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教工》2010,(2):46-47
《中国青年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深圳查禁“摩的”以及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实际上是在拷问立法和执法本身的正当性。地方政府颁布“禁摩令”,当然有其政策考虑,但是无论有什么理由,当局都有义务通过透明、公正的程序让不同的利益群体表达诉求、阐述理由,以公开的辩论、理性的协商,寻求共识、达成妥协。理性应该是最高的权威。  相似文献   

2.
在明代,金银矿业实被皇室垄断,直接服务于皇室财政。政府对金银矿业的政策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处于时开时闭。摇摆不定的状态。传统道德的约束与皇室财政的状况,皇帝、宦官和中央及地方官员之间力量的消长,是导致明代金银矿业政策呈现出摇摆状态的内在原因。禁私政策则以正统朝为界,经历了一个由宽到严,再由严到宽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日本学大槻干郎认为,隐元大师终老日本的原因。是因为清廷实行闭关锁海政策。本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隐元大师终老日本的原因并非由于清廷锁海政策。主要是其持鲜明的抗清复明誓不降清态度。由于反清复明无望,他以遗民僧身份终老日本。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经济管理主体和财政主体的政府,其行为并非总是理想化。财政风险的出现。往往与决策失误、制度缺陷和政策执行的偏差有直接的联系。对财政风险不可等闲视之,应及早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5.
我国物权立法应放弃物权法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定原则作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僵化性缺陷尽显,阻碍了物权法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哲学、历史学等角度来看,物权法定原则并非立法的产物,而是概念法学的产物。结合我国实际和立法现实,我们认为我国物权立法中不应采用物权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明代是河南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书院数量更多,分布更广,影响更深。然而受明代文教政策的影响,河南书院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总体来说,明代河南书院的发展经历了明朝前期的凋敝、明朝中期的发展和繁荣、明朝后期的禁毁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泰山上的“九莲菩萨”和“智上菩萨”并非佛教的菩萨,而是明朝万历皇帝牛翊钧的生母孝定皇太后李氏和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生母孝纯皇太后刘区,其深化过程,说明最高统治假借神道之用心与明代民间宗教勃兴之背景。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经济管理主体和财政主体的政府,其行为并非总是理想化。财政风险的出现,往往与决策失误、制度缺陷和政策执行的偏差有直接的联系。对财政风险不可等闲视之,应及早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9.
不同国家的人民都需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住有所居”,不同国家也有各自的住房保障政策。研究他国住房政策,了解其政策目标与政策手段,对于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大有裨益。借鉴其经验,科学设计政策目标,加强立法与制度建设,综合利用财政、金融、税收手段,从供需两方调节入手,提升住房保障效果,以实现百姓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政府财政运作规范化不足的主要表现是 :财政收支行为的规范化不足 ;财政体制的稳定性较差 ;税收政策调整过于频繁 ;地方政府政策缺乏必要的延续性。通过对广东“阳光财政”改革的考察可以发现 ,广东的经验为中国政府治理结构的重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诚信政府的建立可以采用“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的演化轨迹 ;需要强调立法监督机构在“阳光财政”进程中的作用 ;在地方政府层面上要以推行“三步曲”式的预算规范化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相比唐宋立法而言,《明律》增加了财税保障立法的比重,其根本目的在于保障明代财政税收的稳定和专制统治的延续。《明律》中的财税监督制度是针对征税人和国库管理人二者展开的。从制度构造来看,明代对经济的调控沿袭传统封建立法的框架,定罪处刑仍是明代财税监督的主要措施。在立法特点上,《明律》增加了财税监督的相关罪名,使得法网更为严密,并且以从严治吏为理念,对职务犯罪人科以重刑。由于明代所特有的中央集权,单一的重典治吏甚至是运用法外之刑对财税活动中的腐败行为都没有能够产生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免费加助学金”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确立、扩大,到逐步向“收费加贷学金”资助政策的转变过程中,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财政手段,实现了其政府责任,使英国的大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从无偿资助到有偿资助的转变。这种历程也显示了当今世界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央政府关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财政资金的供给机制是上级对下级财政的支配。但由于我国政府间财政处于竞争关系,这种支配受到下级政府不同程度的抵制。在当前的财政格局下,不执行或怠于执行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是各级财政博弈的“纳什均衡”。为提高该政策执行力,需要重建政策资金的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朱元璋廉政,有四大构成,并非只是“重典严惩”.尤其是提出了“节用”、“省役”、“明礼”、“禁贪”四个具体廉政实施,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廉政延续将近百年.但是也有很多缺陷,导致百年廉政夭折.掩卷而思,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如何加强官吏的廉政教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英国是近代最早实行立宪君主制的国家,其政体对许多国家的政体影响巨大。立宪君主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与专制君主制(autocraticmonarchy)相对立,是指在议会立法限制下的有限君主制;目前国内多数教科书或工具书仍用“君主立宪制”旧译。此译法不妥,因并非君主“立宪”而是议会制定法律限制君主权力。“君主立宪制”易产生由君主制定法律的误解,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辨析了与《三国演义》有关的三个问题 :(1)《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并非罗贯中的作品 ,而是明代后期书商编纂的托名之作。 (2 )桥国老与曾任东汉太尉的桥玄 ,籍贯和生活年代都不同 ,不能混为一谈。 (3)历史上的诸葛亮曾任“军师中郎将” ,“军师将军” ,而非“军师”。当时的“军师”只是军事幕僚 ,而非军队统帅。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的力量时时都在蕴积增强着,普遍而坚韧地向着反动势力进攻。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越严重,农民的起义斗争也就越激烈。明代农民突破“禁山”的伟大而持久的斗争历史,便的一个实例。本文所谈是明代的“禁山”问题,先说明当时农民的被迫逃亡和封建主的“禁山”情况,再简叙一段斗争的史实,藉以表彰我国劳动人民的刻苦耐劳和革命斗争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论述庄子的哲学观与政治观。从其生死论、是非论、物我论、大小论等方面论其哲学并非“虚无”,而是辩证的;从其对现实的态度,对儒、墨的态度,对名利地位的态度等方面论其政治思想并非“消极”,而是充满了强烈的战斗性。  相似文献   

19.
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对危机,胡佛和罗斯福两位总统都采取了应对措施,并非简单的“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所能概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科书内容与课堂时间关系,容易使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胡佛始终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其失败是由于没有实行政府直接干预的政策;罗斯福成功了,因为其实行了国家干...  相似文献   

20.
商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一直处于卑贱地位,从秦代商鞅变法提出“事本禁末”的观念到明太祖强化“重农抑商”政策,历代王朝都以“农本商末”的思想为主旋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四民观”中居于最上层的“士”与居于最下层的“商”也发生了微妙的关系变化,“弃儒经商”成为明代中晚期社会变迁的一大亮点。本文着重讨论这种转变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