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初的英国,男权主义依然处于统治的地位,女性大都把自身的幸福寄托于婚姻的追求上,但是伊丽莎白却不同,她具有出众的智慧,独立的反抗品质,争取爱情婚姻上的平等。伊丽莎白拥有坚强的品质去克服一切阻挠前进的力量,捍卫爱情与婚姻的美好,是一个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理想与现实完美结合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除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外,还有几场爱情所费笔墨虽然不多见,但却耐人寻味.这几场爱情大多是以悲剧结束.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充盈整个社会的礼教是悲剧的根源.而在这其中,女性为爱情付出更多,也更为主动.这是因为传统社会对女性压制太多,物极必反,女性的情感一旦爆发,便有惊人的力量支配她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从第二性角度对美狄亚的魔力、爱情、与复仇展开剧情,将美狄亚作为第二性的存在,来对比现代女性的生活困境。美狄亚的突出的才能源于她神秘的力量,除却这神秘力量,美狄亚将无法拥有与男性抗衡的力量。美狄亚接受了时代赋予的社会角色,即使把一切奉献给爱情,也只能得到爱情中的依附者地位。美狄亚接受着男人创造的规则,只能通过子嗣间接地影响丈夫,以杀子作为报复的最有力手段。在复仇过程中美狄亚主体意识的觉醒痛苦而惨烈,成为带有破坏性而不可避免的悲剧典型,就女性的生存状态向世人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4.
在贾平凹的创作中,女性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文化意象。贾平凹的中篇小说《五魁》通过对女性命运的书写,展示了女性被传统封建婚姻的摧残、男权社会的主体压迫以及残缺的个体生命需求造成无爱的婚姻压抑以后卑微的个体生存悲剧;爱情的求而不得、情爱的压抑与畸形所带来的绝望的爱情悲剧,表现了女人最终无法反抗而精神扭曲走向绝望的生命悲剧,有力地透视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生活中艰难的生存境遇,并且通过荒诞书写和对比手法两种悲剧性的表达方式加强作品的悲剧力量,从而激发读者反思当代女性的生存难题,避免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5.
汪梁 《运城学院学报》2010,28(1):10-12,25
以爱情为主题的词在宋词创作中占有极大的比例。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的爱情词有过人之处。东坡爱情词,风格近于婉约,却又不同于传统婉约派词的深婉细腻,而显其士大夫之雅。稼轩爱情词则从自身以及所思女性的双重角度,抒写了对所爱之人的思念,既描写了词人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又抒发了对已逝爱情的追忆,透露的是词人的理想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中国女作家张欣和日本女作家林真理子虽然都将视域放诸都市职业女性的爱情、婚姻与事业上,但由于两国民族、文化的差异,二者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爱情追求上,张欣笔下的女性所追求的理想爱情是以结婚为前提的,而林真理子笔下的女性则并不拘泥于婚姻形式,只是希望有一份理想的爱情;在事业的选择上,张欣塑造的女性将爱情作为事业成功的一个阶梯或敲门砖,而林真理子塑造的女性没有也不需要将爱情作为事业的交换条件;在女性自我实现的途径上。张欣让女性通过回归传统女性的坚忍、宽容、顺从等美德来求得自我的实现。而林真理子则让女性认识到只有女性的独立和成功,才是实现自我的捷径。  相似文献   

7.
《快乐阅读》2014,(7):71-71
<正>《云中歌1:绿罗裙》桐华/著凄绝惊心的西汉爱情悲歌,就像世间所有的娇花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些人最终都灰飞烟灭,若不是史书,也无人知晓。但他们的故事犹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们读到了别人,也读到了自己。肉身已逝,但情如故。  相似文献   

8.
汉乐府民歌中涉及女性爱情婚姻的诗作较多,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汉代女性的爱情与婚姻状况,她们或大胆冲破束缚,追求爱情;或情感真挚,缠绵相思;或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或柔韧坚强、忠贞不渝,体现了汉代女性健康向上的爱情价值观,并揭示了造成她们不幸命运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9.
舒婷《致橡树》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婷的《致橡树》以否定的爱情观与所追求的爱情理想的抒写构成了二元对立的艺术结构,在被否定的爱情观与向往的爱情境界的比照中,突出一种坚贞的爱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爱情的追求;全诗主要由橡树和木棉两组意象组成,共同表达出了诗人独立平等的爱情和人格理想;并且诗人借爱情为载体,表达诗人向男性社会话语权的一种挑战,体现诗人要求女性人格独立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张雅茜是90年代以来活跃在河东文坛上的一位女性作家。她扎根于晋南沃土,用女性敏锐而深刻的观察视角和独特细腻的笔触,围绕女性的爱情和婚姻,以小说的形式向人们描述了河东女性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形形色色的烦恼和苦闷及种种精神困境,塑造了一系列河东大地上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女性形象;一类是既传统又现代的女性形象;还有一类是现代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池莉站在一种超越的立场,以女性"客观、冷静"的视角,由"不谈爱情"到"拆穿爱情",再到"追求爱情与婚姻的和谐",体现了女性对现实世界清醒的认识和对两性关系走向和谐的真诚期待。  相似文献   

12.
婚姻与爱情贯穿了中国文学的始终并成为其基本主题.新时期以来,有以张洁、张辛欣、张抗抗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她们从女性的角度表现了现代女性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反抗意识;有新写实作家如刘振云、池莉、方方等对普通琐碎婚姻生活的平面描述;也有诸如<爱又如何>、<别人的爱情>等作品对婚姻和爱情的消解.在众多作家作品中,王海鸽婚姻题材小说可谓独具特色,其创作既如实描绘了普通家庭婚姻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喜怒哀乐,实际上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清代著名戏剧家方培成的《雷峰塔》传奇,是一部具有神话色彩的爱情悲剧。作者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塑造了一个美丽、聪明、善良、勇敢,对待爱情矢志不移的反叛者——白娘子。对于这一形象,该作品完全涤荡了前人对她的妖气化处理,赋予了她人的性格与特征。剧中的白娘子为了追求爱情理想而做出了激荡人心的反抗与斗争,最终却仍摆脱不了悲剧结局。这其中蕴涵着深刻的意义:揭露并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对女性追求美好纯洁爱情的钳制,对女性自我意识苏醒的压抑,对人性的禁锢和摧残。本文将从白娘子的美貌,为爱执著的斗争,以悲剧结局的深沉意义三个方面来论述白娘子这样一个妖所具有的人的性格以及她所表现出的人性力量。  相似文献   

14.
翻开世界名著,无数的痴情男女在作家的笔下生动地演绎着他们的爱情。通过分析十九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中各阶层女性的爱情观及其命运:贵族阶层以安娜·卡列尼娜与德瑞纳夫人为例;小康阶层以包法利夫人爱玛和凯瑟琳为例;平民阶层以简·爱和娜拉为例。从这几位女性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背景、性格特征以及最终命运等几个方面来阐释她们不同的爱情观。其中将运用文艺心理学、比较文学、文学批评等相关理论来分析这几位女性爱情观的形成以及她们的人生轨迹。其主旨意在警示当代女性,要树立一种正确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5.
施济美擅长用细腻哀婉的笔触描写女性的爱情悲剧,她以女性作家独有的细腻和真挚描绘女性的情感世界,表现了她对女性爱情悲剧的独特思考。她的作品在华彩乐章的形式下,包裹着淡淡的忧郁气质,在浓厚的抒情话语中散发出深挚的情感,表现出与其他海派作家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古代女性的价值实现及其文学的悲剧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女性的全部现实生活不在社会,而在家庭,古代女性在爱情,婚姻关系中的被动与不稳定形态,赋予以独特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心理状态,古代以女性为中心的爱情学,也因此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爱情婚姻的悲剧经历了三个阶段:政治经济与封建势力对爱情的摧残;传统爱情观的崩溃与新型爱情观的确立;追求高层次爱情过程中女性性别意识的失落。这三个阶段反映出新时期女性痛苦的成长经历以及当代社会艰难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张慧馨 《文教资料》2007,(32):18-20
玄学大师约翰·多恩的爱情诗歌充满了玄学色彩。本文分析了多恩对爱情的矛盾心理,这一矛盾的双方是多恩对爱情的肯定和否定态度。肯定爱情的诗歌中洋溢着对女性的赞美之情;否定爱情的诗歌中充满着对女性的讽刺之意。即对女性的赞美和讽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主题呈现不同风格的同时,表现出大体相同的文化趋向,主要在爱情、家庭以及人文关怀三个方面,表现出女性作家的文化趣味和人生关怀“五四”以来女性作家以父子对立模式表现青年一代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其目的并不在于爱情本身,而更在于通过爱情叙述一个社会化的故事,达到批判封建主义礼教的目的;不同的家庭观念也表现出作家的文化差异和审美趋向;女性文学的人文关怀,是对题材领域的超越,也是对女性意识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宜宾学院学报》2015,(4):17-22
在简·奥斯丁的爱情叙事中,女主人公的爱情征程复现了女性真实的自为存在,获得了言说的权利与自由。这是作家对抗遮蔽、挑战权威假说的爱情伦理重塑。其内驱力的目的性是女性写作的自我拯救,即为小说与女性正名的现实突围,其手段是女性主体性言说的叙事策略,其爱情言说的延展性与历史开放性,对于当下爱情讨论依然具有启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