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独生子女普遍化和核心家庭数量的逐年上升,孩子成了“家庭中心”。父母对孩子百般呵护、万般迁就,孩子与同伴交往减少,为他们的“独占”“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幼儿的“独占”“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具体表现为:幼儿拿到玩具自己玩,不愿和别人玩;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就哭闹(或告状);争抢别人的玩具;想玩但没达到目的就伤害别人(踢人或抓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独自生闷气;有时甚至因为不开心的事情伤害自己。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了幼儿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  相似文献   

2.
孩子四岁时迷上了各种各样的玩具,整天嚷嚷着要买玩具。每次带孩子到商店里,面对那些标价不菲的玩具,我都因囊中羞涩而感到惭愧。我的工资不高,妻子也早下了岗,所以日常生活很拮据。给孩子买玩具,靠我们省吃俭用或我的一些数额不多的稿酬。但最令人头疼的是,我们省吃俭用给孩子买的小玩  相似文献   

3.
王晓燕 《家庭教育》2000,(10):23-23
孩子成长离不开玩具,而是否所有的玩具都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呢?这却与家长的引导有关,只要在为孩子选择玩具时多几分思考,在孩子玩玩具时多几分关注,玩具就会成为孩子生活中最生动的教科书,玩玩具也就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家庭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这时成人出自某种原因把那件玩具拿走了,有的孩子哭闹几声也就作罢了,有的孩子却哭闹不休,大有不把玩具拿回来誓不罢休的劲头。许多父母较喜欢前一种孩子,认为这些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觉得后一种孩子太“犟”,不听话。其实,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看,通常“犟”孩子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韧  相似文献   

5.
美国一项关于学龄前儿童教育计划的研究结果显示,给孩子过多的玩具或不适当的玩具会损害他们的认知能力。如果玩具太多,就会使孩子不知所措,结果玩一样扔一样,什么都没有玩好。其实,玩玩具主要是为了促进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在于数量,而在于适  相似文献   

6.
玩具是幼儿最亲密的伙伴,孩子们很少空着手玩,比如玩骑马游戏,至少要有一条带子或一根竹子,孩子骑在上面跑来跑去才玩得有趣。因此幼儿游戏都离不开玩具。幼儿园每年都要为孩子们添置许多玩具,刚入园的孩子都被各种各样的玩具所吸引,  相似文献   

7.
宋璐 《教师》2011,(16):111-112
一、情景回放例 1:教师拿出一批新买的积木,鼓励大家一起玩。很多孩子各自抢一大堆,自己玩自己的。那些没有抢到玩具的孩子有的哭闹,有的干脆去抢……  相似文献   

8.
<正>时常有小班的家长问我:孩子只对一种玩具感兴趣,对其他玩具视而不见,这样会不会有问题呢?有家长还故意把孩子喜欢的玩具收起来,以期望他能换其他玩具玩,但换来的却是孩子无休止的哭闹。那么,孩子只喜欢玩一种玩具,到底是不是有问题,需要及时纠正吗?小班孩子能力相对较弱,能自己吃饭、喝水、如厕、穿脱衣服就很难得了,面对陌生的外部世界,他们感到难以掌控。当接触到玩具时,他们可以进行各种“研究”,在一次次重复把玩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我们幼儿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孩子上幼儿园不准带玩具。最近,我班又添了十几名新生。本来,入园一段时间的孩子已经步入正规,这样一来,常规全打乱了。开始,我允许部分新生带玩具来,因为他们手里有东西玩就不哭闹了,可是别的孩子看见了也着急,于是我就干脆让全班幼儿每人带一件玩具来,上课时放到玩具橱里,下课游戏时再让他们玩。孩子们非常高兴。有一次,晓雨过来告状,说刘亚特不给他玩“大吊车”。我问明了情况,对晓雨说:“你想玩别人的玩具,不能去抢,你应该好好跟人家商量,用你的飞机去换他的吊车,试试行不行?”过了一会…  相似文献   

10.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首先让儿童评价一些玩具,然后分别告诉每个孩子,不许玩最吸引他的那个玩具,违者受罚。怎样罚呢?对一组孩子用“我会有些生气”这种轻微惩罚来威吓;而对另一组孩子则用“我会很生气”、“我将把全部玩具拿走,而且再也不来了”等更严厉的词句和表情作为惩罚条件。然后,阿伦森离开房间,让孩子们玩其它玩具而不受那个“禁止玩的  相似文献   

11.
父母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很多父母为此发愁:孩子不愿意跟别人分享,以后会不会成为自私的人?其实,孩子之间的分享并不仅仅是把玩具借给伙伴那么简单,如果孩子不愿意借出玩具,也并不代表他是一个自私的孩子。在孩子的交往中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孩子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还是让我们走进观察室,细细体验一回吧。  相似文献   

12.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采用奖励的方式来促进孩子的进步与成长。但遗憾的是,很多家庭中存在着奖励孩子的误区,请看以下情景:误区一:在"无意中"奖励了不良行为晚上9点,该是凯凯睡觉的时间了,可此时凯凯正在玩自己心爱的大卡车玩具,不愿上床睡觉。妈妈生气了,大声呵斥他,于是凯凯开始大声哭闹,最后妈妈妥协说:"你不哭,就可以10点睡。"凯凯终于停止了哭闹,又开始乐颠颠地玩起了大卡车玩具。  相似文献   

13.
张俊 《幼儿教育》2013,(10):16-17
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玩好玩具后从来不收拾,弄得家里乱糟糟的,提醒也没用。有的孩子还不允许家长帮忙收拾。为了这个问题,家长们没少生气。但老师们反映,孩子在幼儿园里整理玩具还是很积极的,真奇怪!下面,让我们走进幼儿园,看看老师们是如何培养孩子整理玩具的习惯的。  相似文献   

14.
高卫萍 《考试周刊》2010,(19):234-234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象描述。 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我曾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调查:在27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占50%;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的幼儿有20%;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80%;想玩但没达目的就伤害别人的幼儿有12%。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更不用说同伴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孩子有数不清的玩具,毛绒玩具、电动玩具、益智玩具,可是孩子对于这些玩具的兴趣只有3分钟。新买的玩具,他们翻过来倒过去看,玩不了一会儿就丢到了一边。所以普遍家长反映家里的玩具多而孩子不去玩,反而把一些废旧物品当成了他的宝贝。怎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现成的玩具孩子得来都很容易,所以不爱惜;因为缺少玩伴,所以再多的玩具似乎也没有太多的意思。许多成功的教育经验证明——假如家长能适当地放弃现成的玩具,让孩子同自己一道,亲自动手去制作各类玩具,往往会取得出人意料的好效果。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小班幼儿刚入园,教师的最大愿望就是:别哭闹,听话就行了。但这是不现实的,总有一部分幼儿大哭大闹。因为怕影响其他幼儿的情绪,对哭闹的幼儿,教师关注得特别多,经常抱抱、亲亲他们,带他们出去玩一玩,用有趣的玩具逗逗他们,甚至还给他们好吃的。此时,不知老师是否留意了那些“乖”孩子,不哭的孩子没有?尽管他们不哭闹,但是,他们的小脸绷得紧紧的,脸上无笑容,一言不发,一副恐惧状。这些幼儿,来园前,家长对他们进行了“熏陶”,教育他们上幼儿园不哭闹,要做个好孩子,并被戴上了勇敢、听话的桂冠。但是,这些孩子同样也有分离焦虑,他们离开父母、…  相似文献   

17.
新入园的孩子都会因情绪不稳定而产生忧虑心情,但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有些孩子高声尖叫、踢人、哭闹、咬人等,他们有强烈的被遗弃感;有些孩子的内心活动可能深藏不露,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显得平静、听话,对新环境中的生活好像毫不在乎。他们玩玩具,对同伴表现得礼貌和友好,当家长离开  相似文献   

18.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19.
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普遍重视子女的发展与教育 ,在开展游戏方面有以下利弊 :首先 ,父母愿意抽时间陪子女玩 ,但不会玩。面对自己年幼的孩子 ,当今的父母大都不吝于抽出一定的时间陪他玩 ,但由于对孩子的心理需要了解不多 ,不知道孩子在玩耍时的某些特殊的要求 ,不懂得孩子游戏的特点 ,只好凭自己的意愿来教或引导孩子游戏。刚开始孩子也许还喜欢 ,时间一长就不愿意跟父母玩了 ,令不少父母有“费力不讨好”的感觉。其次 ,父母愿意投资给子女买玩具 ,但不会买。据调查表明 ,家长在子女身上的投资主要在上兴趣班、买图书和玩具上。在商店的玩具…  相似文献   

20.
想写这个题目,是因为我给孩子买玩具后经常会失望。我在孩子苦苦央求后满足她的愿望买下的玩具,她到手后几分钟内就告诉我不想玩了。至今,我最耗费精力、肘间、心思购买的是玩具,最让我感到失望、物不所值、徒耗钱财的也是玩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