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幾年來,歷史课的思想理論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教學的方式方法更加多樣化了。但在许多學校的历史教學中,也还存在着嚴重的缺點。其中之一就是教學方式方法与課程結构的公式化。在某些學校里,教師以單調无味的方式,日复一日地在所有班级讲着在教學方法上或課程结构上彼此间都完全相似的課。多數情况下,課程的課的講解並不是從最好地解决所學習的问題與每一課的教育教养任務这一觀點出發,而是從必须将其固定完成一套公式的觀點出發。這就是提問,教師講述,佈置家庭作業,鞏固。类似的公式阻碍着实现历史教師所面臨的嚴重的教育教養任務,在許多情况下,妨害着採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方法,降低着學生對功課甚至對整個課程的興趣。  相似文献   

2.
最近迭接各地中學歷史教師來信詢問一些有關歷史課堂教學的問題,其中有許多頗值得公開研究討論,因此草爲此文發表,希望獲得指正。 (二)怎樣確定歷史教學目的底問題 首先,切勿把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混淆起來。例如當我們講述中國近代的‘維新運動’時,不能將教學目的訂為‘使學生瞭解康梁變法’。因為這不是教學目的,而是教學的內容。就這一課的教學目的來說,應以揭露‘維新運動’的實質和思想爲宜。基於這種了解。我覺得應該將這一節課的教  相似文献   

3.
我們教的是学生,我們的最大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学得最好。而要使學生学得最好。就不能由我們根据自己的主觀意願來决定一个施教水平,這须根據學生的學習要求和接受能力來决定。一句話:不能使學生遷就教員,教員得遷就學生。但這裹的所謂遷就学生,並不是說要作學生尾巴;所謂根據學生的学习要求和接受能力來决定施教水平,並不是要安排得和學生的學習要求與接受能力不高不低一般平。這裹還不能忽略得逐漸提高他們。就是把施教水平还应該定得比學生的学习要求和接受能力稍微高一點兒;但又决不能高得太多,使學生够不上或够不大上。適當的分寸我以為應該是:使学生聽着有時覺得有點兒吃力,覺得此中还有問题,但再用心鑽研一下,就也能明白了。這樣才能不但教会學生,而且逐漸提高學生。 學生的学习要求和接受能力因所在學校,班級、和他自己的程度而不同。對不同学校和不同班級的學生,必须根据他們不同的具體情况■適當决定不同的施教水平。对一个班中不同的学生,則一般照顧其大多数。个别照顾其特殊的。上述标准太理想了,但也太不具体、太不容易掌握了。这在我們恐怕是没有方法能作到百分之百  相似文献   

4.
讀了李赓序同志編著的‘中國歷史’第二冊之後,發现其中有些關於史料方面的問題。中國歷史是一門重要的課程,應該通過課本,授予學生確實可靠的歷史知識。现在将這些問題提出,並且寫出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供李赓序同志及歷史教師們做爲參考,並希望大家給予指正。第2頁:‘隋朝以前,錢幣和度量衡非常混亂,’在這裏所說的‘隋朝以前’的時間性有些含混,應該指出這一階段,是從東晉起到楊堅滅陳統一中國前爲止。  相似文献   

5.
李赓序同志編著的初中課本‘中國歷史’第三冊已經出版了。這一本教科書内容很豐富,基本上能够按照歷史年代的次序講述最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事實、以及歷史人物的特點,使學生透過記憶一些重要的歷史现象、歷史人物和年代,對中國歷史上的明清時代有一個系統的、具體的、明確的認識。課本分爲兩章、明清(鸦片戰前)爲一章封建社會總結爲一章。明清兩代,佔一冊來叙述,比以前各代都較詳。合乎略古詳今的原則,最後一章的總結,也非常必要。第八章分爲十二節,大體上分配很適當,尤其以前的課本沒  相似文献   

6.
李賡序、王芝九兩同志合編的初級中學課本「中國歷史」第一冊出版後,引起了廣大教師和青年學生的歡迎與重視。這本書在很多方面都是比較好的;但作為一本成千成萬中學學生適用的課本來說,需要商討的地方還是很多。一首先我們認為本書的思想性和科學性,還是不够强的,甚至有個別地方會使人感到模糊不清,具體表現在下列的幾個方面: 一、有些地方,對歷史人物及其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處理得不够恰當。如: 一四頁(新本十一頁)在「分封諸侯和周公東征」一小節中,講到周初「東方一部分同姓諸侯和武庚聯合起來,反抗周朝」的歷史事實,也沒有從具體情况的分析着手,只是寫了「武王死後,他的兒子成王年輕,由叔父周公掌握  相似文献   

7.
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材,是當前教育事業中的中心任務。如何具體實现這一任務呢? ‘這首先要求教師努力鑽研教材,深刻領會和掌握自己所教學科的教學目的、思想內容和科學內容。相應地改進教學方法,以求正確系統地進行教學。’因此在執行提高教育質量的任務中,教師首先要抓緊鑽研教材相應改進教學方法這個基本環節。本文僅就如何鑽研教材提出幾點意見和同志們共同商討,並希望多多交換意見與體會,以推動我們歷史教學的改進。首先,鑽研教材必須以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爲指導思想。其所以必須如此,就是因爲這一方針,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教育的根本方針。它下能是僅僅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歷史课本,因執筆者不是一人,又因缺乏互相校勘統一工作,因此中小學历史課本年代事實多有出入。學生一年前所讀的史实年代,升級後讀到另一册書反與前有不符合处,不知何者為是,教師每因此遇到难以回答的問題。玆举兩事為例: 一、小學課本與中學課本分歧: 王莽奪取政权的年代,中小學課本相差一年。小學課本這樣寫:‘公元九年,汉朝外戚王莽奪取了汉朝的政权,改国號叫新。’(十八頁)中學課本則说:‘在公元八年,他奪取了西汉的政权,改国號叫新。’(四十五頁)。两者同述一事,時间則差了一年。這种差別產生的原因,就是改元所造成。這是什么緣故呢?因为王莽奪取政权改‘始建國’以十二月為正月,以公元按月計年,則是公元八年,以公元對建国年下注意計月,就誤为九年,或者是誤以改元的正月为元月,這样也誤為公元九年,應以中學課本载公元八年為是。二、中学世界史课本与小学本国史課本分歧  相似文献   

9.
一 歷史課本的意義及其重要性什么是「課本」?課本就是在教學工作中所应用的「教科书」。歷史課本就是历史教学工作中所應用的历史科的教科书。又叫做教程。在教学計劃中,根據某一学校的設置目的,規定了這學校的學科編制、劃定每一學科的排列順序,確定了每一學科的教學時數,因而根據教學計劃,就產生了與之相适应的各學科的教學大綱。在歷史科教学大綱中,規定每一個历史科(如中國史、世界史、中國近代史、世界近代史………)的教學總目的和每一單元的目的,依每一單元規定教學的內容;並且还应当規定每一單元的每一段、節的教學時間、複習時間和成绩考查時間等等。另  相似文献   

10.
我們接到一些來信,對中學英語科的設置及教學問題提出一些疑問,現綜合答復如下: 中學暫行規程(草案)中規定:「外國語一科,各校得視具體條件,教授俄語或英語。」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們要向蘇聯學習,學習俄語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另一方面英語也有一定的用處,這需要一部分人學習。英語如其它語言一樣,是人們交流思想、互相瞭解的工具。英語在現在又是在相當多的一些國家人民中及學術範圍內使用的語言。因此,學習英語,不論在政治上及學習知識上都是必要的。對於中學生來說,為了將來能夠更廣泛和深入地學習各種知識與在更多的方面發揮作用,學習英語也是有作用的。升入高等學校以後,英語也有一定的用處,並且有的還要繼續學習。  相似文献   

11.
這是M·A·麥爾尼科夫同志來我國訪問時在北京所作的第二次報告,它全面而精深地論述了蘇聯的班級授課制度,希望讀者結合我國的實際,深入學習。本刊下期將發表麥爾尼科夫同志的第三次報告:「普通教育學校實行綜合技術教育的意義和方法」,希讀者注意。  相似文献   

12.
过去,五年級历史教学時間是每周三節,一学期教完全冊教材十四课。本学期按照“小学教学計划”的規定,是每周兩节,而教材精簡去的不多,一学期仍須教完全冊教构十四课。这就是說,过去每一课教材一般要用三节课时间教完的,本学期只能用兩節時間去教完一课了。有些老師提出:“怎样教呢?”我想:所謂怎样教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教学時間的分配問題,一方面是教学方法的改進問題。現在就这兩个問題談  相似文献   

13.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对儿童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培养儿童独立地自觉地阅读的能力。因此,要求通过词汇教学、朗读、复述、课文分析以及人物评价等各项工作,使儿童正确地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逐步地掌握写作技巧,以达到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提高社会主义觉悟的目的。一、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4.
要求:①通過對作文主题的分析,對兒童進行爱勞動的教育;②通过師生共改作文,使兒童了解作文应該怎樣開頭;③通過對病句的修改,使兒童懂得一些詞的正確用法。時间:二教時。  相似文献   

15.
過去教地理的老師,很多都說:地理課是‘吃力不討好’的一種,也經常聽到学生反映:‘什么都好學,就是地理难学。’‘地理盡是些位置、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原载蘇聯‘历史教学’杂志一九五四年十一——十二月号,全文共分三節,前兩節分述十年级与九年级学生考试的情况,第三节分析考试存在缺點的原因及今后改进教学的辦法,这里只节译其一、三两节。目前我国中、小学尚未实行口试制度,但本文中关于如何改進歷史教學的若干问题是值得中学教师参考的。  相似文献   

17.
一宋元歷史發展的基本狀况自九六○年趙匡胤建立了趙宋專制統治,到一三六八年朱元璋推翻蒙元统治这四百多年的歷史,它的發展的基本狀况,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加以说明。 (一) 從經濟、文化的狀况來說,兩宋統治時期,中國的封建經濟、文化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可是,在女真、蒙古統治的期間,經濟衰落了,文化也因而低落了。  相似文献   

18.
现在把有關隋唐五代時期歷史發展的重要狀况,給以簡括的說明,它對本學期初中中國史的教學或許是有點幫助的。如有不妥當的地方,請同志們指正。一、隋唐歷史發展的基本狀况 階級鬥爭是歷史發展的動力,也就是我們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在封建社會裏,當階級矛盾發展到尖銳的頂點的時候,農民起義便要爆發了,而每一次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總會給統治階級以一定的打擊,都或多或少的把歷史向前進了一步。  相似文献   

19.
如何上好每堂复式課?我們认为复式班教学除了要遵循单式班教学的一般規律和原則外,还应注意下面几个問題: 1.培养学生具有自动作业和自己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慣。在复式班上課,从事自动作业的学生由于受教师讲課的声浪或其他教学活动和外界刺激的影响而容易分心。因此,必須重視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0.
在初級中学課本「中国历史」第三册中對於明代土地問題曾作為重要的教材反復叙述,如第一節內特提出緩和階級矛盾的經濟政策,從而肯定了农民戰争颠覆了蒙古貴族的統治,它的巨大力量也使新的統治者不得不對農民让步一些,为了巩固新政權,緩和階級矛盾,明太祖决定實行一些恢復農村生產的改良辦法,來安定农民的生活。在第四節「土地兼併的加劇和統治階级内部的鬥爭」內,更提出「農民負担的加重」和「土地的高度集中」兩段。最後談到十六世纪后半期明朝財政危機已經非常嚴重,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緩和階級矛盾,鞏固邊防,統治者採用了一些改良的辦法,重新丈量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