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里的“平”是指文章平铺直叙,行文缺少变化,没有起伏,而“不喜平”不是对文义的任意拔高。一些同学认为,要想使文章显得不平常,就要让文章的主题“高大”起来。想使主题高大起来很正常,问题是这个“高大”的主题,要自然平实地从字里行间“逸”出来.而不是人为地往“高大”的主题上硬靠,使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生硬地具备了这种“意义”。文贵含蓄。某种程度上,在平平淡淡的叙说中,让主题“隐伏”在文章中.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悟文章的主题.才是文章所要达到的一个妙境。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这个“真”就是文章的真情所在。因此,注重对事物平实的叙说,让事物自己站出来说话,是叙事类文章写作的一大要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作家粱遇春有句调侃的话:“为生孩子结的婚。”我看职称论文就常常是“为生孩子而生的孩子”。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评职称时没有论文发表就一票否决,绝无商量的余地。在这种评价机制下,“为论文而论文”的职称论文充斥着报刊或学校自己所汇编的各种文集,似平在印证着那句”天下文章一大抄”。  相似文献   

3.
李杰 《阅读与鉴赏》2006,(7):122-123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不平就是要有曲折,要有波澜。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曲折有波澜呢?除了在立意、选材、叙述语言上下工夫外,巧设“悬念”,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林艺术运用“造景”法,曲径通幽,引人人胜。记叙文要写得耐看,也可以参考园林艺术,在体式完备的基础上设计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可采用如下四对策略来使文章跌宕多姿。  相似文献   

5.
文似看山不喜平.清代文人袁枚说得好:“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这里的“曲”就是指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悬念迭出,跌宕起伏,妙趣横生。这样的文章张弛有度,吸引人,好看。芦芙荭的小小说《一只鸟》就是这样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文章之妙无过曲折”、“文似看山不喜平”,讲的就是叙事性文章要巧兴波澜多变化,才吸引人,才好看耐读。叙事文章最怕看了头就知道尾,没有曲折,没有变化,没有“戏”,读起来平板单调,味同嚼蜡。  相似文献   

7.
赵春霞 《现代语文》2006,(9):119-119
一篇文章,不但要有好的立意、材料、构思,还要有好的表达,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辞不达而意不至”。话题作文重在发掘写作潜能,提倡创新,弘扬个性。“个性”就是有自己的特色,不随人后。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新妙而富有滋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精妙地润饰语言,让作文语言“靓”起来。  相似文献   

8.
鲁迅曾经说过: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我以为,这里的“花”指的就是阅读大量的好文章,而“蜜”指的是写作能力提高后写出的好文章。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要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除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之外,还要在读写结合上花大的气力。  相似文献   

9.
谢克明 《今日教育》2006,(12S):37-37
一、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在“人”而不是在“文” 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是人.是由写作的本质规律所决定的。其一,从写作的构成看。传统的观点认为,“写作就是写文章”。文章是写作构成的中心.因而研究写作就是研究文章.写作学就是文章学。现代写作学研究表明。写作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创造性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0.
段开荣 《甘肃教育》2011,(10):36-36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平”不仅指平淡没有波澜,也指平常没有新意。近年来,不少学校以“创新作文”、“个性化作文”为研究课题,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教师的创新旗帜引导下挑战传统作文,表现出可贵的精神和勇气,也涌现出一大批新人和新作品。但也应该看到,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创新认识肤浅,表现出很多问题。这与教师的引导是有一定关系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既有新意、有特色,而又不至于走向极端、陷入误区呢?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个“平”字,通常指的是平常、平淡、平铺直叙;没有起伏,没有波澜,让人一览无余。可偏偏有人刻意为之,让文章在“平”中出奇,在“平”中取胜。“记账式”写法就属于这种情况。下面来欣赏几篇这样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进行作文升格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谓作文升格,就是对原来的作文反复修改,使文章在语言、选材、结构、立意等方面有提升和突破,实现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写作本身的特点,总是由粗到精。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靠的是多写多改,从中积累自身的经验而提高写作水平。古人在这方面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文章不厌百回改”,“一诗千改心始安”。像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欧阳修的“环滁皆山也”都是如此而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的。多写多改自已改,文章自得方为贵,这就是我作文教学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4.
“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脂砚斋语)中国山水园林的妙处全在“曲径通幽”。中国的文学也素来讲究曲折。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由此而知,“曲”是使文章结构精巧的重要特征之一。文章在情节的展开和场面的刻画上有些变化,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才更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而这种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曲折多姿、引人入胜的写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波澜”。在叙事性的文章中,要写出事件的波澜,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善于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有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锤炼打造的是语言精华;有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垂手而得的亦是妙作佳篇。无论“锤炼”或“天成”的都是在生活阅历的厚积下、审美意趣的触发下、时代思潮的冲击下自主创作而成的。而如今要在短短的初中三年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教师该怎样指导?  相似文献   

16.
写作有一条定律:“文似看山不喜平。”也就是说,文章要写得有波澜,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文章的波澜呢?我总结有10条。1、悬念法设置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使之急欲了解下文,往往是写文章成功的一大法宝。如《汉堡港的变奏》,文章开始写道:“一百多年来,汉堡港形成了自己的节奏……但是有一次,汉堡港改变了它正常的节奏。”是什么改变了汉堡港的节奏?为什么?怎样改变了?这就是读者急于了解的内容。随后,作者围绕这些问题,一一道来,使文章平添了许多魅力。2、抑扬法抑扬法就是对写作对象有褒有贬,写作时把这种感情渗透到字里行…  相似文献   

17.
曹阳 《中国考试》2007,(2):4-5,13
说起作文结构,我们有些同学感觉有些抽象,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也有的同学对文章“结构完整”的要求不是那么重视,认为是虚的,于是在写作中信马由缰,行止随意,造成文章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晰,文章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的后果。从历届考生作文来看,很多问题就是出在结构上。所以要想有效提高作文水平,必须要从结构练起。  相似文献   

18.
唐国银  谭周翠 《课外阅读》2011,(11):343-343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经验:就是让学生明白文章只是为一句话而写,“这句话”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它在整篇文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为“一句话”的选材让学生明白为“一句话”安排详略内容。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寻求“一句话”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在自己写作如何时写好“一句话”。  相似文献   

19.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等话,这“不平”和“曲”,就是文章张弛有度、行文收放自如、结构精巧别致的重要特征之一。好文章行文要有曲折,有起伏,有变化,有波澜。诗歌亦如此,歌以言志,诗歌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它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有时诗人为了追求一种诸如异峰突起、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曲径通幽、跌宕起伏、张弛扬抑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文似看山不喜平”是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常说的一句话。的确,那些看了开头便知结尾的文章是不能吸引读者的。只有引发读者在阅读中认真思索、理性感受之后而领悟到文章深刻旨意所在的文章才有诱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