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自然时间性是英国后现代戏剧中一种比较新颖而奇特的叙事现象。这种叙事常常打破传统上总是向前运动的常规,出现令人不可思议的、反传统、反规约的叙述方式,如倒退时间性、永久时间循环、不同时间区域的融合以及故事时间共存等。分析这些非自然时间性能够有效地解释英国后现代戏剧中不可能故事世界,揭示剧作家后现代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2.
王晶 《外国语文》2023,(6):12-18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旅行文学兴起的时代,旅行写作成为最受民众喜爱的文类之一。这一时期戏剧中有大量的旅行记述,但并未得到国内学界足够的关注。本文以英国文艺复兴戏剧为例,探讨戏剧中的旅行叙事表征。剧中的旅行叙事兼具事实和想象的双重话语特征。异域东方成为英国海外探险的主要目标,表现了英国殖民者到东方寻找财富、进行商贸活动和殖民扩张的主题。英国文艺复兴戏剧中的旅行书写是全球地理大发现和海上冒险时代的产物,体现出早期现代英国殖民扩张意识、民族身份认同和现代世界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在租界化上海,很多现代作家的文本格调都呈现出一定的颓废气息,丁玲是其中之一。颓废可以指一个城市的外在形态,也可指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通过深入解读丁玲早期一些作品里的颓废叙事,以此来剖析在租界化上海语境下,丁玲早期作品中的颓废叙事所蕴藏的丰富内涵。颓废的外在形态主要从浮华上海的外表出发,从文本的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两个方面加以展开;颓废的内在特征主要以情与欲为中心,从作品中人物的生活方式与情感态度来解读;颓废的本质特征主要从作品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出发,主要以人生孤独感与生命价值的虚无感为主。  相似文献   

4.
笼罩浓厚神秘主义氛围的复仇悲剧《原野》以去城镇特征的乡村原野作为叙事空间,以强烈悲剧意识与原始生命意识贯穿全篇完成戏剧文本建构。《原野》文本以渗透日常生活的仪式与诅咒为表达方式,将异化自然空间与异化生活空间作为主要戏剧空间,在荒诞意识与现实空间中完成原始生命意识呈现。  相似文献   

5.
《不可儿戏》是王尔德最成功的喜剧,剧中呈现了维多利亚上流社会在英国工业革命的鼎盛时期,在腐朽的传统价值体系与未成形的新观念夹缝中的功利、虚伪与迷失。本文从食物叙事的角度出发,剖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挖掘维多利亚时期发达经济下上层社会的道德观念,并且指出"食物"在这部剧作中不再只是生活所需,更是维多利亚社会等级观念的投射,为王尔德戏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陆杨 《文教资料》2021,(1):26-27,43
伊恩·麦克尤恩于2016年出版的小说《坚果壳》,有着后现代叙事的特征。小说是对于莎士比亚经典悲剧《哈姆雷特》的戏仿,且采用了婴儿叙述者叙述的非自然叙事。如是,则颠覆了传统叙事模式,消解了叙事沉闷,给读者带来审美的陌生化愉悦感。  相似文献   

7.
田纳西·威廉斯的心理造型戏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纳西·威廉斯在其剧作中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造型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新戏剧.剧本人物的心理造型主要通过"隐形人"形象、次要人物的象征性安排、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手法的运用以及对剧中人物的心理分析来实现的.这种创作方法是剧中人物心理外化,营造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因而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奥赛罗剧中的恶魔意象是如何起作用的问题,与以往的评论主要关注剧中意象的静态内容不同,在充分挖掘剧中恶魔意象的动态性或动力性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这一特征在剧中所起的作用。具体地说,恶魔意象在剧中起到推动戏剧动作的发展、引起并加剧戏剧,中突达到高潮的作用。它的作用模式主要表现在依阿哥作为恶魔意象的主体使用恶魔意象作用于布罗班修、卡西欧和奥赛罗,井引起他们的心理变化以及外部行为的变化。这种作用模式推动整个戏剧动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获得"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8)微山湖奖"的《太阳来的十秒钟》是英国著名作家拉塞尔·塞林·琼斯的中篇小说,小说的亮点是通过非线性叙事手法,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与现实生活相穿插,包括命运对主人公的不公,令读者有阅读侦探小说的快感,读完后豁然开朗。本文从后现代叙事学理论入手,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探究小说如何利用后现代叙事手法中的非线性叙事实现对小说的整合排序。  相似文献   

10.
青春文学的作品大多文笔活泼,不拘一格,追求个性,能够迎合到年轻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这种需求体现在青春写作物语的叙事情绪:叛逆、忧伤、颓废、绝望。但当他们渐渐地从年轻的懵懂中走出来的时候,他们由青春残酷物语开始步入了平平淡淡才是真,归于一种自然的纯净。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奥斯卡·王尔德在戏剧《民意党人维拉》中构建的人物双声部及多声部对话的复调特点,认为在这部剧中作者采用政治叙事、性别叙事及情感叙事等方式呈现了戏剧冲突,通过描绘世俗人生的政治与爱情悲剧来成就艺术美的殿堂,展示了他戏剧创作的现代性和早期叙事的唯美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2.
在戏剧艺术这个大家庭里,喜剧作为悲剧最为亲密的兄弟,之所以能在戏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留住自己的观众,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它所蕴藏的自由狂欢精神。喜剧艺术的这种自由狂欢精神是与生俱来的,它源于一种边缘状态中生命意识的爆喷。在这种爆喷中,充满了交替与变更的精神和死亡与新生的精神。自由狂欢精神对于喜剧氛围的营造、对于剧场中观众的影响和作品中喜剧性内涵的揭示以及对于剧中喜剧人物的塑造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戏剧艺术这个大家庭里,喜剧作为悲剧最为亲密的兄弟,之所以能在戏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留住自己的观众,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它所蕴藏的自由狂欢精神。喜剧艺术的这种自由狂欢精神是与生俱来的,它源于一种边缘状态中生命意识的爆喷。在这种爆喷中,充满了交替与变更的精神和死亡与新生的精神。自由狂欢精神对于喜剧氛围的营造、对于剧场中观众的影响和作品中喜剧性内涵的揭示以及对于剧中喜剧人物的塑造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艾丽斯·默多克是一位将传统的现实主义思想与后现代叙事手法进行调和的现代英国女作家。为了反映当代社会道德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在现实主义叙事传统的基础上,她采用了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思想来探索人的主体性和真理、善和美之间的矛盾与关联。从她的人论入手,可详细读解她的作品中四个主要后现代叙事特征,包括语言与真理的悖论、语言与游戏的关系和反佛罗伊德的倾向,对理解和领会她的作品丰富的社会道德含义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兴起使得国民物质崇拜盛行,国民从道德经济或重商主义视角出发讨论商品与财富问题。米德尔顿与德克戏剧《咆哮女》呈现了一个处于市场经济转型之中的商品化社会图景。剧中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对外来奢侈品异样热衷,该物质主义虽然刺激了生产,但却威胁到社会等级秩序、贸易平衡与国家财政稳定。剧中人物对物质财富的痴迷进一步引发了女性的商品化,可女主角摩尔反抗女性商品化的努力却以失败告终。英国社会商品化的根源在于经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贫困危机,故剧中贫困的流浪者们也自然难逃被商品化之命运,这影射出早期现代英国社会的商品化焦虑意识。  相似文献   

16.
长久以来,对于《呼啸山庄》的研究多集中于叙事技巧、象征性书写以及自然和谐意识的阐发,但是在人物性格的分析上却忽视了后现代心理分析方法的应用。本文试图通过运用拉康“镜像阶段”的相关理论解读男女主人公的心理特质,进而论证两者均是寻求一种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7.
戏剧教学必须在“角色演读”或“台上演做”的基础上下功夫。因为角色扮演可以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学生个体的心理,能让学生将自己置于剧中人物的位置之上,艺术地展现人物相应的行为特点、内心感受,以及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体验人物的欢愉与悲戚,从而达到与人物心灵相通,情感相应。因此搞好角色扮演是进行动态性戏剧教学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英国旅行探险题材的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大众欢迎。这些作品在介绍海外奇闻异事和冒险经历的同时,也将空间的想象拓展到世界各地。笛福的小说《辛格顿船长》在切换的广阔叙事空间里再现了不同地域空间中与英帝国的成长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特征。小说对叙事空间的理解和解释赋予想象中的地理空间以民族和地区意义,从而形成对帝国海外殖民扩张有利的空间关系,实现了帝国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艾丽斯·默多克是一位将传统的现实主义思想与后现代叙事手法进行调和的现代英国女作家。为了反映当代社会道德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在现实主义叙事传统的基础上,她采用了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思想来探索人的主体性和真理、善和美之间的矛盾与关联。从她的人论入手,可详细读解她的作品中四个主要后现代叙事特征,包括语言与真理的悖论、语言与游戏的关系和反佛罗伊德的倾向,对理解和领会她的作品丰富的社会道德含义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和组织的模式,集中体现着现代社会理性化运行的机制和规则。把现代性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应当穿越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随着后现代社会思想的产生,现代性这种具有广泛涵括性的发展模式是否将自然归于终结,这只是一种单向型的结论。后现代或者可以看作是反思现代性,是后期现代性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