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1年12月2日,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提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如今,这一论断经过时间的冲刷和实践的检验,愈发熠熠生辉,已经成为梅贻琦教育家身份的经典标志.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会场外的校史展览中,梅贻琦占据了开篇部分,展板上有关他的这段介绍文字已经成为传世佳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正1.获10个以上诺贝尔奖迄今世界上已经有30所大学至少10个教授或者科研人员获得了诺贝尔奖。一所大学在科研实力上如果进入不了前30名,就很难说已经是世界一流。2.拥有一批世界级大师清华大学建校早期,校长梅贻琦定义大学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就科学技术领域来说,就是获得各个学科的最高奖者。毫无例外,世界知名大学都有一批获得这类殊荣的教授专家。  相似文献   

4.
建设"一流"要靠人来实现,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可是,大学,现在还没有精力把目光投向作为个体的教师。 虽然"以人为本"的口号整天挂在领导的嘴边,而且每位校长都能脱口说出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说的"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但是,依照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我们在教育投资上,注重盖大楼、买设备,而较少关注人力投资,重视大楼甚于大师。  相似文献   

5.
建设"一流"要靠人来实现,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可是,大学,现在还没有精力把目光投向作为个体的教师. 虽然"以人为本"的口号整天挂在领导的嘴边,而且每位校长都能脱口说出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说的"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但是,依照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我们在教育投资上,注重盖大楼、买设备,而较少关注人力投资,重视大楼甚于大师.  相似文献   

6.
校长二人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新闻周刊》2003,(6):50-51
人们通过兼容并包的思想而记住了蔡元培,通过“大学者,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的名言而记住了梅贻琦。但是今天的形势要求校长能够为大学争取利益,为大学的发展去找钱。校长,变得越来越像经营大学的CEO  相似文献   

7.
鹿璐 《北京档案》2016,(8):42-44
在北京五四大街路北有一幢通体都是红砖砌成的大楼,因这里曾经是北京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的所在地,很多人亲切称它为“北大红楼”.北京大学的校舍原在景山东街的马神庙四公主府,1916年,学校在沙滩兴建学生宿舍楼,因大楼用红砖砌成,故称红楼.1918年8月红楼建成后,改作北京大学校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室,是北京大学的文学院所在地.红楼在建成之后的多年中一直是北京城最高和最有现代气息的建筑之一,但其盛名决非源自建筑本身.著名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正是那些生活工作在这里,曾经照耀过历史的大师,如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赋予了红楼更多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张秀梅 《数字图书馆论坛》2012,(10):I0001-I0001
国庆长假,没有出门旅游,蜷缩在床上一口气读完了五大本“资中筠自选集”,从感时忧世、坐观天下,到不尽之思和闲情记美,尤其是士人风骨,让人感慨良多。从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而非大楼之谓也”的论道开始,无数今人在反思,  相似文献   

9.
高校名人档案征集规范化程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清华大学校长、现代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是一所大学的品牌与灵魂,他们的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而且铸就了大学的品格.可以说,大学的精神在大师身上得以最集中的体现.因此,为大师组建名人档案,是传承大学精神的必要途径,是高校档案馆应尽的职责.然而,由于名人档案大多具有"私有"的特点,其征集必须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之上,缺乏像书、教学、科研类档案那样强有力的归档制度的保障,因此要使名人建档工作成为档案馆的基本业务之一,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只能通过规范化的征集程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文学批评。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新闻传播批评。这种对新闻传播现象的认识和评价,通常称之谓监督舆论,或者说是对舆论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俭,德之苦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这两个字。也就是说,无论修身,齐家,还是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  相似文献   

12.
清代著名诗人和骈文家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提出藏书家有数等之说。文曰:“藏书家有数等。得一书必推求本原,是正缺失,是谓考订家,如钱少詹大昕、戴吉士震诸人是也;次则辨其版片,注其讹错,是谓校仇家,如卢学士文弨、翁阁学方纲诸人是也;次则搜采异本,上则补石室金匮之遗亡,下可备通人博士之浏览,是谓收藏家,如鄞县范氏之天一阁、钱唐吴氏之瓶花斋、昆山徐氏之傅是楼诸家是也;次则第求精本,独嗜宋刻,作者之旨意纵未尽窥,  相似文献   

13.
寄语兰台     
去本溪东南数十里,有一佳境,日大冰沟。冰沟者,深水积冰终年不化之谓也。癸未仲秋,余与同好欣然往之。  相似文献   

14.
《周礼·秋官·大行人》中有这样一句话: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也相朝也。许多学者都把上句"邦"字与下旬"交"字相属连。唐代贾公彦最早采用这种断法,其疏语称:"诸侯邦交,谓同方岳者一来一往为交,谓已是小国朝大国,已是大国聘小国,若敌国则两君自相往来,故《司仪》有诸公诸侯皆言相为宾是也。"这以后许多学者持此观点,如清末孙诒让《周礼正义》更是加以发挥:"此云‘凡诸侯之邦  相似文献   

15.
梅贻琦关于大师和大楼的名言,现今已经被人们说滥了。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是说大学关键是要有大师,而不在于有没有大楼。这话人家不仅说了,而且用实践证实了。当年西南联大的大师们,就是在草屋平房里,培养出来中国迄今为止,依然今国人感到骄傲的大师,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还活着。  相似文献   

16.
事有所成,须学有所成。要学有所成,在读书中有新的收获,学习方法极为重要。质疑是非常重要的读书方法,也是古今中外学者公认的治学经验。学贵有疑,这是明朝人陈献章推崇的观点。他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到21世纪,我国宗教学研究将会有一个超常的发展,其前景将是非常光明的。宗教研究本来是哲学研究题中应有之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自己的第一哲学即关于有之为有的哲学宣布为“神学”;黑格尔曾突出地强调过艺术、宗教和哲学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尤其是宗教同哲学的内在关联;我们中国历来就有艺术、宗教、哲学统一互补的思想,《中庸》宣布“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鲜明地强调了宗教与哲学之间的相通性、一致性和互渗互补性;我国当代哲学大师贺麟先生在谈到“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时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艺术(…  相似文献   

18.
少一点起哄     
这是一家晚报介绍某气功师新闻中的一段,照录如下:“大师又发放外气,给肿瘤患者治病,当场有近百名听众站起来,说明自己身上的肿块硬的变软,大的变小或消失。顿时,不少听众为之惊讶。”我不在场,看了这条消息,也要“为之惊讶”了。  相似文献   

19.
"电子文件",过去很多人称之谓"机读文件".电子文件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发展阶段不同,电子文件的内容、形式,特别是它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切口要小     
大而空泛的选题,是杂文写作的大忌,也是初学写作者包括有了一定写作实践的杂文作者容易犯的毛病。杂文写得有深度有影响,就必须分析具体矛盾,抓具体问题,开一个小口子,深深地钻进去。我们看到,有经验的作者乃至杂文大师往往从一人、一事、一物、一景或者一言一语、一个小片断入手选题,读之朗朗上口,品之味道无穷。有人称这是“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即所言者小,所见者大,片言以居要,滴水见太阳。鲁迅称这种办法,是“取其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