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课题的提出 1.1 21世纪是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世纪。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那样:“世界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就成了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这就是《纲要》提出的“素质教育”。教育外因的急剧变  相似文献   

2.
殷静 《语文学习》2010,(5):53-53
上班来到教研组办公室,一推门,同事朝我挤挤眼:“今天你打扮得很知性哦!”“知性”是个什么概念?这个新名词似乎成了衡量女性的高标准,大有“知性一出,谁与争锋”之势。关于“知性”。《现代西方哲学词典》是这样解释的:知性是指主体自我对感性对象进行思维,把特殊的、没有联系的感情对象加以综合,并且联结成为有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的一种先天的认识能力。“知性”,德文原文为Verstand,也常被译为“理智”或“悟性”。  相似文献   

3.
叶青与雷霆同桌,她叫他“雷公”,他称她“青菜”,谁也不放过谁。谁的脸皮厚他俩刚同桌没几天,就动不动大吵大叫,全不像别人那般拘束。  相似文献   

4.
说说"彩练"     
1929年2月10日,红军在大柏地大败国民党赣军独立第七师。过了大约四年半,也就是1933年夏天,红军粉碎“第四次围剿”后,毛泽东又经大柏地,回忆昔日的战绩,想着眼前的胜利,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毛泽东用七个表示颜色的词组成了开篇的第一句或许是诗词史上的第一回吧!现在我们来回答诗人提出的问题,究竟谁持彩练当空舞呢?是阳光和水珠!阳光是透明的,物理学上习惯称为白光,实际上是无色的光,但是这无色却是无数有色的光复合而成!…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必然反映为教育的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学校现行的课程将成为越来越苍白无力的“形式课程”,对此,教育工作者不应等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通常情况下,“你是谁”译成英语用Whoareyou是完全正确的,但倘若你不分场合、地点,把“你是谁”都翻译成Whoareyou,就可能闹出笑话来。我们要根据英语的习惯,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说法:1.面对面问“你是谁”时:—Whoareyou?—I’mDavid.或者:—What’syourname?—MynameisDavid.2.当你隔着门窗,看不到对方是谁,比如有人在敲门或敲窗户时:—Who’sthat?—Itisme.3.电话中询问“你是谁”时:—Whoisthat?—ThisisHanMei.或者:—ThisisHanMeispeak-ing.值得一提的是,电话用语中的“你是谁?”除上述两种…  相似文献   

7.
为杜威"儿童中心论"辩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说到“儿童中心主义”(又称为“儿童中心论”),人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是片面的、错误的。如果说谁持“儿童中心主义”的立场或观念,这便等于是“贬”谁。我以为这是研究、传播和树立现代儿童教育观念的最大障碍之一。于是,尽管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我觉得依然有必要为“儿童中心主义”说几句话。一、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是什么?1.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206年,在今西安临潼新丰鸿门的刘邦和项羽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面,人们或称其为“鸿门宴”,或称其为“鸿门会”。“鸿门宴”和“鸿门会”有着不同的内涵,有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区别。项羽在鸿门与刘邦会面时并没有加害刘邦的想法和行动,但后来在一些人看来,“鸿门宴”成了加害客人的宴会,成了项羽设宴欲加害刘邦的宴会,这是对项羽的误解。《史记》中有关记载这次刘邦、项羽鸿门会面的文字应该取名为“鸿门会”。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是思维教学,而“智慧从动作开始”。因此,要在学生操作中充分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师就要不怕课堂上出“乱子”,更不能因此而预设好“口袋”(教学方案和教学思路)套学生。一节有关“圆的认识”的课前游戏设计,让笔者回味无穷。教师先组织学生站成长方形队伍,向中间的纸篓里投纸团,比赛看谁投得准。经过实践,学生顿时像开了锅似的:“老师,这次比赛不公平”。“老师,我站得比他远”。“老师,我站在长方形的顶点位置,离纸屡太远,投进纸团的难度最大,我当然比不赢”。“不行,不行,要重新排队才合理。”……学生经过激烈争论后商量,应该…  相似文献   

10.
吴之如 《师道》2002,(12):19
“拔苗助长”的事古已有之,且历代不绝。演变至今,愈见其风之盛,几乎吹遍天南海北,蔚成洋洋大观。谁不指望孩子早成才、成大器呢?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国人如此,洋人也不例外。近来媒体盛传的一桩“拔苗助长”实例,就发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时报》在头版推出长篇报道,讲述了小男孩查普曼如何被母亲刻意包装成“世界级天才”的经过。这位妈妈为了创造一个轰动全国的神话,自编自导并令幼小的儿子同她合演了一出“神童出世”的闹剧。她不停地伪造成绩单、测试单,儿子小小年纪被捧成“全美国智商最高”的孩子,6岁就当了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