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历史唯物论指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关键。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 ,虽然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并为巩固政权 ,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 ,进行了有益而艰苦的探索 ,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但从总体上讲 ,仍未走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领导全党以马克思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为武器 ,重新认识国情和时代特点 ,认识社会…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不仅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而且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本文着重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历史经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以及群众观点等基本原理,论述了邓小平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发展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现实情况出发,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经验,提出了许多精辟的新观点,形成了改革动力论,从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把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提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更为具体地指明了如何向外国学习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最本质的内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立足中国国情,是在现代化层面对中国国情的理性概括,同时也勾画出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模式,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努力与前进的方向,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有着十分明显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最本质的内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立足中国国情,是在现代化层面对中国国情的理性概括,同时也勾画出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模式,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努力与前进的方向,邓小平现代化理论有着十分明显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相一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也有着显著的理论特色。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强调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社会主义性质,提出了富有革命性、阶级性的培养“四有”新人的道德建设目标和以“五爱”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规范。二、以唯物主义理论为核心,具有历史性和科学性。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对道德与物质利益、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奉献与享受的关系作了历史而辩证的科学解答。三、“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具有广泛的人民性。邓小平适应社会阶级状况的变化,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根本点构筑其道德观,实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邓小平具有鲜明理论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补充、丰富和发展,是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一贯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现从目标、内容、要求、功能、方法等方面,探讨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理论特色和培养途径,提出邓小平德育思想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德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对指导新时期德育工作和切实做好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为例,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和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唯物史观分不开的,唯物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切近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商品经济是社会分工、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之后,便是市场经济。文章指出,在历史上,市场经济首先是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方式,但并非因此把市场经济拱手让给资本主义所独有。市场经济同样也是和社会主义贯通的。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由两个命题和两命题中包含的一个难题构成的。从理论意义上讲,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从方法论意义上讲,改革开放是一场大试验。从实践过程看,改革开放要敢冒风险。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教育理论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 ,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教育方针 ,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观,即邓小平对中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总的看法,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观的理论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国情特色;(二)独创性的辨证思想特色;(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经济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一、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思想来源 马克思把生产力作为判断社会进步与倒退的主要标志,把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看作是实现人类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的必要前提.马克思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早就说过:"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它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步,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问题的实质等主要内容。它有别于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是新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指针。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有不同的哲学特色。毛泽东把“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邓小平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上“解放思想”四个字,凸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江泽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提出“与时俱进”,昭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研究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理性地分析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特色并为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建议,这对正处在改革攻坚、社会加速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社会主义运动和发展的走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达到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全面深层把握,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是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则;要正确区分“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相矛盾”方面,使改革有的放矢;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些思想进一步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面出发,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最新理论成果,既具有丰厚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根据,是党中央对多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又具有坚实的哲学基础和理论特色,是指导我国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为了有助于自觉地理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本文试图对它所立足和蕴涵的哲学基础以及理论特色.作出初步的揭示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