文性是指某一文本与它的前文本之门的相互联系,此概念大量地应用于广告中。本文基于广告语篇及其互文性现象,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互文性在广告中的应用,即具体互文性、体裁互文性和媒介互文性。  相似文献   

20.
车欢欢  罗天 《考试周刊》2013,(77):22-23
互文性理论是从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文本理论,可分为微观互文性、中观互文性、宏观互文性三类.其中宏观互文性主要发生在文本与情景或文化之间.情景互文性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情景互文性,分析了蒙古包、如意湖、胜象宝塔等旅游景点的翻译个案.互文性理论视角尤其是情景互文性视角对旅游景点的命名和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