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魏时存在着两种迥然不同的监军制度,一种是由朝廷派出代表中央行使监督权力.但不领兵。第二种实质上是中央派出且督领地方军队的领兵制度。二者的区别却被前人忽视了。  相似文献   

2.
孙吴继承汉制,设光禄勋、卫尉、城门校尉及三署郎将等职,但其是否如汉代一样具有禁卫职能,史无明载.五校尉之职皆由要臣担任,当与汉、魏之制相似.孙吴领军所见较少,而护军制度发达,武卫将军"典宿卫",为重要禁卫将领.禁卫诸督别具特色,尤以绕帐、无难、解烦督统兵众多,是孙吴最重要的禁卫武官.  相似文献   

3.
汉帝国解体后,先是三国鼎立,再是南北对峙.财政制度变迁有了多种走向.曹魏建立户调制为北朝继承,孙吴最初则继续推行汉制,并结合曹魏制度做了改革.西晋统一南方后,孙吴旧制还有所保留.东晋门阀政治对南朝财政制度影响较大,形成了"士族分财源,寒人掌财权,丁口担赋调"的局面.南朝制度虽是北魏太和新制的重要参照元素,但是影响有限.太和新制,经过北周改革,最终形成隋唐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4.
伯克制度原是天山以南维吾尔族地区旧有的社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大小封建主就是等级不同的伯克,且均为世袭。清朝统一新疆后,遵循"因俗而治"的原则,对伯克制进行改造,废除世袭,将其纳入地方官制序列,但旧有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未从根本上改变。  相似文献   

5.
东吴领兵、复客、奉邑三制关系之研究刘汉东领兵制、复客制、奉邑制,是东吴的三项重要制度,已经有文章比较详细和深入地揭示了一些问题①.但是,由于习惯上将这三项制度作为各自独立的制度去考察,所以有关三制相互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基本上未加探讨,这无疑有碍于我们...  相似文献   

6.
北宋的养兵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兵政策是北宋王朝立国治军的一个基本政策,也是北宋军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这项政策,研究宋史者虽经常提及,但多语焉不详,罕有专门论述。本文拟对北宋养兵政策的产生、内容及其作用作一初步考察,不当之处,敬俟匡正。一  相似文献   

7.
明代军事制度是在改革元代军制和吸取唐、宋军制优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显著特点是皇帝进一步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军队的装备有了长足进步。但明代役使军士和克扣军饷等问题较为突出,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削弱。一、军户制度1、军户的来源和类型。明代国家兵役制度,基本继承元代实行世袭军户制。军户是人民中供应军差的特定人户,隶于军籍,军籍分辖于军队中各个卫所,到卫所服务的军户壮丁称作军,未入伍的分居原籍,编入里甲。军是世袭的,也是家族的,军的这一家  相似文献   

8.
禅让与世袭是我国古代社会政权传承的主要形式。世袭制对原始禅让的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建立在亲亲原则基础上的世袭制,由于摒弃尚贤原则,使封建王朝的发展缺乏持久的智力支持与保证,成为中国封建时代自身无法解决的政权频繁更迭的深层原因。王莽禅汉,复活了禅让制度,创立了王权专制制度下政权更迭的禅让新制,让尚贤原则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禅让为集权制世袭王朝开辟道路,集权制世袭王朝借助禅让除旧布新而获得不断的存续。  相似文献   

9.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分封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制度。播州土司制度始于元代,完备于明初,终结于明末万历二十八年。勾勒、梳理播州土司制度的历史轨迹及其历史作用,无疑有助于黔北历史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孙吴特殊政区制度考论胡阿祥《晋书·职官志》云:孙吴、刘蜀,多依汉制,虽复临时命氏,而无忝旧章。今按孙吴政区制度,就大体因于东汉。东汉制度,邻、王国同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郡、王国之下,则有县、邑、道、侯国。安帝以后,有属国比郡,灵帝中平以后,则由监察区...  相似文献   

11.
试论广西土官官族内的封建宗法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官官族内封建宗法形态的发生,是广西土司制度长期存在于广西壮族地区的有力动因。这种土官官族内的封建宗法形态,有族长官位和财产宗法式的世袭继承制,官族内部的地方组织、衙门组织——族权和政权的结合,官族内部的祠堂、族规、家谱——族权的主要表现,官族内部土地占有和宗族共财制等四种。  相似文献   

12.
政府雇员制——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雇员制通过市场化、契约化的方法解决了现行公务员制度面临的一些问题,在人才的使用上引入了灵活的市场机制。但是由于政府雇员制是一种崭新的人事制度,其理论研究尚不深入,在政府雇员制的推行过程中也表现出了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不完善、日常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基于此,文章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度,分析了我国政府雇员制的现状,对政府雇员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对这一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孝文帝太和十六年至十八年的爵制改革为界,北魏的赠爵制度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赠爵多,后期赠爵少;前期赠爵多为"追赠",后期赠爵多为"追封";前期赠爵不可以世袭,后期赠爵可以世袭。前后期赠爵数量、形式与意义上的巨大变化,是孝文帝汉化改革、制度正规化寻求的直接结果,也是爵位体系与官僚体系在北魏前后期政治体制中所处地位、所起作用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蹴鞠运动与中国古代士族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蹴鞠消亡的原因,着重分析了中国古代的一种世袭贵族制度士族制度对其发展的影响.通过研究与分析发现,蹴鞠的衰落是在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从整体上说,士族制度的产生与消亡对蹴鞠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蹴鞠发展的初期,士族制度使主要作为贵族运动项目的蹴鞠得到较大的发展,但却抑制了它的全面发展.到了蹴鞠发展中期,士族制度的没落,促使蹴鞠向民间流传,从而促进了蹴鞠的全面发展.但随着士族制度的消亡,蹴鞠又失去了它能够继续发展的传承载体.  相似文献   

15.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官制。中国古代官吏产生的途径很多,但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世袭、荐举与科举三制。王船山在《读通鉴论》一书中,批判世袭制,有比较、有分析地评论荐举制与科举制的利弊得失。其中一些中肯意见,对我们今天的干部选拨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荐举制优于世袭制荐举自三代育之,夏商周皆有乡举里选之法,但不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世袭制。  相似文献   

16.
兵户制度是孙吴政权的军事制度,这一制度是在三国鼎立时期,最高统治者为着保证战争对兵力的需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本文就孙吴兵户制度的一些问题,作一论述,不妥之处,请师友们赐教。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培养制度通常有两种模式:欧洲式的单一导师负责制与北美式的导师集体负责制。中国传统研究生培养制度是单位制度下的"导师制",这种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学徒式的欧式制度。北美大学科研实行"老板制",这种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具有多元性与平等性。当前中国大学科研中也出现了"老板制",但与北美有本质区别:北美"老板制"只是大学科研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大科研"时代大学科研管理的理性选择;而中国的"老板制"则是功利主义的产物,是师生关系走向功利化的表征。为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中国研究生培养制度需要进行再设计。  相似文献   

18.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职业许可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志。教师资格的终身有效制是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符合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此,需要建立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价值导向的教师资格定期认定制度,强调在发展性的教师资格认定取向下,进行教师资格证书的分阶段、多级别认证,实行三级委员会制度和二级年检制度,并与继续教育和教师聘任、晋升制相衔接。在实践中真正确保教师资格定期认定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从教师资格定期认定的对象、起点、标准、内容、方式、程序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  相似文献   

19.
政府雇员制的含义及其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公务员制度可以吸纳政府雇员制中的合理因素,与其把政府雇员制当作政府内部另一种用人机制。还不如把政府雇员制合法化引入中国公务员制度体制之内。这也是近20年来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一种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20.
夫妻财产制在夫妻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践中的大量纠纷也因此而发生。夫妻财产制与民法的其它制度如共有制度、代理制度、无权处分制度有密切联系。现行法对夫妻财产制的规制有疏漏和模糊的地方,导致了司法实务中的不少困惑和两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