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把周长比作我们的信仰,把面积看成我们几年来物质需求的增长。我们的祖国正在和平崛起,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正在提高,然而正如那个圆一样,当它从星状逐渐变成圆时,周长一点点被吞噬,正如我们的信仰在一点点地缺失一样。周国平说:“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失。”是的,人们带着冷漠的表情像游魂一样行走;网络上的刀光剑影,舞厅里的灯红酒绿;人们绵里藏针,笑里带刀,勾心斗角……沉湎迷失像尘埃一样迷蒙于各个角落。舒婷的诗写到:“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困惑了,难道刚从对神话的顶礼膜拜中倏然醒悟,我们就立即坠入…  相似文献   

2.
话题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造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我坐在小姐的身边。看宁静的月光勾勒出姣好的面容,再皎洁再美的月光也无法和你相比啊,…  相似文献   

3.
2005高考全国卷(Ⅱ) 的作文题目如下: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锈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  相似文献   

4.
真挚是什么?真挚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美丽胸襟的外在体现,它反映出一个人思想的成熟,心灵的丰盈。是对自己的善待,是对别人的释怀,是崇高思想境界的折射,是做人处世、齐家治国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这是因为:真挚能消除磨擦,有助和谐共处。一次在公共汽车上,由于人多,我无意踩了一个男士的脚,便红着脸诚恳地说:“对不起,无意踩着您的脚了。”不料那位男士见我感情真挚,却笑了笑风趣地说:“不,不!应该由我说对不起,我的脚太长太大,侵占了你的领地,耽搁你的脚落地了。”于是,整个车上响起了一片笑声。真挚不仅消除了磨擦,还为我们创造了和谐亲…  相似文献   

5.
[文题展示] 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注意:①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②立意自定。③自拟标题。④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相似文献   

6.
【试题回放】命题作文:走进桃花源。温馨提示:题目中的“桃花源”,可以借指美丽的景色,可以象征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等。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注意选材立意,写出真情实感。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试题解说】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2005年长沙市中考作文题,实在出乎广大师生的意料。可喜的是,这道想象丰富、诗意盎然、极富人文色彩的考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满堂喝彩。透过人们的赞许,我们可以感受到师生对陶渊明这位著名山水诗人的喜爱,可以触摸到师生对理想家园的渴望以及对生存…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有人说:"爱鸟不养鸟。"美国某国家公园就禁止游客给野生动物喂食,理由是一旦喂食就把野生动物变成了乞丐,因此,他们的告示上醒目地写着:"让野生动物野!"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阐述观点,也可以编写童话,还可以……要求: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相似文献   

8.
9.
<正>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我们总是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挣扎。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0.
【原题回放】 当你流连祖国的名山大川,徜徉在故乡的小 桥流水旁;当你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 时;当你倾心人际的交往,置身在丰富的活动中; 当你走近灿烂的文学名著,陶醉在精彩的影视作品 里……你观察,你思考,你体验,你欣赏。语文就 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生活就是一 本大写的“语文书”! 请以“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为题,写一篇 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试题解析】 今年盐城市中考作文一改近几年炙手可热的话题 作文,采用的是“提示语+全命题”的类型。文题中 的“语文”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大语文“观,语文即  相似文献   

11.
【原题回放】开端是(事情的)开头。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清晨,是一日生活的开端。万事皆有开端;开端蕴含希望……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开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试题  相似文献   

12.
山东卷【试题解说】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试题,试题先提供了一则古代石匠造屋的故事,而且,明确地指出这个故事的寓意——“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要求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在  相似文献   

13.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北京的符号?那自然是010,简洁的数字,总是能在这个已经步入数字化…  相似文献   

14.
《当代职校生》2005,(9):25-27
2005年的高考作文精彩纷呈,全国各地的满分得卷公开后,即成热门话题。本刊编辑部从四川、广东、福建的满分作文中,精选出4篇颇具人文价值、文化底蕴也极深厚的作品供大家学习一这些满分作文的作者,他们也不是什么圣贤人物,他们只是我们的同龄人而已,和我们一样在自由地挥洒青春,在尽情地绽放活力。读他们的妙文,欣赏他们,相信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优秀!读他们的佳作,欣赏他们,激励自己勇往直前,不断迈向成功!  相似文献   

15.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孔子的学生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一位智者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我们总是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挣扎。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7.
【原题回放】我想化作(补全题目再写)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卷面整洁,字迹清楚。【考题解读】生活在经济腾飞的信息时代,我们的幻想极为丰富。也许你希望能够化为一只小鸟,去感受翱翔蓝天的自由;也许你想化为一滴雨露,去感受大海的壮阔;  相似文献   

18.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  相似文献   

19.
[试题解说] 这道试题洋溢着诗情画意,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题目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由唐诗、宋诗引入,并点明了“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的道理。题意明朗,引导考生对人生、社会、自然、生命、哲学、事物的变化、人类的发展……这个大“世  相似文献   

20.
全国卷(川、陕、滇等地区用) [试题解说] 2005年四川、陕西、云南等地区的全国卷以“忘记和 铭记”为话题,体现了立意的价值取向积极向上,关注人的 品德修养,体现“以文育人”的精神。 一个健康向上的人,应当是需要铭记许多不能忘记的 事情,而又能忘记许多不必铭记的事情的。考生完全可以 从甲乙的故事中领悟出这一“命题意图”。尤其是甲说的, “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 望刻痕帮助我铭记。”启示我们像这样的好朋友打了自己 一拳的事就该“忘记”,不应记仇,而好朋友救命之恩却不 能忘记,必须永远“铭记”。 “忘记和铭记”这个话题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小至个 人身边的小事,大至国家民族的大事。“有许多事情是可以 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古今中外这样的事 例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