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传》中并列连词有“并、和、与、共、同、及”等六个。这些并列连词在分布和用法上存在明显差异:“和、并、与”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和”、“并”,竟占总用量的78%强,而“共、同、及”则使用频率较低。除了“并”的用法比较复杂外,其他并列连词的用法均显得比较单一。这些并列连词还可以连用,有的甚至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2.
《元曲选》中对妻子的称谓有20多种。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称谓渐渐消失了,有的称谓得到了保留,有的称谓虽保留下来,却有和现代汉语颇不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中考题是这样的:Hurry up!______we’llbe late forthe m eeting.A.and B.but C.then D.or该题的正确答案是D,是在考查同学们对or的掌握情况。连词or是中学英语课本中出现早,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单词,虽然词性只有一个,但它的用法却不容忽视。为帮助同学们准确掌握它的用法,现分述如下:一、or用在肯定句中,连接两个并列成份,表示部分肯定,意为“或、或者”。如:Itusually com es in Septem berorOctober.它(中秋节)通常在九月或十月。They are sm allround cakes with m eat,eggs,nuts orsom ething sweetinside.它们(月饼)是小圆饼子,…  相似文献   

4.
“而”是同学们阅读文言文时常见的一个连词。这个连词用法相当灵活,不易掌握,颇有介绍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虚词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连词作为虚词中重要的一种,有着重要的语法作用,而典型连词"而"使用最为灵活,较能反映连词使用情况。本文以《孟子》中连词"而"作为研究对象,看其在表示语义关系、连接成分有什么的特点,对相关的复音节连词"而后""然而""而况"进行分析,并将《孟子》与《论语》中这些词使用情况进行比对,进一步了解上古汉语中这些连词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中"而"宇的用法有三种.其主要用法是连词,此外,有时也用做代词或语气词."而"字在(论语)中共出现了341次,其中"而"作为连词共出现了308次,出现频率最高."而"宇除可连接并列和相承的两事外,还可以连接相反、修饰与被修饰的两事.此外,"而"宇本身在连接并列与转折的关系,偏正与顺承的关系时也会产生一些分歧,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连词“而”是从古代汉语继承下来的,它是一种虚词,表达语句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种不同关系,在小语课本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一、用于意义相反的词语之间,表示语义的转折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该书是通过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充满传奇色彩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和反映思想的。《水浒传》是描写江湖好汉绿林英雄的一部小说,即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后来势力强大以后,对抗朝廷,最终招安,为朝廷出力,并博得一个封妻荫子,取得正果,故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者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在四大名著当中,《水浒传》是被广大青少年读得最早最普遍的一部小说,因为它的故事情节曲折紧张,语言很浅显。《水浒传》对于中国人人格的形成,以及他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及"是中古汉语使用频率最高的连词之一,其语法功能十分完备。"及"具有如下特点:属于非定位连词,可以连接体词和谓词,且连接项具有事理顺序,可以多项连接,连接位置不固定。"及"的演化路径为:及(动词:追及)>及(伴随动词:参与)>及(并列连词)。  相似文献   

10.
以明末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为主要研究语料,以其中的连词"以"的用法为考察对象,作穷尽式的分类统计与分析研究,同时结合上古、中古时期的文献如《国语》、《左传》、《史记》、《水浒传》等,并采用现代汉语的一些语料,作历时和共时分析。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是在我国伟大的农民战争中诞生的一部文学作品。自元末明初《水浒传》问世,如何评价这部作品,在地主阶级内部就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个学派的观点。李贽和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上的对立,反映了晚明文艺批评战线的儒法斗争。李贽站在进步的法家立场上,坚持革新的文学路线,热情地赞颂农民起义,肯定这个文学上的新生事物;金圣叹  相似文献   

12.
以《水浒传》为语料,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管表示空间,还是表示时间,“前”的使用频率都高于“后”,它们主要表示空间意义;“前”、“后”与其它词语结合表示空间时,不能省略;。前”能用在动词前,“后”则没有;“后”可用在动词后表时间。双音节方位词中,“前面”、“后面”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它方位词语。  相似文献   

13.
连词“而”是从古代汉语继承下来的一个虚词。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在表达语句间不同关系方面,有以下几种用法:一、用于意义相反的词语之间,表示语义的转折。①仿佛我倒是从没到过中国的旅客,而·他是个热情的向导。(第九册《心愿》)②是的,北京的春风似乎不是把春天...  相似文献   

14.
“漏”是个动词,“而”是个连词。但如果理解错了,那将会洋相大出。请听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下雨天的夜里,一只老虎悄悄溜进一个院子,想偷羊吃。它躲在屋檐下,正好听到屋内一对老人说话的声音,一个说:“老头子,牛棚关好  相似文献   

15.
从梁山泊的演变看《水浒传》“招安”之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山泊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有一个慢慢质变的过程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初是一般的"强人团伙",与其他的强盗团伙别无二致,晁盖进入后成为了一个"仁义"之师,最终在宋江加入后发展为"全忠全义"的组织。最重要的是在这样三个阶段中我们看到作者有意地逐渐将梁山泊趋于完美合理的主观倾向,以及在这种倾向中所流露出的强烈的情感,而体味到这种情感后,我们便可以在深层次上理解最后的"招安"实乃作者个人的主观意愿了。  相似文献   

16.
王鹏程 《文教资料》2012,(4):3-4,18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一百单八将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以"四大奸臣"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曾作为北宋文官武将的一分子而存在,小说中出现的官号更是数不胜数,有些名称类似,实则千差万别。这也反映了北宋中央集权强化,官僚机构庞大,官吏人数众多的特点。因此北宋时期中央官制的建立与演变,实际上反映了北宋不同于以往朝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模式。本文对《水浒传》中"四大奸臣"的官制进行考证,总结其形成的特点,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北宋历史。  相似文献   

17.
连词“而”的用法较复杂。兹以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中出现的例句,试作简要说明。 [例1]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一夜的工作》) 这一句中的连词“而”表示转折,连接的两项在意义上不是一脉相承,事理上含有转折,“而”可解释为“却”、“可”。 [例2]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景阳冈》)  相似文献   

18.
从《论语》看上古“者”“所”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关《论语》中“者”“所”解释的几点探讨“所”和“者”是一对很有个性的古汉语常用词,主要是做特殊指示代词。因为它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总要附着在其它词或词组上,才能表达一定的意义,所以有人又称之为结构助词。这也不无道理,叫什么倒无关紧要,关键是应该掌握它独特的功用。比如:“所”字,总是附于动词或动词词组前,而“者”字是附在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后面;所字结构的含义是“所”字所附动词的宾语,而者字结构的含义是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近代汉语词汇体系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敦煌文书是唐五代最重要的近代汉语研究资料。以《敦煌变文集》作为考察对象,发现唐五代时期,“了”主要出现在以下四种格式中:用于主语之后作谓语;置于前一个动词宾语之后作谓语;用于动词之后作补语;放在动词和宾语之间起帮助作用。通过分析“了”字在每一种句式中的特点和功能,得出结论:“了”字从动词逐步虚化为助词,且在唐五代末,助词“了”在口语中就已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20.
从《国语》看战国初期“以”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在上古阶段的某些特征,在语言研究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笔对《国语》中“以”的用法进行了究尽式的量化统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并总结出辨识动词、介词、连词“以”的几种方法,为研究“以”的发展演变提供点儿原始语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