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节目质量是电视宣传管理永恒的话题,与节目质量有关的质量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节目质量的控制体系,通过控制、调整人的心理来激发记者、编辑自身的潜能,以达到提高节目质量的目的.是电视宣传管理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肖梅 《视听界》2002,(6):25-26
“收视率”已成为近年来在电视业、广告业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组。可以说,搞电视的人没有不知道“收视率”的,已经到了言必“收视率”的地步。收视率关系到电视台的生存发展,收视率成为评价电视节目的重要标尺,收视率与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劳动报酬紧密挂勾。影响节目收视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节目评估体系中,收视率绝对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但是收视率并不能作为惟一标准,即评价体系不能完全脱离收视率,但又不完全依赖它。这已是业内人员的共识。因此收视率在评估体系中所占比例的问题随之而出,本文以中央电视台和市级电视台为例探讨评估体系需要利用的原则:引入主观评价之管理精细化以及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4.
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电视传播界开始在节目改版、创建节目评价体系、编播制作以及广告经营活动中广泛地引入收视率指标。这标志着自1986年中央电视台开始实施收视率统计以来,中国电视界对收视率功能的正式承认和接纳。  相似文献   

5.
目前,已有相当多的电视台引入收视率分析指标。1999年3月,北京广播学院研究所进行了一项有关电视传播者对收视率认识的访问,访问对象包括全国16家省级电视台、28家市级台和央视、凤凰卫视中文台的200多名新闻工作者。结果显示,有2/3的从业者认为,他们所属的电视台在节目评价中首先考虑收视率;作为个人,受访者认为收视率  相似文献   

6.
陶卫红 《当代传播》2005,(6):108-109
随着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从众多的电视台中突出重围,增强屏幕的整体竞争实力,并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成为各电视台整体经营的目标。而在经营中如何争取到精明的厂家和广告商的广告投入,是目前各电视台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其中,电视台是否有较高的收视率便成了厂家和广告商广告投资的试金石和风向标,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提高收视率,已成为电视台整体营销策略的重中之重。然而一个电视台高收视率的取得,并非单纯依靠提高节目内在质量就可以达到。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同样一档电视节目在不同的编排方式中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收视效果。因此,要取得电视节目的高收视率,除了要提高节目质量,还要讲究电视节目的编排艺术。在实践中,通过对高收视率的电视收视特征进行数据量化研究和综合分析、运用,可以有效促进收视率的提高。因此,收视率作为一项量化指标,已越来越多的被电视媒体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视体制集团化的发展战略从整合生产资源入手,无疑是一条振兴中国电视的治本之道,在集团化的体制下,原分属于无线、有线、教育三台的频道资源将被统筹、分工,进行初步的频道化改造。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全国各省广电系统中紧锣密鼓地展开。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电视传媒的竞争格局从节目阶段历经栏目阶段演变成现在的频道竞争阶段。无论是在什么阶段,提高节目质量都是电视管理工作的核心话题,而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系统的职能作用永远是宣传管理的核心工作。从当前电视发展的实际来看,节目评价正在电视管理…  相似文献   

8.
如今每一家地级市有线台都面临着激烈的电视竞争,既有众多星上节目的频道之争,更有当地有线、无线(部分城市还有同城的市、县之间)的节目之争。在这种较量中,人们往往重视节目的购买、制作、包装和宣传,而忽略节目的编排策略。其实,出奇制胜的节目编排方式,能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问题在于,一名称职的节目编排者,在工作中需要对自己的受众真正了解,要找准他们的收视特点和收视需求。  相似文献   

9.
林燕 《东南传播》2015,(12):113-114
在电视频道竞争激烈的今天,收视率已经成为市场分析、节目评估的重要参数。因为,广告主在那个方向或者说那个栏目投放广告,投放多少广告是以收视率为依据的。收视率本来是测量收视效果的客观数据,但由于利益的趋向,电视收视率被抬到了一个空前(不恰当)的高度,成为了"方向标"。为了追求收视率,迎合所谓"大众化"口味,庸俗、猎奇、低级趣味的节目在荧屏时有出现。于是,有人说:"收视率导致中国电视节目集体趋下的局面"。同时也有人说"收视率不科学,根本没有用。"那么,如何看待收视率?对收视率的测量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应该怎样去解读它?建立一套什么样的电视节目评估体系才算科学?收视率与满意度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因此,重新认识收视率,客观看待收视率,理性思考收视率,会对电视工作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广播电台机制改革的逐步确立,广播节目评估体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对广播电台而言,评估体系是用来考核、衡量和认定节目质量标准的依据,是促进节目质量提高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手段。虽说广播市场有三个基本要素——节目、听众和广告,但节目是核心要素、关键要素,因此最主要、最基础、最核心的评估层面就是广播节目质量。这就需要探索科学评估节目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使广播电台整体节目质量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收视率诉求与电视财经频道的节目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曙光 《现代传播》2005,(4):117-119
在“收视率—广告”的盈利模式下,财经频道的专业化发展意味着较低的收视率进而影响广告收入,而要提升收视率,财经频道的节目定位只能选择“大众”,放弃“小众”。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湖南经济电视台等财经频道的节目已经逐渐淡出专业财经报道领域,而转向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如此不仅模糊了自身定位,而且容易引起电视台其它频道的抗议。在收视率诉求保持不变的假设下,电视财经频道如何确立节目定位,既能够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又可以符合财经的“名义”呢?最小厌恶定位(LOP)与最大偏好定位(MPP)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前执行官、节目总监保…  相似文献   

12.
电视收视率.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收视率对电视传媒的发展有何意义?如何编排节目才能提高收视率?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也越来越透明化,电视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电视台只有通过有效的节目编排,提高收视率,吸引住观众,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4.
信息、教育、娱乐和服务是电视媒体的四大基本功能。电视节目正是借助这四大功能,与观众产生互动,满足观众在特定层次上的生理或心理需求,进而影响观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从而实现电视媒体的传播目的。对于兼具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的中国电视媒体而言,这种传播目的在公共性上体现为电视媒体传播公共价值、整合社会认知、促进社会发展;在商业性上则体现为电视媒体借助对观众收视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人口比重大,特别是在西部农村文盲半文盲人口多,贫困人口比例大,这是农村电视传媒所处的客观大环境。随着我国“村村通工程”的实施,电视的覆盖率在甘肃已达到了90.54%,这应该是个令人欣慰的数字。然而,覆盖率并不意味着农村受众接受媒介现状是乐观的。让人担忧的是,对农村的电视节目其收视率不高,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不多;在生产过程中投入少,产出低,精品匮乏。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婷婷 《新闻窗》2013,(3):40-41
目前各大电视台相互竞争已呈现白热化趋势,各大媒体对于怎么抢占市场收视份额奇招百出。而怎么利用资源、整合资源,做到电视节目编排的最优化,是各大电视台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自身节目编排的合理性,以区分自己与其他电视节目的不同,就成为各大电视台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公共频道作为贵州电视台地面频道的当家花旦以其特有的节目内容曾经引领了较高的收视率,但如今有所下滑。如何做出好电视节目编排,迎合观众挑剔的胃口,提高收视率。这是摆在我们电视媒体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娱乐形式多样化和媒体整合形势日益凸显的今天,电视节目收视率的扁平化作为一种趋势已经不可抗拒。它突出地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传统的黄金时段节目收视率的不断走低,另一是次黄金时段的节目收视率有所走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病案不仅是医疗质量的集中体现,更为医疗安全和维护医患双方权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我们本溪市中心医院实行住院病案实行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对住院病案形成的全过程实现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与控制,有效地提高了住院病案质量,受到院内外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9.
电视收视率指标的选择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电视业界有一个共识:即电视频道之间的收视率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电视台需从收视率及其系列指标中了解并发现观众,以便有针对性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电视节目选题必须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树立正确舆论导向是我们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