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俊叶 《中国广播》2013,(11):70-72
新闻战线在深化“走转改”中,追求短、实、新,力避假、长、空。把“短”浓缩在“走转改”的精华中,把“实”凝结在“走转改”的主干上;把“新’’书写在“走转改”的大道上。在“走转改”中体现“短、实、新”,在“短、实、新”中深化“走转改”。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13,(8):50-51
20种开头:横空出世鸣世间 “天涯远不远?”“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明月是什么颜色?”“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哪?”“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刀呢?”“刀就在他手!”  相似文献   

3.
《档案法》中存有一定数量的“软性条款”。研究表明,此类“软性条款”并非不能执行,而是存在独特的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软硬协同实施机制、效力传导型实施机制、政策辅助型实施机制和资源引导型实施机制。面向未来,此类“软性条款”并不需要全部转化为“硬性条款”,而是要通过“价值在场”“技术在场”和“路径在场”三重变革,延续“软性条款”不“软”的效力格局。“价值在场”,即以“档案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建构“软性条款”同“硬性条款”的互动机制;“技术在场”,即以修订《档案法实施条例》为契机,发挥“硬法”的外部协同效应;“路径在场”,即以开发“引导性资源”为路径,激活“软法”的自我实施潜能。  相似文献   

4.
在北宋时期的佛教典籍中,“东司”一词可表示厕所。元明之后,“东”又与“厕”“净”“城”“所”等语素组合成词。直到现在,“东”系列词仍然活跃在南方方言中。“东”之所以可以表示厕所义,是因为在大乘佛教的思想中,“东”代表着污秽,正与“西”相反。  相似文献   

5.
《电子出版》2005,(2):52-53
把网络的应用服务划为“内”和“外”之分,显然有些“牵强”。不过,在现实网络的应用过程中,确实有这种迹象,令人视为“内”和“外”。在这里“内”指的是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对“文件”一词进行概念梳理,提出在尊重行业惯例的前提下,全面看待“文件”与“Record”的关系问题.此外,按照“概念集合”的思路,对“文档”、“文件”和“档案”兰者关系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文件”在上述概念体系中的定位.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文件概念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上应该区别对待,在理论层面上,文件与档案之间是集合归属...  相似文献   

7.
余玉  吴琴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11):91-107+128
近代报刊“耳目喉舌”功能在早期国人译报实践中萌芽,在国人自办报刊中历经“耳目”与“喉舌”之间的“统一——偏移——强化——统一”的循环过程,从而在近代报刊实践史上呈现出独特的嬗变轨迹。具体而言,报刊“耳目喉舌”功能孕育于早期国人报刊实践,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辩证地提出报刊“耳目喉舌”论并逐渐向“喉舌”功能偏移,清末革命派报刊不断强化“喉舌”而轻“耳目”功能,民初随着新闻业从“政论本位”向“新闻本位”转向,报刊“耳目”功能重新得到重视,并逐渐向“耳目喉舌”功能回归。在报刊实践语境中辩证考察近代报刊“耳目”与“喉舌”功能的关系,探寻其独特演进轨迹和在不同历史时期畸轻畸重的现实表征,对当下新闻业有效发挥其功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声屏世界》2008,(6):F0003-F0003
回首2006“规范年”,走过2007“发展年”,进入了2008“提升看”。近三年来,兴国县广播电视局以“和谐创业,振兴广电”主题活动为平台,开拓创新,在队伍建设中探索并施行“家”、“拔越老车辙”、“优患求生存”、“盘活人力资源”、“逼人成才”、“变被动为主动”、“1=3”、“效益统筹”等八个管理理念,积极在全局营造“争做三心兴国广电人(组织的放心人、事业的有心人、群众的贴心人)”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9.
凌先威 《大观周刊》2011,(17):127-128
“器”字在《论语》中出现了六次,其中“君子不器”一句,在理解上有较大的争议。在孔子思想中,“仁”是具有道德本体意义的“德性”,“仁”通过“义”的断制,在不同的情境和人际关系中化为不同的德行,“君子”是孔子核心思想“仁”的人格化表现形式,是与“仁”密切相关联的。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与”大道不器“相同,是指追求君子人格时,不应该拘泥于具体的行式。不拘泥于德行的多寡,只要符合于”仁”的,都是可以被认可的。  相似文献   

10.
说“资深”     
近年来,“资深”似为“著名”的“姐妹词”,在传媒上见面的频率相当高,什么“资深记者”、“资深主持人”等等,有的报纸的时评文章,爱在屁股后面缀一句“本文作者是资深评论员”之类,以示该文不凡品位,吸引读者眼球。  相似文献   

11.
说“资深”     
近年来,“资深”似为“著名”的“姐妹词”,在传媒上见面的频率相当高,什么“资深记者”、“资深主持人”等等,有的报纸的时评文章,爱在屁股后面缀一句“本文作者是资深评论员”之类,以示该文不凡品位,吸引读者眼球。  相似文献   

12.
受“就业率”指标管理的现实影响,一些高职院校把“就业率”放在不恰当的位置,重视“教育产品”在人才市场的“推销”和“就业率”统计的“包装,”忽视“教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和“内在质量”的提高,即学生“就业力”的提高。这不仅将产生功利、浮躁的就业指导,还可能导致高职教育教学和学生全面培养上的急功近利。本文对“就业率”与“就业力”进行辨析,认为“就业率”数字里折射出的学生“就业力”问题,才是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实质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我国政务微博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评论缺位”(包括“评论不在位”和“评论不到位”),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对策——评论“四清”:“认清”政务微博“为何评”, “厘清”政务微博“评什么”, “思清”政务微博“怎样评”,“弄清”政务微博“谁来评”.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的意义感,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发生和嬗变的。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日常生活的意义感,经历了“革命”“启蒙”“消费”“数字化”等历史语境的变迁,在“个人”和“集体”话语的矛盾与张力之间呈现了不同的症候。  相似文献   

15.
王新 《新闻前哨》2008,(8):44-49
“可读性”是新闻吸引受众的利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对受众的争夺,不仅是媒体影响力的展示,也是经济效益的较量。在追求新闻“可读性”的时候,少数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误读“硬新闻”和“软新闻”,倡导“新闻娱乐化、新闻艺人化”.“戏说”新闻.“色”溅新闻,制造新闻,愚弄受众,走火入魔,闯入了“新闻可读性”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四书五经”在分类目录中的列类沿革,宋代产生雏形:二书——“语孟类”;明代“四书”成型:“四书类”;到清代成了名正的“四书五经”:“四书类”“五经总义类”;当代的《中图法》中,“四书”依然保持:“儒家”——“四书”“孔子”(“五经”已各入其类).应当说,“五经”在我国第一部分类目录《七略》中已列在“六艺略”中,此乃目录学、分类学史上的又一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朱国良 《新闻实践》2005,(10):38-38
不知你留意到没有,时下有一弊病在流行,有些人搞材料、写文章总爱搞几个“性”,如“重要性”、“必要性”、“创造性”之类,总爱弄几个“化”,如“一体化”、“市场化”、“大众化”,总爱排几个“有压力”、“变动力”、“添活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现象”和“本质”之争,在西方哲学已经进行了几千年,新闻学的“本质真实”之争是这个哲学争论在一个领域的具体化。本文通过简要梳理西方哲学中关于“存在”、“本质”的判断,再结合现今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执意追求“本质真实”的实际,提出“本质”很难认识,甚至不可认识,而且“本质”并非是变动不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白贵  邸敬存 《现代传播》2022,(11):57-63
我国“战略传播”理论应与自身国际传播实践相适配,也应根据当下国际传播语境优化既往传播实践。既往国际传播实践在理念的“说服”性、议题管理的“偏向性”、传播策略的“声高”取向、话语表达的“积极”修辞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地方性”色彩,在当下“信任赤字”急遽飙升的特殊国际语境中,恐难实现预期传播效果,甚至引发恶性话语冲突,形成舆论不断遭遇挑战、发展环境进一步逼仄的局面。对既往国际传播进行战略优化,应自觉规避美国推行的“战略传播”的“霸权主义”逻辑与陷阱。在传播理念上要立足“对话”,避免单向性“说服”;出发点和归宿则应是尊重多元、寻求“有限共识”,并以此超越“地方性”分歧;在话语表达上应聚焦“人文”,分享故事,实现“现代性”“共情”;在政治实践上,要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将“中国故事”的“地方性”经验转化为国际借鉴。我国“战略传播”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以“对话”为核心的国际传播新范式。  相似文献   

20.
刘丽 《编辑之友》2018,(3):108-112
通过梳理20世纪初“记者”一词出现之前,“教友”“友人”“访友”“访员”的称谓流变,论述在与编辑部互动的过程中,记者的职业身份、职业内容、职业关系的变迁.在记者的“名”“实”之间,从另一角度观察中国新闻事业的形成与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