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国南 《资源科学》1986,8(2):68-76
地貌是组成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综合体中起积极作用的主要环节。它不仅与工业、交通、水利、军事息息相关,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资源的关系更加密切,是农业生产的依附条件。探讨不同地域的地貌特点,有益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促进四化建设。 湖南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对农业的影响错综复杂。本文仅就地貌轮廓、山脉走  相似文献   

2.
基于TM遥感图像的流域地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平 《科技通报》2003,19(2):150-153
利用不同地物在同一波段或相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具有不同色调的变化规律,以奉化江流域为例,探讨了遥感技术在流域地貌研究中的应用。根据遥感图像成像规律以及不同地质地貌景观类型在TM图像上所显示的不同解译标志和展布特征,对研究区水系的发育、地质构造与地表物质对流域地貌形成的作用和影响等作了一定的分析与探索,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DEM的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形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形成的基础,本文利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地貌图,以及野外实际调查资料,通过建立DEM、地貌分区、高程分级、叠加分析等过程,以地貌分区和高程分级区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分析了湖南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区域差异性,各地貌分区与高程分级区域的土地利用组合不同,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貌分区和高程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海拔高程增加,林地分布比例增大,耕地、园地、城乡居民用地、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均呈减少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三维景观模型,直观地再现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有利于辨识不同地貌部位土地利用的分布规律与差异,可为研究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撂荒耕地、沙质耕地、黏质耕地、留茬地4种不同下垫面类型风蚀情况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观测,探讨了不同下垫面类型条件下,地表粗糙度以及地表土壤特性(包括粒径组成、土壤水分等)的变化,及对土壤风蚀的影响规律,得出初步结论:留茬地在绿洲农田土壤风蚀防治中是一种适宜的农田保护形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充分利用西丰至开原高速公路遥感调绘报告,根据线路区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对线路区分段进行工程地质评述。  相似文献   

6.
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效举 《资源科学》1998,20(7):24-31
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为例,定量地研究了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壤类型开垦利用为水田、旱地、桔园、马尾松、湿地松、杉树、天然林、枫香、牧草、荒草、竹丛林等多种土地利用系统物质循环的定位观测,建立了千烟洲土壤信息系统(QYZSIS)和土壤变化数据库,方面而有效地进行了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变化的定量评价、监测和制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和预测了研究区C、N等养分含量以及降雨、林冠透雨、树干流、径流和淋溶引起的元素输入和输出。提出了相对土壤质量指数(RSQI)的概念,并且依据土壤RSQI的变化值△RSIQ较好地研究和评价了研究区土壤质量变化。  相似文献   

7.
唐山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的情景模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以唐山海岸带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和2005年TM遥感影像,运用3S技术,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提取了精度较高的两期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以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期,选取距农村居民点距离、距城镇距离、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距海岸线距离、地下水埋深、土壤类型、成因地貌、工程地质条件9个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作为驱动因素,运用CLUE-S模型模拟了200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并用2005年的实际解译数据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正确模拟比例达88.95%,Kappa指数为0.8711.说明CLUE-S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小尺度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此基础上又分别模拟了自然增长、土地结构优化、经济发展、生态保护4种情景方案下2015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在不同情景方案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格局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对该区域制定合理的土地管理政策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柴胡栏子金矿区地下水类型及补给,排泄条件、充水因素等进行研究,确定了矿床水文地质条件,根据不同围岩岩性的稳固性评价及矿区的地质地貌情况,对矿区的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分析,基本阐明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的建设和开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拉萨河流域湿地系统景观格局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2006年中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拉萨河流域湿地类型矢量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在ArcGIS支持下,基于景观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地貌区3个不同尺度开展湿地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的湿地景观格局特征不同,高寒草甸湿地景观是流域湿地基质景观,占湿地总面积的77.74%。藏北嵩草沼泽草甸是高原湿地的核心生态系统类型(占65.45%),其斑块面积、斑块数目、斑块密度、斑块形状指数、斑块的聚散程度等景观指数都具有极大值。河源区湿地类型简单,仅5种,斑块破碎度较高。河谷区湿地景观类型丰富(13种),景观多样性指数最大(1.841),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当雄盆地区优势度指数最大(1.288),以藏北嵩草沼泽草甸为主,分布较集中,抗干扰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以蒙古高原典型草原中国内蒙古乌珠穆沁-蒙古国温都尔汗带为研究区,应用ARCGIS软件对研究区海拔和地形起伏度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到了适合研究区地形特点的10种地貌类型指标。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貌特征为东南低、西北高倾斜地势,主要以高原平原和丘陵地貌特征为主。  相似文献   

11.
土地综合生产力评价与土地质量变化及农户行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研究是根据曲周的农业生产情况,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初步选取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地貌和土壤物理性质,地下水因子影响盐碱程度,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及其他生产条件等四类14个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针对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筛选和确定影响其生产、产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筛选的指标进行量化分级和指标权重的量化,对影响与制约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土地评价及其分析得出:(1)同一因素对不同作物有不同的影响;(2)同一地块对不同作物生产力综合评价等级不尽相同;(3)不同等级土地的土壤有机质的变化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有一定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农户的生产投入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农户种植结构的不同和不同区域、乡村农户间投入的不同;(4)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农户氮肥的过量投入以及钾肥投入的不足是该地区土地和水资源退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赵矿  葛立雯 《西藏科技》2014,(10):71-74
文章对西藏色季拉山不同类型森林沼泽的植被和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森林沼泽植被类型以急尖长苞冷杉群系为主。植物物区系类型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不同类型森林沼泽土壤的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及PH值含量均符合其它学者对西藏土壤的研究结果,但草句沼泽和灌丛沼泽的泥炭层中速效氮含量远超其它研究。不同土壤发生层次中各组分主要表现为泥炭层的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含量各类型都要高于潜育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复杂地形区地貌景观地质遗迹形态特征调查困难的问题,提出应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三维模型以提高调查精度.本文以流纹质火山岩地貌景观调查为例,以仙居神仙居国家地质公园为研究区开展研究,首次进行了复杂地貌区大范围倾斜摄影测量与基于三维场景的地质遗迹景观精细化遥感解译研究.首先应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开展研究区测量获取高精度三维地形和遥感影像数据,并建立研究区地貌三维实景模型;其次基于三维场景开展典型流纹质火山岩地貌景观精细化遥感解译,对复杂地貌单体形态特征进行精细化量算,对纵向崖壁等微地貌特征进行精细化解译,获取地貌景观单体精确形态特征参数和崖壁微地貌特征信息,定量化定义了峰、嶂、谷等典型流纹质火山岩地貌类型.本文成果对其他类型复杂地貌区地质遗迹调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喀斯特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其赋存和开发与地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不同的喀斯特水文条件可以影响地貌的发育程度和过程,而喀斯特地貌发育特征和发育阶段的区域差异,又控制了水资源赋存和分布形式的不同,水文和地貌表现出一定的依存性。在生产实践中,这种水文和地貌之间的密切关系有较明显的反映,所以已引起了国内一些学者的注意,并作了程度不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神东矿区同—土壤类型区内,选择4个具有植被覆盖度、土壤初始含水率、坡度等条件相似的试验小区.在选定的试验小区内,进行了不同微生物结皮覆盖程度(微生物结皮覆盖度分别为0、40%、50%及60%)下的强度为1.5 mm/min人工降雨模拟试验.通过对各场降雨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获得单场降雨试验的累积产流曲线、径流含沙曲线以及累积产沙曲线.结果表明:(1)存在微生物结皮区径流量要大于同等降雨条件下的无微生物结皮区,并且微生物结皮覆盖度越大其径流产生量越大,其中微生物结皮覆盖度为60%的试验区产流比无微生物结皮区增加了130%;(2)存在微生物结皮区的同期径流含沙量要比无微生物结皮区要小,其中微生物覆盖度为50%的试验区径流含沙量最少,且存在双峰特征;(3)存在微生物结皮区的累积产沙量要比无微生物结皮区小,其中微生物结皮覆盖度为50%的试验区累积产沙量只有同等降雨条件下无微生物结皮区的45.5%.  相似文献   

16.
师长兴  杜俊  范小黎 《资源科学》2010,32(10):1883-1889
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位于温带荒漠气候区,开发建设10余年来地下水位发生了明显抬升,土壤盐渍化威胁变得十分严重。本文利用地下水水位重复观测、地形测量、气象与径流监测数据分析了开发区的地下水位变化过程,并探讨了地下水位变化与气候、地貌、土壤、周围径流补给以及灌溉的关系。发现开发区的地下水位10年间基本呈现持续上升的过程,自1999年建设以后开发区地下水位发生了普遍抬升,整个开发区地下水位平均上升了7.30m,年平均0.73m/a,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分析认为灌溉是开发区地下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但南部玛纳斯河下泄径流和北侧山麓洪积扇地下水的补给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气候变化影响不大。区内地下水位上升的空间差异主要与地貌及土壤组成条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设施栽培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棚栽培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露地,放线菌数量下降;在大棚中,种植年限长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低于种植年限短的,土壤中有害真菌数量增加;不同有机物料施用对土壤微生物区系有不同的影响,有机物料的施用能增加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尤以施用猪粪效果更佳;连作后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各类微生物数量上升,以真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土壤是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和土地的组成要素之一,是土地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自治区,因其独特复杂的自然条件而发育着许多特殊的高山土壤和其它不同类型的土壤。研究和阐明这些土壤的发生特点、地理分布及其生产利用价值,并予以农林牧利用分类和数量统计,无疑有益于西藏土地资源的质量评价、开发利用及农林牧各业生产的合理布局。本文试从土壤本身的特性及其合理利用的角度,对西藏的土壤资源作一概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陈友飞 《资源科学》1995,17(3):75-80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自然条件优越,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从地貌学的角度论述了福建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地貌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各种风景地貌的成因,并对旅游地貌开发和保护问题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20.
谢花林 《资源科学》2011,33(11):2063-2070
生态用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与条件,保护生态用地,逐步恢复生态破坏严重地带,退还自然生态用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通过建立不同阶段各生态用地类型变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很好地揭示了区域不同阶段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结论如下:①对于林地变化,第一阶段(1980年一2000年)主要的解释变量是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坡度级I(〈5°)、到最近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到最近国道的距离和人均GDP,而在第二阶段(2000年-2005年)主要的解释变量是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坡度级I、地貌类型和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②对于草地变化,第一阶段(1980年-2000年)主要的驱动因素是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而在第二阶段(2000年-2005年)主要的驱动因素是到最近国道的距离;③对于湿地变化,第一阶段(1980年-2000年)主要的驱动因素是地貌类型,而在第二阶段主要的驱动因素是人均GD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