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藩院清代官署名。掌内外蒙古、青海、西藏、新疆及四川土司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事务,咸丰十一年(1861)前并办理与俄罗斯、廓尔喀等国的交涉、通商及其入贡事宜。崇德元年(1636)七月初设“蒙古衙门”,三年六月更名理藩院,置承政、左右参政以及副理事官、启心郎等官,制同六部。顺治元年(1644)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副理事官为员外郎,并增设堂主事、校正汉文官、司务、副使、笔帖式等职。顺治十六年(1659)改属礼部,以“礼部尚书衔掌理藩院事”、“礼部侍郎衔协理理藩院事”。顺治十八年(1661)复定理藩院官制体统与六部同,尚书入议政之列,位在工部之后,并置录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市档案馆珍藏着一份光绪三十三年(1907)礼部尚书溥良为皇后千秋令礼仪事的奏折.奏折为汉文书写,长121厘米,宽25.5厘米.内容为皇后诞辰日祝寿的礼仪和程序.  相似文献   

3.
顺治年间设关榷税档案选(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户部尚书车克等题为清查福建关税银两事本 顺治十三年九月初八日 少傅兼太子太傅·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管户部尚书事臣车克等谨题,为清查关税银两,具疏报明,仰候睿裁事。 福建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户科抄出,钦差提督军务·巡抚福建等处地方·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今告病臣宜永贵题前事内称:顺治十三年六月初十日,据福建布政使  相似文献   

4.
钱谦益与图书编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丹 《编辑学刊》2001,(5):52-55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世称虞山先生,江苏常熟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官至礼部右侍郎.崇祯元年,(1628)因温体仁讦其贪肆不法而削籍南归,福王时复召为礼部尚书.顺治三年,(1646)预亲王多铎定江南,钱谦益迎降,被授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并充明史馆副总裁,但任职仅六月,便告病南归,自此隐居故里,以著述自娱,直到康熙三年(1664)过世,终年83岁.  相似文献   

5.
大学士张廷玉等议复陕西巡抚硕色荐博学鸿词事题本乾隆元年九月二十一日总理事务·经筵讲官·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管吏部户尚书事加七级臣张廷玉等谨题,为钦奉上谕事。吏科抄出陕西巡抚硕色等题前事内开:据西安布政使司布政使程仁圻、署按察司督粮道席雍呈,蒙督抚两部院案验,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准吏部咨,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内阁抄出奉上谕<“国家久道化成”至“特谕”一段,即雍正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上谕,故略——编选者注。>钦此。为此,合咨前去。钦遵查照施行。等因。到部院行司。蒙此。又蒙督抚两  相似文献   

6.
史书中对于明代大臣进入内阁表述为"以某部尚书(或侍郎)兼翰林学士(或殿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其中入阁阁臣所兼的尚书都是显示地位的虚衔。但是,在明代的阁臣中,江渊、焦芳、方献夫、严嵩、徐阶、严讷、高拱、孙承宗和杨嗣昌九人,都以阁臣兼尚书并实际管理所兼任的部门。明朝在初期便形成了内阁不能干预六部事务的传统,以上阁臣在不同时期署理部事,引起了官僚集体的很大反应。关注阁臣兼管部事以及其他官员对此的反应,可以看出明代政治运行中的一些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王澈 《历史档案》2007,(2):F0002-F0002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驾崩.临终前一天,他任命八大臣(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额驸景寿、户部尚书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吏部左侍郎匡源、署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焦祐瀛)为"赞襄政务大臣",让他们辅佐年仅六岁的皇太子载淳.  相似文献   

8.
旅顺博物馆藏吐鲁番所出《古文尚书》共三片,都为经注合抄唐写本。LM20-1461-27-15《尚书·毕命》和LM20-1458-13-05《尚书·汤誓》均为隶古定字本,其篇目在敦煌吐鲁番出土《古文尚书》中均系首次发现,前者与日本岩崎本《尚书·毕命》或许源自同一个底本,后者与日本内野本《尚书·汤誓》或许源自同一个底本。LM20-1468-06-08《尚书·盘庚》为今字本,其篇目在以往的吐鲁番写本《古文尚书》中未见,从抄写形制来看,疑为当地学生所抄,为攻习课业之用。这三片吐鲁番写本《古文尚书》的发现,是唐代吐鲁番地区流传《古文尚书》的又一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9.
纪晓岚姓纪,名昀,字晓岚.生于1724年,卒于1805年.河北献县人.清乾隆十二年,他24岁中顺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乾隆十九年,31岁中进士.历任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国务大臣)等职.是清朝著名学者、文学家.  相似文献   

10.
见于<国色天香>等通俗类书的<玉林春供状>与玉堂春故事的原型有很大关系.供状若是法院文书,则故事原型应另有发现;若是依据法律文书而改易姓名,故事原型只有正德年间礼部尚书王琼之子事才与之相合,现在公认的万历年间王三善事则不合;若是小说家言,玉堂春故事早在1587年就已经进入小说家的视野.玉林春故事与玉堂春故事最大的差别就是王生中第后早逝.没有果报显著、大团圆结局,是陈林春故事慢慢湮没而玉堂春故事大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仍加俸一级臣张等谨题,为钦奉上传事。 职方清吏司案呈,崇祯七年七月二十七日午时,奉本部送该内阁传出圣谕:昨张面奏军状一事,卿等传他,即将失事等官核实参处。钦此。案照崇祯七年六月十五日,该臣部题为奴众西行已久,官兵远哨全疏,恳乞圣明严饬边臣,确探贼情无误剿御事等因。奉圣旨:  相似文献   

12.
《北京档案史料》2005,(1):99-130
这部分奏折起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四月,止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共35件,为那桐在这一时期上奏朝廷的奏折及奉到朱批的存稿抄件汇集。那桐时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外务部左侍郎、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会办大臣、步军统领管理工巡局事务大学士等职。光绪二十七年七月曾作为朝廷专使出使日本。因此,这部分奏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与本书此前刊登的《那桐日记》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有关伏生《尚书大传》的四篇校读札记,所校以清人陈寿祺辑本为底本,结合其辑佚来源文献,并比对皮锡瑞、王闽运等重要往来,以定其是非。四则札记第一则论证今见诸家辑本《尚书大传·周传·洛诰》中"伋然渊其志"之"伋然"当为"饭然"之误,第二则订正今见诸家辑本《尚书大传·唐传》郑玄注之错文,涉及汉儒对"六宗"之解释。第三则是对《尚书大传·殷传》郑玄注之补充,同时对陈寿祺、皮锡瑞之解释亦有所辨正,第四则乃据《尚书大传》所载"洪祀"之礼订正杜佑《通典》注文对"鸿祀"解释之误。  相似文献   

14.
清入关前,所使用的金斗等容量单位与内地所用不同。入关后,清所用之金斗也随之行用于内地,带来许多不便,因而于顺治中期采取措施,逐步划一。本专题选译的车克题本,便反映了这一时期划一容至单位的过程,现予公布,以为研究者参考。──选译者安双成内翰林秘书院大学上车克等为划一册与金斗以便会计出纳事题本顺治十四年三月十八日少傅兼太子太傅·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管户部尚书事务臣车克等谨题,为内外科、金斗不一,折算出纳实有困难,请敕下于部,定拟其中之一种,以便施行事。云南清吏司呈称,内官监衙门咨行知会内开,伏思,料…  相似文献   

15.
王蕾 《图书馆学刊》2011,(6):2-F0002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人,祖籍栾城。仁宗嘉祜二年(1057)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孝宗时谥文忠。著有《东坡集》40卷、《后集》20卷、《和陶诗》4卷等。  相似文献   

16.
《尚书》是"六经"或"五经"中最重要的一经,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先秦文献中,《尚书》多被称为"书",如《论语》、《左传》、《孟子》、《荀子》等皆以"书曰"称引今《尚书》文。然《尚书》之称始于何时?迄今尚有争议。《墨子·明鬼下》云:"故尚书夏书,其次商周之书,语数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此其何故也?"有人以为此"尚书"即指《尚书》,实误。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第三》云:"案‘尚书夏书’,文不成义。尚,与上同;书,当为者。言上者则夏书,其次则商、周之书也。此涉上下文‘书’字而误。"可见所谓"尚书"是"尚(上)者"的误写,《墨子》中并无《尚书》  相似文献   

17.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等,号石斋等,福建漳浦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崇祯朝,累官少詹事协理府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刚正不阿,犯颜屡谏,名震天下。弘光朝,官至礼部尚书。隆武朝,以武英殿大学士辅政,自请募师北上江西抗击清军,兵败婺源,不屈而死,是个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他还是明末儒学大师,一生精力主要用于治学授业,有《榕坛问业》、《易象正》、《黄漳浦集》等著述百余种;子弟众多,其中最著者如方以智、彭士望、张履祥等。同时,他又是大书法家,近代以来著名书画家沈增植、潘天寿、来楚生、诸乐三、沙孟海等就是直承其风的。  相似文献   

18.
广东巡抚刚毅为乡试进卷依旧立章程办理事致广东正副主考咨文光绪十九年八月初六日  监临·头品顶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广东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刚为通行事。据广东布政司详称 :案奉前任广东抚部院张案验 ,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七日准礼部咨仪制司案呈 ,本部议复御史袁承业奏请各省乡试进卷次第饬部核定章程一折 ,于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一日具奏 ,本日奉旨 :依议。钦此。相应抄录原奏 ,知照广东巡抚转饬遵照办理可也。等因。计粘单一纸内开 :礼部谨奏 ,为遵旨议奏事。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初六日内阁抄出 ,初四日奉上谕 :御史…  相似文献   

19.
明代兵部尚书群体是明廷行政管理机构的高级官僚群体,这一群体对于考察明朝中央政治权力格局及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明代兵部尚书的地域来源分布广泛,但是各省、直产生的兵部尚书数量有明显差距,且数量在不同时期存在起伏变化,这种时空上的差异和变化与明代的政治、军事形势紧密关联。同时,明代兵部尚书的选拔既受到科举等文官铨选制度的规范,又受到乡缘、学缘、事缘等社会关系以及时事嬗递的影响。作为能动主体的兵部尚书除了军事管理外,穷于应付各种复杂关系,这不仅对兵部尚书的仕途与人生结局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兵部尚书的政治与军事职能的发挥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全庆,正白旗满州人。同治十一年六月由刑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次年十二月降调;光绪四年五月复由刑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土,光绪六年十一月补大学土,次年八月体致。光绪八年(1882)死,韶文格。据同治四年十二月、同治八年十二月造报的《正白旗满洲都统、将军等年岁册》分别载明:“双寿佐领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正白旗汉军都统全庆,现年六十五岁,十二月初四日生。”“承前佐领下礼部尚书·正白旗汉军都统全庆,六十九岁,十二月初四日生。”按照这两件档案所记全庆的年岁推算,其生年均是嘉庆六年。又,同治十二年军机大臣奏呈的《遵旨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