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新闻界》2015,(20):48-52
新闻业界与学界共同的职业基础是新闻事业,双方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新闻职业共同体。在职业共同体的构建进程中,新闻学界理应发挥自身开展教育、探究学理的优势,为职业共同体的建设作出贡献,具体表现为:倡导新闻理想,提升新闻人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促进行业自律,敦促新闻活动、新闻报道在合法性的基础上追求道德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厘清职业底线,梳理边缘行为的法律和政策底线;捍卫执业权利,营造新闻传播活动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院长视点     
《青年记者》2016,(4):55
近年来,业界的"军阀混战"和学界的"跑马圈地",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现象。新闻传播学科在新闻价值、新闻自由、舆论舆情等方面仍缺乏共识,核心概念分歧很大;新闻传播共同体之间缺乏相互支持、相互认同,新闻职业尊严和归属感下滑。请看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骆正林的《学科的整体焦虑与学人的圈地梦想》。当前,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真正培养出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具备多媒介知识、  相似文献   

3.
曹林  毛清亮 《青年记者》2020,(31):23-26
<正>新闻业界与新闻学界是怎样的关系?如何共建知识融合平台,联合打造科研共同体和职业共同体?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中国青年报社编委曹林和河北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毛清亮对话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22,(3):31-32
新闻教育教学与业界如何进行深度融合,补齐新闻传播教育中专业实践能力的短板,探索出新闻传播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的新路径,建立起新闻学界与业界之间的常态化通道?1月6日-17日,《青年记者》通过"问卷星"平台和微信公众号"青年记者""庖丁解news""传媒评论""传媒茶话会""新传学苑"等发布问卷调查,共收到来自全国29个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按照"信息技术—传播形态—运作方式—人才需求—专业培养"的思路,从底层逻辑开始思考,将重心落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业尤其是新媒体行业运作方式的前沿发展上,并有效对接与此相对应的人才需求趋势,探索包括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外拓展等方面的卓越应用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据此构建由业界需求导向学界培养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刘晓来  李劭强 《传媒》2021,(5):77-79
应对包括疫情在内的重大突发事件,需要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有效性.新闻舆论的"四力"构建是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的根基.其具体路径包括:在议程精确设置中提升新闻舆论公信力;在事件深度报道中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在受众黏性增加中扩散新闻舆论传播力;在共识有效构建中增强新闻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7.
靳舍 《传媒》2018,(14):89-91
融媒体时代,传媒行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但每年传媒专业的毕业生中都存在着找不到合适工作或者脱离原有专业的现状.这种现状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传媒行业发展过快,另一方面则是高校的新闻教育与业界需求存在明显的矛盾.我国的新闻教育中存在着高校与传媒业间的壁垒和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精"与"全"两难的矛盾.本文对融媒体时代我国新闻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困境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来"供给侧"思维下新闻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现代传播》2013,35(2)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九届(2012)年会于2012年12月29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中国环境报》、《新疆经济报》、《桂林日报》等业界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学界的近百名新闻采编、新闻教育、新闻研究工作者围绕年会主题"党报与党和国家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9.
吉俐涛 《传媒》2021,(6):88-90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双一流"高校,浙江大学人才荟萃、实力雄厚.该校各学科,尤其是传媒院系发展势头强劲.长期以来,新闻教育界密切关注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闻媒体发展变革.浙江大学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对我国新闻教育事业提出的挑战,"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也由此应运而生.该校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国内传媒示范学科;携手学界、业界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浙大特点的新闻传播话语体系.本文就"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的成立,浅析高校在发展数字新闻传媒教育方面作出的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10.
罗锋 《现代传播》2007,(6):98-101
重庆"钉子户"事件在2007年3月成为网络与传统媒体关注的焦点.网民首次参与新闻事件现场报道使得事件本身成为新闻传播视野中一个极佳的研究范本.本文认为这种传播路径凸现了媒介叙事转型从传统媒体致力于想象共同体的建构到新媒介时代网民的个体化修辞.这种参与式草根新闻叙事模式带给我们的冲击无疑是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教育的发展需要学界与业界合作.我国早期新闻学界与业界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业界人士参与新闻教育,当前则有学界与业界全方位共建、项目合作、定制培养、双向交流等模式.新媒体的发展为学界与业界的合作提供了新动力,未来可以从共同坚持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根基的新闻伦理道德观,合作培养企业家精神与变革者意识,学界积极发展新闻理论、适度超前研究技术,业界主动滋养新闻教育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带有本土、人本、民生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注,与市民日常生活、生计息息息相关的新闻报道。作为近年来迅速成长的新闻表现方式,民生新闻吸引着业界与学界的共同关注。从传播视角来看,它有着与过去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坚持平民视角,是报道民生新闻的关键所在。从信息传播到价值构建:传播内  相似文献   

13.
百年以来,博采众长、兼修并蓄的通才教育曾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长期贯彻的办学指针.近40年来,对我国新闻学教育影响最大的变革,前20年是西方传播学的引入,后20年是网络新媒体的崛起.这两次冲击,构成了两次"拆墙",新闻学教育教学体系虽然极大地延拓了边界,丰富了教学课程和研究内容,但也出现了失去以新闻媒介为核心的"无边界"的...  相似文献   

14.
常志刚 《东南传播》2016,(9):129-131
互联网时代,新闻与传播研究与教育的跨界渊源、发展脉络、本土路径、未来展望等方面都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学界的各自为政与业界的深度交融相抵牾,一定程度上撕裂了新闻与传播,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紧密的协作关系。新闻与传播研究者、教育者和实践者都应秉持"内容为圣,渠道为王"的理念应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的互联网思维,进一步整合新闻传播研究,共同将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5.
杨清波  周燕飞 《传媒》2018,(1):85-87
城市品牌构建及传播是推进城市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型新闻活动策划及其报道具有提升城市形象、构建和传播城市品牌的功能."逐梦他乡重庆人"人物故事寻访活动以人物为核心、以故事为特色、以全媒体融合传播为手段,在提升重庆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首选度方面有独特效应,本文以此为例展开研究,为发掘大型新闻活动策划除新闻价值、社会价值以外的品牌价值,并在三位一体中谋求价值最大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王敏 《今传媒》2020,28(5):16-18
当前重大灾难事件报道中,对新闻伦理失范的关注点很少触及以传播正能量为目的的"暖新闻"。因此,本文结合"新冠"肺炎期间具有争议的"暖新闻",发现其存在缺乏人文关怀、过度消费女性及忽视公众情绪的问题,这可能引发负面传播效应、报道框架僵化和假新闻泛滥等问题。"暖新闻"的伦理失范折射出当前社会的伦理困境,本文则为学界和业界的新闻伦理构建提供补充。  相似文献   

17.
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工程"三网融合"的实施,昭示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给传媒业界带来了新的契机,对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提出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包括创新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与媒体融合相关的课程、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界与业界"联姻"等.  相似文献   

18.
当各种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地出现在社会生活中时,"媒体融合"这个词汇作为一种新型的运作模式逐渐成为传媒业界谈论的热点,也引起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促进中国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和传媒业发展,中国首届媒体融合高峰论坛于2008年11月23日在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等共同主办,本次论坛以"资本·创新·全球化--媒介融合的现状与未来"为主题,旨在集中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界、业界专家的智慧,为中国传媒业发展及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不论是美国学界"被迫"疏远业界,还是中国学界"主动"接近业界,都说明两国新闻教育中的理论占据了过大或不恰当的比重,那些一味追捧美国新闻教育模式为全球典范的想法显然缺少事实依据.但目前两国都在努力改善各自存在的缺陷,并开始在以上诸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媒体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四个方面实现了从突围到跨越:短视频和直播电商成为提升新媒体传播力的新标配、政策导引+舆论引导实现了新媒体引导力的双向提升、全媒体传播格局助力主流媒体影响力提升、技术赋能下国家数字化治理质效倒逼新媒体公信力提升.然而,面对"四力"突围中媒介技术、短视频、媒体融合、主流意识形态和网络空间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问题,"十四五"时期应着力于构建情感与信息传播的共同体、丰富短视频的内容生态、实现优质内容与用户的深度连接、媒体融合注重存量和质化改革、加快建构网络空间社会思潮的内容风控和预警机制、推动网络治理向数字网络治理转型,为"十四五"时期新媒体"四力"的跨越提供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