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线学习已成为信息化时代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对高校教师在线学习概念、特征及其可能性与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我国高校教师在线学习的两种互动模式进行实证性分析,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在专家讲授与互动混合模式下进行在线学习将会更加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交流和讨论,共同提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聚力。基于此,本研究为揭示高校教师在线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优化当前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供重要的论证性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线学习"社会属性"的缺失导致了学习者孤独感与焦虑感的出现,这不仅制约着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使得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之间呈现弱连接状态。该研究从学习者社会属性分析入手,在Co I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在线临场感促进学习者与教育者、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研究将在线临场感划分为教学、社会、情感、学习、认知等构成要素,并利用它们彼此间的作用关系,构建了在线临场感TSCEL模型,设计了混合学习下在线临场感的实施路径,并在"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等课程中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线临场感通过聚焦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升了混合学习的教学效果,其中情感化存在能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调节,有效减轻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孤独感,学习性存在是在线临场感的调节器,对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行为及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从学生角度来看,对操作类或实验类的资源、网络速度以及教师提供的客观教学条件等体验较差,认为在线教学效果比现场教学效果差。从教师角度来看,在教学评价与指导行为上受到一定限制,表现在示范艺体、实验等操作技能,论文写作训练等专业方面。突出表现在:在线教学缺乏充足的教学硬件条件保障,操作及实验类教辅资源紧缺,“新瓶装旧酒”的在线教学效果不好。为此,应加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鼓励优质虚拟实验教学资源与平台的共建与共享;对混合式学习进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4.
QQ群作为一种网络学习共同体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类学习中。社会互动是网络学习共同体之所以存在的最为核心的特征,是共同体内成员进行信息交流和知识建构的必要途径。本文阐述了社会互动的概念和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社会互动的特点,对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社会互动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从互动频率、互动深度、互动方式和互动信任度等方面对选取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交互联通着远程教育中的人,它影响甚至决定着在线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本研究基于比格斯3P教学模型,使用结构模型方程探讨社会性交互层次对在线深度学习的作用与影响。结果显示:深层社会性交互正向显著影响着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投入,进而影响学习结果;浅层社会性交互表现乏力。研究还发现,学习策略对在线深度学习及其结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人际互动是影响在线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SOTL-T课题组通过对8850位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和23位教师的深度访谈,对在线教学人际互动的特征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在互动媒介方面,文字互动占比最大,其留存性和可见性强,可以通过字斟句酌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但出现了表情包辅助和表述简短化的趋势;音视频互动对网速和深层表演有较高要求,出于后台前台化的形象整饰压力,教师打开摄像头的频率不高。(2)在互动时间方面,同步互动的时间刚性强、间隔短、边界清晰、节奏匀速且方向单一,时间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异步互动的时间刚性弱、间隔长、边界模糊、节奏可控且能撤销和剪辑,时间效率更低。(3)在互动空间方面,分割的空间限制了在线教学互动的多样性与充分性,但同时也能通过匿名保护形成人际安全距离;在有特殊空间需求的课程中,在线教学展现出了独有的优势或劣势。(4)超过半数的老师认为,在线教学人际互动的频率和效果较线下教学都有所下降,平台设计只是更多地满足了教师一方的符号输出需求。基于此,本研究对高校、教师和平台开发者提出了相应的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学校教学中所出现的“知识结构孤立、教学形式僵化、学习整体割裂”等问题,架构了更具“真实性、实践性和合作性”的社会性学习框架,并从“指向育人价值彰显的学习空间营造”“指向社会关系卷入的学习圈层构建”“指向认知发展进阶的多样学习设计”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校本化实践。  相似文献   

8.
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资源等要素相互作用的多边互动是网络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然而在网络课程学与教的过程中,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网络学习环境之间产生互动缺失、互动维持的短暂、空间迷失感、归属感缺失等现象。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描述了主体因子内部之间、主体因子与环境因子之间产生互动失衡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学思想和原理提出了引入"外来物种"调节角色失衡、注重主体行为感染促进情感互动、增加反馈机制维持互动平衡、预先通知与问题引导结合维持互动的良性循环、构建有意义的互动等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柯俊 《黄山学院学报》2006,8(3):153-156
从社会性互动与学习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远程教育中社会性互动理论的发展,并从互动对象、互动内容、互动方式探讨网络远程教育中的社会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如何确保在线学习的效果,帮助学习者形成面向问题解决和认知迁移的能力,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本研究分析借鉴了同类研究成果,吸纳了情境认知、认知弹性和问题解决等理念,进而构建一种促进认知迁移的在线学习框架;依据该框架,同时融入三维学习目标设计、学习过程即时指导评价、三级课程内容导航结构、创设有意义的在线环境、丰富学习体验等策略开发了在线课程实例"概念图教学应用",并进行了实证测试,数据分析表明学员的课程学业成效和学习满意度都取得了理想效果,证明依据CSTOL框架开发的课程实例能够有效地促进在线学习的认知迁移,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发展的主体是教师,高校应为其提供环境,以促进教师的发展。高校的教师发展实践能否有效促进教师发展取决于其激发的教师发展动机水平。本文根据弗洛姆预期理论,针对影响动机水平的过程因素,分析了美国高校的教师发展实践。美国高校教师发展实践的有效性表现为在满足教师需求、排除发展障碍、鼓励发展努力、评价发展表现等方面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发展动机水平。我国高校应借鉴美国经验,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发展,建立导师制,并加强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中,社会性软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性软件在教师培训活动中的使用现状,即教师学习状况评估不科学、社会性软件功能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其次分析了社会性软件在网络协作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优势功能,即参训教师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协作学习的互动特点,以及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促进其专业化能力的发展;最后通过挖掘各种社会性软件的优势功能与网络协作学习活动的特点,找出两者的契合点,提出社会性支持下协作学习的架构,使社会性软件更有效的支持网络协作学习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股席卷全球的智能化在线教育浪潮正在蔓延,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趋向颠覆,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也将受到重大挑战。众多大学生在在线学习时将会产生海量的数据,高校教师如何挖掘、分析这些数据,对改进自身教学实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都具有丰富的价值。学习分析在大数据时代的高等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已成必然趋势,并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高校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习分析从以下四个方面促进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在线专业发展:可以提升作为在线学习者的高校教师的学习效率,激发其自主的专业发展意识;可以提高高校教师作为在线教学者的教学效率,发展其在线教学实践智慧;可以提高高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研究绩效,提升其对学生在线学习的服务能力;可以提高高校教师作为管理者的管理效率,提升其在线教学领导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代经济与互联网技术发展,传递信息的媒体形式也日趋丰富与多元化,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泛媒体在信息传播形式上的多变性,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对信息的能动反应和认识,对信息的收集、选择、综合、吸收和利用都将有所改变,表现为明显的依赖性和怠惰性,因而导致学习力下降。这对高校教师的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是不利的。面对这种情况,通过对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来避免高校教师学习力下降,促进高校教师学习力的提升,将成为泛媒时代高校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线课程是信息化时代人们学习的新形式,随着知识更迭周期的不断缩短,网络化、移动化学习需求的不断释放,信息传播效果成为在线课程生命周期长短的关键因素。该文通过对学习内驱力理论的学习、对在线课程信息传播视角的文献分析和实践应用领域评价指标的研究,构建了"认知—思维—分享"进阶式在线课程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权重测算建议,研究成果为更好地引导学习者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强思维能力、拓展课程分享范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视角下的虚拟学习社区中社会性交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旨在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交互问题,以河北大学《远程教育学》网络课程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该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进行了分析,揭示出该社区中社会性交互的现状,并提出增强社会性交互的策略,以促进教育领域类虚拟学习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不同认知风格小学生在线学习不同类型数学样例的效果存在差异,但目前关于采用何种策略向不同认知风格小学生推送样例的效果较好还不明确。为考查推送策略与样例类型对不同认知风格小学生数学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采用2(认知风格)×2(推送策略)×2(样例类型)三因素实验设计对224名小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场独立型小学生的数学在线样例学习效果显著好于场依存型小学生;场独立型小学生在自由选择策略下学习渐减步骤样例的效果显著好于学习附加解释样例,在固定推送策略下学习两种样例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场依存型小学生在固定推送策略下学习附加解释样例的效果显著好于学习渐减步骤样例,在自由选择策略下学习两种样例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场独立型小学生数学在线样例学习时更适合自由选择渐减步骤样例,场依存型小学生更适合固定推送附加解释样例。  相似文献   

18.
Siemens的连接主义是数字时代的创新学习理论,本文首先介绍了Siemens对学习的主要看法,连接主义的8个原则,并对连接主义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了简要描述。接下来,在连接主义的理论指导下,文中从网络化模型视角,连接性视角,外部性视角,社会形视角,网络生态学视角和流通性视角,对社会性软件用于学习进行了探讨。然后比较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连接主义对社会性软件用于学习的指导作用,由此得出,连接主义更适合作为将社会性软件用于学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线协作学习的常态化为跨学科知识创造提供了契机。探究跨学科视阈下在线协作学习知识创造模型对于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深远意义。然而,已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从中观层面构建跨学科在线协作学习知识创造模型尚付阙如。为此,以知识创造SECI理论和协作知识建构理论为支撑,构建在线协作学习知识创造螺旋模型。采用滞后序列分析法对知识创造过程进行分析,通过行为弦图与行为转换图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分享隐性知识有助于为知识创造提供起点,提供学习支持有助于实现知识的联结化,营造灵活氛围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协作交互。未来持续拓展跨学科知识创造螺旋模型的相关研究与应用,以期提升学习者的知识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美国、英国、日本等教育发达国家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经验,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存在的教育过程形式化、教育模式片面化、教育主体单一化、教育激励缺失化等问题,从建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多主体参与机制、多元化评价机制和多模式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高等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体制创新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