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三河古镇     
张晨 《小学生导读》2014,(11):30-30
正"五一"放假,爸爸开车带我去三河古镇游玩。大约过了两个小时,我们到了三河古镇。古镇门口有一块高3米的石头,石头上有杨振宁题写的"三河"两个大字,红通通的大字显得很气派。从古镇入口向前走是一座拱桥,是用青黑色石条砌成的,桥上的石头早已磨得光溜溜的,一看就知道有很久的历史。过了桥,我们走进了"一人巷"。巷子里的墙很高,砖的颜色灰黑,只能容一个人经过,这也是"一人巷"名字的由来。值得骄傲的是从这个巷子走出了一位名人——杨振宁。  相似文献   

2.
古镇的重要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地也把古镇开发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正确处理古镇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正确把握地方古镇,对于合理开发和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绵阳丰谷古镇为例,详细介绍了研究文化的过程,指出,正确处理古镇保护和开发应建立在了解、熟悉古镇历史底蕴、文化根基的基础上,而不是盲目地"移植"和"嫁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古镇真正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扯白糖     
假期,我们一家人去安昌古镇玩。安昌古镇最有意思最好看的非"扯白糖"莫属。在老街那,来到扯白糖的地方,我的脚步再也迈不动了。爸爸妈妈没办法,只好陪着我看,还不时拿出相机拍几个镜头。只见扯白糖的老师傅在烧沸的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古镇旅游在全国日益兴旺,但在古镇旅游开发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古镇出现"空心化"以及过度商业化等,文化气息与民俗气息难以捕捉。与此同时,我国的传统民俗继承也正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要认识到古镇是民俗文化的载体,要让古镇与民俗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古镇旅游始于80年代的周庄,其后迅速带动了江南以及其他地方古镇旅游的发展。然而古镇旅游在带给当地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出现了大量破坏当地文化生态的现象,使众多古镇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古韵"。绵阳作为四川第二大城市,古镇旅游资源丰富,但大多至今尚未进行商业开发,本文以绵阳古镇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绵阳古镇旅游资源及特点的基础上,基于文化生态角度提出了绵阳古镇旅游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淡忘的历史     
我出生在千年古镇朱家角,古镇有很多名胜古迹,爷爷有空的时候会带我去古镇老街走走,跟我讲他小时候的事情。记得有一次我们走着走着,来到了西湖街,这条街人气不是很旺,我第一次来。路上一栋红色小楼引起了我的注意,它跟旁边的建筑感觉有点格格不入。门头很高,是红砖砌成的,门头上用繁体字写了"朱家角邮局"几个字,蓝色门帘上写着"大清邮局",同样也是繁体字。作为00后,邮局好像跟我们没什么交集。原来清朝就有邮局了?我开始对这个邮局产生了很大兴趣。  相似文献   

7.
精准扶贫政策是我国的重大惠民政策,对古镇旅游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对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产生作用力。本文将江西富田古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对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的作用。在分析精准扶贫政策基础上,对富田古镇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实行SWOT分析,了解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中,精准扶贫政策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深化富田古镇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精准扶贫政策在文化旅游古镇品牌建设模式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造血"式扶贫,即通过发展富田古镇旅游产业为贫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同时发展农业和手工副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帮助贫困居民脱贫致富,打造文化旅游古镇品牌。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古镇"开发热"旅游热"申遗热"日渐升温,古镇旅游休闲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古镇的旅游开发已经成为促进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的重要支点。但是在对古镇的开发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当地社区的利益和居民的态度,致使当地社区居民没有机会参与到旅游服务等活动中,从而在心理上抵触当地旅游的发展。以黄姚古镇作为对象,研究其旅游开发现状及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和建立旅游影响监测机制等相应对策,旨在促进古镇旅游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黄姚古镇,广西名镇,地处漓江下游,素有"诗境家园"之称。古镇方圆1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姚古镇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972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之一。由于镇上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古镇内300多间明清宅院,青砖黛瓦,飞檐画栋,岭南风格极其浓郁。古街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一条主街延伸出八条弯弯曲曲的街巷,宛如一大迷宫,大街小巷均用青石板铺砌而成,像一条起舞的青龙。三条溪河蜿蜒穿行在古镇之中,古民居的静态与流水的动态自然结合,共同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绝世美景,其独  相似文献   

10.
正在开发建设中的郪江古镇具有旅游资源丰富、文化要素鲜明等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开发较晚,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等困境,在"大文化观"创新的视野下综合RLMS和SWOT分析工具,对郪江古镇的资源、区位、市场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有助于了解郪江古镇的营销环境,制定出适宜郪江古镇旅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嘉应学院学报》2016,(12):10-15
在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岭南茶阳古镇商贸古邑、人文秀区、中央苏区的历史渊源背景。通过实证应用分析研究表明:茶阳古镇具有遗产资源丰富,古迹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客家文化底蕴丰厚,景观资源品味高特点;茶阳古镇遗产像一枚"活化石",记载着一定时期的发展与演变,凝固着那时段内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与变革,它既稀缺又不可再生;茶阳古镇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切实保护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深度挖崛、整合遗产旅游资源,科学、适度开发遗产资源,打造"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休闲生态"特色旅游产品,以期实现古镇遗产风貌保护与当地经济协调发展、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论南浔在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中的地位及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浔的地理历史背景的分析,发现南浔古镇在历史文化、街市规模与格局等方面在江南六大古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保护和继承南浔古镇的"水脉",确立独特文化形象,并以"宜人居住"的文化生态环境理念为导向来对南浔的历史文化名镇进行保护和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3.
吊脚楼     
我的家乡在湘西山区的一个古镇——芙蓉镇。其实古镇原名叫王村镇,因为谢晋导演的一部电影《芙蓉镇》在我们村拍摄而改了名。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是原湘西王府所在地。芙蓉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好地方。古镇的街道弯弯曲曲,沿着石头台阶步行,可以通往山  相似文献   

14.
<正>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园课题是《基于古镇传统文化资源的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深化研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家乡的古镇文化,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基于以上特点,我们把课题研究和本园地理环境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5.
宁海前童古镇有"五匠之乡"的美誉,古镇中的"能工巧匠"们沉迷于制作各类器具、物件以备家用或者赏玩。随着时代变迁,古镇中的老少匠人们对手艺传承的热情与专业仍然不减,并有着特别的家乡味道。在这种匠人精神的感召下,前童镇中心幼儿园将"良匠无弃木"理念运用到管理上,利用当地的匠文化资源,通过"择木深虑、精心打磨、严丝合缝"等策略的应用,在和谐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乍看起来,斯特拉夫德与我们所去过的许多英国古镇并无两样:没有现代建筑,古色古香,一两条不宽的"步行街",陈  相似文献   

17.
犍为罗城古镇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镇是我们国土的精华,它是祖国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今天,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旅游产业的繁荣为传统的古镇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推进了对古镇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与保护。我国古代城镇的发展过程就是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各阶层人群先后加入,创造了既相互交融又有各自特点的文化形象和文化产品的过程。我国古镇在世界风景名胜之中独具特色,也是我们今天的城镇建设事业中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相似文献   

18.
梅县松口镇聚落变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县松口千年古镇经历了"雏形—形成—繁荣—衰落-新区发展"的演变过程,表现出显著的时间演进特征和城址空间转移特征。从聚落地理角度考察松口古镇的形成与发展演变,分析其兴衰变迁的影响因素。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松口古镇形成的基础条件,客家民系的迁徙发展是促进松口古镇繁荣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因素,交通区位的变化和水患影响是导致松口古镇由繁荣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行政建制变迁与政府主导是松口古镇发展的重要导向。松口古镇的兴衰变迁遵循着聚落人地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9.
勘误说明     
我学报2011年第4期目录页的封一目录项第一行"田茂昌摄影作品:印江自治县淇滩古镇建筑"有误,应该为"田茂昌摄影作品:沿河自治县淇滩古镇建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古镇地域文化资源为背景,以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幼儿与古镇文化资源的交互作用,从"环境""主题""区域""游戏""日常生活"五方面来探讨古镇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