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悠久历史及文化,是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全国五十多个民族,云南就有二十多个。对云南地方史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云南史学研究也遭受灾难性的浩劫。多年以来,各方面迫切希望有一部系统的云南地方史专著。为此,在中共云南省委关怀下出版了《云南各族古代史略》(以下简称《史略》)。这本书可算是解放三十年来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云南古代历史的第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2.
在现行中学《中国历史》教材中,若能适当增加一些少数民族史的内容,不仅能充实历史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增强政治思想教育的效果.因为民族史的内容较为丰富全面,可以使各族青少年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国历史上,各族人民友好相处占主导地位;各族人民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中,推动了祖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建设、保卫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从而使祖国的下一代能像爱护自己眼珠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科学,也是一门重要的知识。一个民族,如果不懂得自己的历史,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成为具有高度文明的民族。中华民族不但以勤劳、智慧著称于世,同时又酷爱自由、富有革命传统。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使我们祖国成为世界上文化发达甚早的一个国家,对东方以至全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讲授中国历史的过程中,结合讲一些主要的地方史,这对于培养学生对祖国、对乡土的热爱,丰富其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在课外举办专题讲座,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一种方式.我们的做法是:(1)配合纪念节日:如宣讲五四运动的历史,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2)结合乡土历史:如"无锡的历史"一讲中介绍了太湖的形成、无锡名字的由来,第一个共青团小组和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在无锡的建立等.(3)结合政治学习:如在学习五届人大文件后,我们作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讲座.校外工厂工人也请我们去作了宣讲.(4)结合时事:这种讲座的专题如"谈谈美国的地理和历史","美国的国庆日、国旗","中美人民友谊"等.经常举办课外讲座,能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课上所学的知识.听讲学生,  相似文献   

5.
(一)讲有关民族关系的历史,要正面防止大汉族主义思想倾向的产生。初中中国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了一项任务,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是各族人民的历史,各族人民都有着长久的历史,对祖国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重大的贡献。各族人民在生产斗争中,在反对外来侵略或统治阶级压迫的共同斗争中,都曾经互相帮助,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可是在历史教材中,叙述我国少数兄弟民族历史的材料是非常少的并且是不系统不全面的,因而要完成大纲上规定的任务是很困难的。也正因为教材中绝大部分篇幅叙述了汉人悠久光辉的历史,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各少数兄弟民族的历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就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大汉族主义和大国主义的思想倾向,这种思想和今天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心携手把祖国建设成  相似文献   

6.
为发扬各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增强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加强民族团结,激励各族儿女共同振兴中华的热情,配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云南民族学院于1981年创建了从多角度反映云南各族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文物陈列室,自同年十月庆祝建校三十周年期间开放以来,文物陈列室共接待来自全国的各族观众万余人和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九千多名外宾,得到中央、省、市负责同志的好评、各族群众的欢迎和国内外学者专家的赞赏。成为本院和兄弟院校进行有关民族学直观教学的生动课堂,起到对外宣传我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新的社会主义风貌和党的民族政策的窗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十六国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的重要阶段。但传统观点认为这一时期民族矛盾尖锐、民族仇杀不断,是我国历史上异常黑暗的时期。本文认为,少数民族内迁并不是祸乱的根源。其间,所谓的民族矛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阶级矛盾;而民族仇杀也多是各族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野心,人为造成的。正是这些野心家,给各族民众带来了苦难。在不断地冲突与整合中,民族界限逐渐消除,各族人民融入中华民族这一大家庭中。  相似文献   

8.
我们回民中学是以回族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的一所民族学校,现有回、蒙、满、藏、苗、白、彝、壮、畲、侗、朝鲜、土家、布衣、维吾尔等14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因此,结合学校的特点,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们首先注意发掘教材中有关少数民族历史人物的积极因素,并适当补充有关民族历史的内容。中国古代史教材中要讲到松赞干布、成吉思汗、忽必烈、努尔哈赤、康熙皇帝等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在介绍他们的事迹后,强调他们为本民族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历史的贡献,称颂他们是藏、蒙、满族的民族英雄,我们为这些英雄的祖先而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现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限于体例和篇幅,其内容仅限于全国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规律,并没有把各地区的历史囊括其中,长期以来,历史教学多忽视了地方史的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大家都意识到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等各方面人格完备的人。历史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还要贯彻思想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等,这就使我们对学生进行地方史教学成为必需。  相似文献   

10.
上学年我们班从宁夏银川市转学来了一位回族学生,名叫陈鹏.他的父母都在银川市园林场工作.他初到福州人地生疏,一切生活风俗都很不习惯,所以显得性情较急躁、孤僻.有的同学对他不了解,有时就发生吵嘴的事,受某些电视片中台词的影响,互骂什么“汉狗”、“回狗”.我听后感到焦虑,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民族之间的不团结.为消除学生间的矛盾,我教育学生认识我们祖国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要为增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发展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出一份力量.为此,我们要和少数民族的同学结成好朋友,多关心陈鹏同学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讲述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关系。是历史教学中比较复杂的问题。然而.教师如何引导民族学生正确理解和看待民族关系问题更显得尤为复杂。如果讲不好,学生不但不能正确理解。反而形成错误概念,甚至产生不满心理,更为严重的是影响民族感情。那么,如何把民族教育巧妙地施加到民族学校的教学中.使二者有机结合?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是一件很有意叉的工作.因为自中国大地上有了原始的氏族以来.中华我民族文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此后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亦可看做是中华民族的多源多流、源流交错,既有华夏族文化的主导作用,又有内容丰富的少民族文化的融入以及共存共荣的过程.总之,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创造这一文明的过程中.各族之间彼此借鉴,互相影响,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民族是历史的产物.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尽管他们的族体已发生变化.但仍然与今天的少数民族有着不可中断传统.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事实求是地分析出古代少数民族如何以其独特的方式和内容参与构筑中华乐舞艺术的殿堂并在历史上留下的光辉足迹,无疑会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中华乐舞艺术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3.
教学文摘     
教学中要切实加强思想教育 中学生物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比如在初一的植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结合教材给学生讲我们伟大的祖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植物资源,有不少种类的闻名世界的珍稀植物,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高年级的学生,则应适当地讲一些生物科学的最新成就,以利于振奋他们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唐斌 《考试周刊》2014,(44):150-151
地方史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史料,是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灵魂的一个缩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动、具体的素材。地方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能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广阔的空间。张家港市历史久远,有丰富的地方史资源,高中教师要善于搜集和积累,并积极发掘地方史与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将两者有机整合,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中学《中国历史》第一册中封建社会部分三国、两晋、南北朝一段,其特点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这一段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就在于教师能否讲清讲透从东汉以后封建国家如何走向分裂,以及在这一段时期中各族人民怎样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加强了联系、增进了友谊,促成了融合.讲好本节《北朝黄河流域的各族大融合》也就成为讲好这一段历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历史课堂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会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教材与地方史相结合,既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深入学习,也有利于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状况,一举两得。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铺设主动学习的平台,使历史课堂教学与地方史有效结合,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我们算术教学中,“多多益善”的做法比较普遍。有人认为,教师讲一点,学生就知道一点;教师讲的多,学生就知道的多。因此,一上课就滔滔不绝,甚至加油加醋,过多的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讲得多到底好不好呢?下面就我三次教过的同一节教材的不同结果,谈谈个人的一点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刘军 《天津教育》2020,(2):88-89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期适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统编教材的启动,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的有机统一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开发校本课程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一大亮点,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对象。如何将"地方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机结合,就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课题。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开发"地方史"校本课程,发展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虽然历史学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很多学生也乐意去探究它,但要使历史知识在教学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老师如果只“照本宣科”或仅靠教科书的知识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历史知识呢?我认为,科任教师必须深层次地去挖掘教材内涵,并增补一些学生身边的历史(地方史)和当前国际国内的焦点热点问题。因为在教学中渗透地方史和民族文化,离学生空间距离近,学生乐意“由近入手”,  相似文献   

20.
一、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育的理论依据1、从新课程改革需要来看,有必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育。《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多方面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一是利用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组织学生参观,增强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二是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还应随时随地发现和利用本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阅历丰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