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在对中国先秦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人性思想进行分析后发现孔孟的理想主义色彩较浓,也较接近"自我实现".他们虽然并不否认"基本需要"的满足,但他们更多地关注在实现欲望过程中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道德理想的实现和道德境界的提升.而在与马斯洛理论结合的过程中,孔子、孟子关于人性、关于人的道德理想的理论,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  相似文献   

2.
郭店简《六德》篇,表达了早期儒家治理人伦社会的主张,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政治理念,在早期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六德"的组合,在思维方式上受到原始五行思维的影响。"六德"的呈现,便是顺应"天道"的表现,并以此达到现实秩序的和谐。《六德》篇虽主要论述治理人伦社会的主张,但并非就政治言秩序,而有其形上学根据,即"治人伦以顺天德"。治理人伦世界的具体原则就是处理好"六位"的关系。"六位"又可分为"内、外三位"和"上、下三位"。"内、外三位"的划分,反映出儒家社会伦理基于家庭伦理的思想;"上、下三位"的划分,体现出原始儒家政治思想中的良性互动,且对后世的"三纲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孔子君子观是儒家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它形成于礼崩乐坏的时代,主要包括“仁”“智”“勇”三种品格。它强调通过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最终达到“圣人”的境界。虽然圣人的标准普通人难以达到,但是人们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使品德得到提升,从而具有君子的品性。孔子君子观的形成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符合时代要求的部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具有重要价值。对孔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各个思想议题,但最终指向都是为了培养"君子"。孔子思想语境下的"君子"具有高尚内在修养和优雅外在风貌,孝悌行于家,并将仁爱推及他人,行为以道义为准绳。严己宽人,言行谨慎。孔子强调君子谦虚好学,闻过则改,而这正是获得理政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关键所在。孔子的君子思想对新时代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论语》中,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为我们塑造出了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君子形象。"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君子是孔子推崇的理想人格,《论语》中的君子形象被赋予了诸多"仁"的品质。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先修己再治人;成为君子则要先内修自己的品德,然后才可以治国安民,可见二者都经历由己及人的相似过程。然而,"仁"的广博高深未必是君子能够完全达到的。因此,"仁"包含了君子所具备的美好品德,但君子却未必拥有所有"仁"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8.
儒家从价值本源之天出发,将仁爱视为基于血缘亲情而先天内在的差序之爱,具有德性论倾向。墨家的兼爱思想以人格神形象的主宰之天为道德依据,将兼爱视为外在于心、有利于人的后天外在的平等之爱,具有功利主义色彩。通过对仁爱和兼爱思想独特内涵的分析,我们不仅要看到二者具有的差异性和相通之处,还要透过这种差异性和相通之处认识到先秦时期呈现出来的伦理样态:以天为道德依据,以思想多元化为表征,以除天下之害为伦理旨归。  相似文献   

9.
从包山楚墓卜筮祭寿简记载来看,墓主人左尹邵陀祭祷的祖先群分为远祖和直系近祖两个系统,远祖系统主要包括楚先和荆王两个祭祀单位,直系近祖则有楚昭王、文坪夜君、郚公子春、司马子音、蔡公子家五位祖先。不同祖先的祭祀频率、物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祖父司马子音和父亲蔡公子家出现的频率最高,祭祀的规格也最高。这说明,在楚人祭祀系统中某位祖先出现的次数与他身份的重要性以及与墓主人血缘关系的近疏成正比例。  相似文献   

10.
孔子之"道"有万千,在言道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前后抵牾之处.但这并不说明孔子之道是乌托邦式的幻想,缺乏可行性.《论语》之所以存在言道的矛盾,在于孔子"道"的多重内涵.孔子之"道"由三部分组成——小人之道、君子之道、圣人之道,他们的标准和要求都各有不同.此三道是孔子改变春秋乱象的途径,探求孔子的"道",亦是挖掘孔子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历来多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进行,而少站在被教育者角度进行.从被教育者角度对孔子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即为孔子学习观研究.孔子学习观十分丰富,主要包含在《论语》中,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本体观、学习品质观、学习原则观、学习方法观及其他重要学习观等方面.深刻认识孔子学习观不仅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亦有一定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提出了教育民主的构想并着力实践着。他竭力主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方面,孔子积极地创设了民主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德行和学识的和谐发展,其民主师生观为后世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孟子》中论述的“仁”、君臣之道及培养君子的人格精神的三个方面与《论语》进行比较,提出《孟子》有着比《论语》更进步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郭店楚墓的年代与墓主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店楚墓的下葬年代,发掘者定为战国中期晚段,学界大多以此为出发点,去研究墓中竹简年代及墓主,然而这一前提并不正确。从器物形制特征等方面考察,应在战国晚期前段,即公元前299年至前278年间。墓主人决非陈良或环渊,从身分、下葬年代、竹简中反映的某些思想等角度看,他很可能是楚太子横之师慎到。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共性目标乃是改变人、塑造人、教化人,一种文化样式必须对人的情感感受和生命品质有所提升,才能有真正的存在价值.本篇运用文献资料的方法,在首先论述了中国武术与君子所蕴富的中国文化品性后,进一步探讨了中国武术与儒家君子在文化层面上的共通之处.指出在"成人"、"成己","善悟"、"有度"等几个方面都体现出了极为紧密的相关性.结论认为:中国武术在文化的层面上乃是一种君子的文化.中国武术与儒家君子的终极人生关怀都在于一种教化,一种化育.  相似文献   

16.
《孟子》"君子人格"蕴含丰富内涵:仁义是其理想目标,舍生取义、浩然之气、孝悌之心、恻隐之心、与人为善、专心致志是其特质,坚守正道是其人格尊严。《孟子》指出了"君子人格"的养成途径:尚志、存心、养气、反省、坚持、思考、寡欲。《孟子》中的"君子人格"理念有着当代价值,深入探究并践行,有利于高职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郭店楚简《老子》有不少内容能够与帛书甲、乙本和今本相对应,但是在结构和某些重要的思想内容上与帛书甲、乙本及今本都有非常大的差异。它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古的《老子》版本。它的出土,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老子》,特别是校勘多种传本《老子》的文字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孟子的德治思想是与他的仁政、民本主义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它的理论依据就是"性善论"。本文从孟子性善论角度出发,从民本思想和"仁政"的伦理依据为基点,看人性善是如何论证出仁政思想,同时,客观的来评价孟子的性善论。  相似文献   

19.
张学良的特殊身份、地位与传奇式经历,使他的国家观的产生表现出曲折、复杂和多变的特点,最终才形成了完整的、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命运之所系的国家观。他发动西安事变是将自己的国家观见诸实际的惊世之举。在中华民族走上全面振兴之路的今天,进一步探讨张学良为统一救国而发动西安事变的内心境界,对最终完成国家统一大业,推动全面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具有多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子夏作为孔子的高足,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优秀思想和品质,也是孔子认为可以成为君子的人。在《论语》中,也充分展现了子夏自己独到的君子观,这在当代依然有着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