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的第一作者是澳大利亚赛艇队的力量训练顾问及理疗师,其余都是力量训练顾问。他们提供了不同年龄和能力竞技性赛艇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目标。为教练员提供评价运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血红蛋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某省16名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高强度间歇组(HIIT组),每组各8例。连续8周对照组采用一般日常训练,HIIT组增加高强度间歇训练。比较训练前后两组血红蛋白和身体成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HIIT组8名队员训练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不显著(P>0.05);体重和脂肪百分比含量下降,对照组显著(p<0.05),HIIT组极显著(p<0.01);而瘦体重和去脂体重,HIIT组有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8周HIIT训练能明显提高赛艇男子公开级运动员血红蛋白水平,并显著降低体脂,增加瘦体重和去脂体重。  相似文献   

3.
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指标历来是选材和训练监控的重要指标内容,在全面测试了参加我国第10届全国运动会的137名男赛艇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的基础上,对所测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找出了影响赛艇运动员最重要的专项身体形态因素——粗壮程度及其代表指标,为赛艇专项运动选材和训练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赛艇是一项“速度-耐力”型项目,绝对力量和耐力力量同样重要。这直接关系着运动员的成绩。但在少年训练中,不应该过于强调绝对力量。因为10到14岁左右的少年运动员骨骼等器官发育未完成,过早接受大力量的训练容易导致运动损伤和肌肉类型变质等不良后果。所以应多进行耐力力量的训练。而且在初期训练阶段,因为技术粗糙,比赛中很容易导致运动员的某块专项肌肉过早疲劳,所以应多进行专项肌  相似文献   

5.
赛艇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及其训练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针对赛艇项目的特点,对赛艇运动员力量素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赛艇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研究重大比赛前最佳状态时游泳运动员的身体成分,按不同性别、不同距离、不同运动等级、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类比较.方法:以浙江游泳队45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测试时间为早上7点,空腹,采用韩国INBODY3.2型身体成分分析仪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游泳运动员,男子体脂率应保持在9%左右,女子体脂率应保持在15%左右较为理想;短距离游泳运动员体脂率明显低于中长距离运动员;瘦体重明显高于中长距离运动员;男子游泳运动员身体成分比例较合理的出现在19~21岁这个年龄段,女子出现在16~18岁这个年龄段;游泳运动员体脂率高低与运动等级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7.
优秀赛艇运动员血色素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杜忠林 《湖北体育科技》2001,20(2):22-23,26
对湖北优秀赛艇运动员的血色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数年的赛艇运动使他们的血色素约增加了12.3%。  相似文献   

8.
少儿足球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是足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根据少儿特殊的身体发育特点及心理特点,对少儿足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的意义、特点、方法及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供广大足球教练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赛艇队男子运动员身体功能动作测试研究,旨在对当前赛艇队运动员基本身体素质进行综合评估,以发现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短板及其限制因素,并针对运动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预防运动员损伤的发生和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阐述身体功能的训练理念,结合赛艇运动特征,运用大量图示介绍了臀大肌激活、动态拉伸、神经系统激活、力量训练等方法在赛艇体能训练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人体体成份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少华  侯曼 《体育科研》2004,25(6):35-39
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现有的人体体成份检测方法发展状况进行概述,显示:人们对人体组成成份的研究随着近年来检测仪器和设备的迅速发展而进一步深入,测量结果也越来越精确。  相似文献   

12.
运用生物电阻抗法对成年人人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不同年龄组人体身体成分进行测试。生物电阻抗法根据人体体内各组织成分确定营养状况,优于其他常规测定方法。测试结果显示:中年组的人体细胞内、外液、蛋白质含量、肌肉量和骨矿物质量的平均值最大,与青年组和老年组都有显著性差异; 而男性中年组的脂肪量和脂肪率的平均值与老年组差别不大,女性中、老年组的脂肪量差别也不大,但脂肪率有显著性差异,而老年组与青年组的脂肪量和脂肪率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结合测量基本的人体参数计算腰臀比和体重指数,发现老年人脂肪量的增加主要在腰部堆积,增加了因肥胖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以优秀女子赛艇W8+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优秀女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在赛前训练和赛后停训及恢复训练阶段体成分和AT4功率的变化情况和相关性特点。结果:瘦体重和骨骼肌质量在赛前训练和赛后停训阶段呈显著下降,恢复训练5周后较赛前训练后期显著升高,但仍显著低于赛前训练初期水平;体脂%在赛前训练和停训及恢复训练阶段均呈连续显著升高趋势;AT4功率在赛前和恢复训练6周后变化不显著,仅与体脂%呈中度负相关(P〈0.01)。结论:AT4功率和体成分各指标在赛前训练和停训阶段易出现不良变化,且较难改善,较高的体脂%可能是限制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用水下秤重法和人体测量法研究了我国110名7~17岁男女网球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并通过人体测量指标和人体密度间的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制定了预计我国儿童少年网球运动员人体密度的多元回归方程式和体脂率的评价标准。人体密度和体脂率的X±SD的结果是:7~12岁男生,人体密度(Db)是1.07096±0.00779g/ml,体脂率(F%)是12.54±3.1),女生人体密度是1.06388±0.00449g/ml,体脂率(F%)是15.40±1.80;13~17岁男子人体密度是1.07175±0.00609g/ml,体脂率是12.21±2.40,女子人体密度是1.05548±0.00901g/ml,体脂率是18.88±3.70。通过因素分析,提出儿童少年网球运动员男子应选用上臂部、腹部、小腿部皮褶厚度和胸围、体重、胸厚、大腿围形态指标,女子宜选用肩胛下部、腋部、大腿部皮褶厚度和身高、胸围、腹围、上臂围形态指标,做为身体成分选材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女子赛艇集训队21名备战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用逐步回归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了我国仇秀女子赛艇选手形态指标与专项成绩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其形态特征模型和单项及综合评价标准,以此为训练实践提供依据,并为项目选材提供科学的理论导向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体脂超标的3名投掷类项目男子运动员的体成分和膳食状况调查,并应用补肾中药对激素水平进行调控,为体脂超标的力量性项目运动员提供减控体重并促进运动能力的综合性调控建议。方法:在冬训期间每月一次采用多频生物阻抗的分析方法在晨起空腹测试受试对象的体成分指标:体重(BW)、体脂百分比(PBF)、去脂体重(LBW)和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去脂体重和身高比(FFM/H);服用补肾中药一月,每周测试内分泌指标: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以观察补肾中药对激素水平调控的影响。结果:3名投掷类项目运动员的体成分和希腊以及国内一级运动员相比,体脂百分比明显偏高(26.4:18.9:16:09);膳食三餐能量摄入状况提示运动员早餐和午餐能量摄入没有达到要求的(30%和40%),而晚餐热量过高,且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都偏高。运动员在服用补肾中药的一月后,血清睾酮指标自身前后对比有显著性的增高,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变化不大。结论:(1)投掷项目3名运动员体脂百分比偏高,需要通过膳食调整减控身体脂肪比例;(2)补肾中药可以帮助体脂超标的男性低血睾酮运动员提高血清睾酮水平,但尚无法证明是否能促进脂肪分解。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127人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150人进行了测试,探讨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身体成分的差异。研究结果:体育专业男生的去脂体重、肌肉量、无机盐、蛋白质和基础代谢率等指标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者间体脂率和腰臀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育专业女生的去脂体重、肌肉量、无机盐、蛋白质和基础代谢率等指标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腰臀比明显低于非体育专业,两者间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者间体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ccuracy of the DF50 (ImpediMed Ltd, Eight Mile Plains, Queensland, Australia)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device using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as the criterion in two groups: endurance athletes and power athletes. The secondary purpose was to develop accurate body fat percentage prediction equations for each group based on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data and/or the combination of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and anthropometric data.

Eighty male athletes (40 elite endurance athletes and 40 were power athletes), age 19–48 with body mass indexes ranging from 18.9 to 37.4 were recruited.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Body composition was assessed by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and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An athlete-specific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prediction equation was developed by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using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as the criterion and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data and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as predictor variables.

The DF50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significantly overestimated body fat percentage by 6.4 ± 0.5 in the entire group (p < .001) and in both the endurance group (6.1 ± .6, p < .001) and the power group (6.7 ± 0.7, p < .001). The endurance and power group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rror of estimation by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p = .554), indicating that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has the same error in both groups. The final prediction equation incorporated both anthropometric variables as well as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variables and produced an adjusted r2 of .982 and a standard error of the estimate (SEE) of 1.98 for the entire group. This prediction equation used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measurements and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specifically trunk measurements, to account for trunk size, a common source of error in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equations. Follow-up validation studies are necessary to further validate the equations produ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