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关键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本次高中课程改革为例,“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是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从中可以窥探未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即以学科“大观念”为引领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而关于“大观念统领下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在天津已经进入第4年,从2019年的加减法到2022年的乘除法,我们团队以计算教学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教学难点,一是要让学生明确算理;二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归纳出计算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如何突破知识难点,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呢?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理解而教"是国际认可的数学教学的理性追求。以"小数的意义"教学为例,具体阐释一些行之有效的"促进理解"的实践策略:通过探明原理、经历过程、多重联系,让学生明晰"理解什么",让学生卷入"怎么理解",让学生实现"理解深刻"。  相似文献   

4.
数学概念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本质属性的抽象。一切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因此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因忽视学生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而导致概念理解不够深刻"的现象。结合"小数的意义"一课,从"起点探究""建模分层""材料利用""形式淡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发现"概念教学应该凸显意义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正>“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理解两个定义、形成一项技能,即理解什么是三角形和三角形的高,并形成画高的技能。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掌握了三角形的三个特征,能从平面图形中辨认出三角形;又认识了线段、垂直,能从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还掌握了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技能。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安排了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等内容,是以后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隐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式和表达途径。莱考夫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人们日常交流的概念系统也是通过隐喻来构成和界定的。”隐喻思维可以强化学习者对概念的内在表征,使学习者以具身经验来理解抽象概念,以熟悉概念来映射陌生概念,形成基于个体意象图式的隐喻理解。郑毓信教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手势和身体活动,以及隐喻、生活经验等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情境下,针对传统教学对该阶段迁移的忽视,对迁移如何促进生成,怎样以迁移来促进学生的生成进行初步的探讨,指出数学概念教学绝不仅仅是概念本身,它处于学习的起始阶段,如果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迁移能力,有意识有计划地促进学生积极迁移,将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探究能力,促进数学素养和价值观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9.
一、生物学核心概念及其教育价值美国课程专家H.Lynn Erickon在"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一书中指出,核心概念是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概念。费得恩(Feden)认为,核心概念是学生将学科的事实和现象忘记之后,仍然留在记忆中并能应用的概念性知识。戴维(Day)则认为核心概念构成了学科的骨架,具有迁移应用的价值。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生物学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教学》编辑部主办的全国小学魅力课堂教学大赛暨第三届名师大课堂观摩会上,浙江的马顺红老师以计数单位为主线,以学生对整数的学习掌握为起点,通过构建整数计数单位与小数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通过类比和迁移,不断拓展对"数概念"的系统建构,进一步体会和感悟"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理解小数概念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让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其次通过探究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建构小数乘法的算法;最后有效设置练习,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5,(86):140-141
生物学概念是建立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基础,由于高中生物中的许多概念都很抽象,且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欠缺,因此理解较困难。物理模型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通过让学生自主建构物理模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分析】现行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编排上存在一定差异,也有一定的共性。如:人教版教材先编排“分数的初步认识”,再编排“小数的初步认识”,从而建立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北师大版教材先编排“认识小数”,再编排“认识分数”,主要通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元、角、分和常用的长度单位为背景,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具体而言,  相似文献   

14.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经过小学六年层级性、递进式的阅读、表达训练,六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基本是回顾整理和进一步提升后的综合运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设置了这样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这是一个习作单元,由体会情感最终实现“让真情自然流露”。这一单元的学习,涉及不少抒情方法,如何才能脱离“贴标签”式的教学,实现真实情境的迁移运用呢?这就必然涉及概念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HPM教学为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本质开辟了一条新路.本文以对数概念教学为例,将对数发展史上的3个重要阶段:简化运算思想、对数的发明、指对数的互逆关系纳入课堂教学中.通过"亲历运算之繁琐"、"发现数表之便利"、"体会数表之局限"、"弥补数表之缺憾"、"引入符号之迫切"、"两款对数之发展"六个环节,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探究性学习是指人们在总结发现式教学或有意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能否达成,学生能否真正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学会创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探究性学习能否成为师生的共识,进而成为自觉的行动,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经常使用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洪松 《中学物理》2021,(2):40-41
深度学习是一种理解性学习,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将新知与旧知有效建构在一起从而更新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使得学生达到巩固旧知、突破新知、实现新知与旧知共同作用的教学目标,达到帮助学习者理解所学知识的目的.本文以"力臂概念"引入为例,浅谈如何有效建构概念,实现深度学习下由知识本位向能力素养转变的有效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除法是四则运算中比较难教学的一种运算,因为学生缺少理解除法含义和形成除法概念的知识基础与经验背景。《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种子课,在本节课教学之前,学生一般都有一些“分东西”的经历,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注意过分东西活动里面的数学内容,更没有认识平均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体验平均分,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教学时,笔者做了一些思考与尝试,通过“三改”有效促进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建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生物体的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这一呼吸作用的重要概念为例,介绍如何通过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材料让学生感知体验展现概念,并通过事实抽象出生物学重要概念,促进概念理解。  相似文献   

20.
张欣 《天津教育》2022,(4):46-47
对于分数的教学,"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启蒙.三年级学习内容中有关于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什么叫"初步认识"呢?因为学生要完整地构建分数概念,需要从量和率两个维度完成.而三年级只是从"率"的维度认识分数,从在一个整体中认识几分之一,到在多个整体中认识几分之一,再到认识几分之几.这些都是在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率"的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