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大雅·生民》向以难解著称。二千年来,对于“姜嫄弃子”原因,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先前,论者多将姜嫄弃子的行为和履迹感孕之事联系起来。《毛传》云:“‘履帝武敏’,帝,高辛民之帝也。”秦汉以来,某些史籍说姜嫄是高辛民(帝喾)的元妃,其说不可信,前人戴震辨之甚明。又,如按毛说,以诗义推之,姜嫄既有夫,又求子,生子为何弃之,且一弃、再弃、三弃,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相似文献   

2.
姜嫄“孕生后稷”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诸家聚讼,莫多于《生民》之诗。”二千余年来,众说纷纭。本文试从原始图腾崇拜、姜嫄所处的时代这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源,以还其原生态,并对姜嫄三弃其子这个历史之谜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3.
<正>《文学评论》2015年第2期刊载了李会玲女士《〈诗经·生民〉"履帝武敏歆"释义辨正——兼及历代阐释的学术史考察》一文,文中对"履帝武敏歆"句的解释让人耳目一新。文章考证,"帝"指"上帝";"履帝武"是"诗人用形象化的诗性语言比喻姜嫄遵行上帝的旨意,按照上帝的规则生活";"敏","在上古三代是指一种德性,并且曾作为衡量人、神关系的标准";"履帝武敏","是指姜嫄勤勉地按照上帝的旨意与规则生活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汉乐府中的弃子诗(主要是东汉时期)为研究对象,从弃子生存状态、社会身份以及自身精神心理角度分析了他们悲惨人生的体现,并着重讨论了造成其悲剧人生的原因,从而吸取弃子人生悲剧的教训,体悟我们对待弱势群体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角度 ,对《生民》涉及的文化人类学现象作了探索和印证。弃子的图腾考验仪式在世界各民族中普遍存在 ,反映了人类早期思维习性的宗教信仰内容。《生民》就是这种图腾考验仪式在人类早期文化原型的外化和表达。这一观点为从更广泛的角度审视原作的精神和思想提供了认识解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弃,甲骨文作,象双手捧簸箕弃子状。《说文解字》释“弃”为“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又释“捐”为“弃”。故“弃”应是古代育儿中弃子习俗的文字记录。古代育儿中的弃子习俗似是一种世界性现象。据古罗马神话,瑞亚·西尔维亚和战神马尔斯结合,生下孪生子罗慕洛斯和瑞摩斯。她怕孩  相似文献   

7.
《诗经·伐檀》是一首敬老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栏且三篇论文皆观点全新:其一认为《伐檀》是敬老歌;其二否定《生民》“弃子说”;其三创《夸父逐日》“祭神说”。这些观点能否成立,还有待争鸣。欢迎讨论稿。  相似文献   

8.
“不撒姜食,不多食”,这是孔子的饮食经验之谈,意思是说,一年四季常食姜,但每次不多吃。  相似文献   

9.
300多户人家的山东省龙口市后店村,有100多户种大姜。70多岁的殷守元是有名的“老姜把式”。一年年过来,村里人种大姜都比着他的“墨线”星。 偏生有个高中毕业生在他跟前“尥起蹶子”,说要创大姜高产不能再守老套套,必须增加“科技含量”。这个高中毕业生是谁?——殷守元的小儿子殷积树。 那还是1994年,小殷高中毕业回乡也种姜。这父子俩的两块姜田靠在一块。老殷问儿子:“你说的‘科技含量’指什么?”小殷道:“就是新法种姜,铺盖  相似文献   

10.
释“弃”     
对“弃”作形体解构和意符分析,推知古代社会曾存在的弃子习俗是“弃”的造字理据。“弃”所描摹、反映的弃子习俗是我国古代婚姻形态从亚血族婚向对偶婚演变中在子嗣、继承权问题上的必然表现。  相似文献   

11.
巧制鱼肴     
一、清汤鱼丸原料:包头鱼(或鲢鱼)。辅料:火腿、小葱。调料:姜、味精、精盐、猪油、黄酒。制作方法:取包头鱼(或鲢鱼)鱼茸300克,加水250克,盐7克,放入盆中打至有韧性。然后加姜汁水、味精、黄酒少许再搅拌,制成鱼丸。入冷水锅小火渐加热至熟。将精盐3克、熟猪油、味精少许放入汤碗中,加入鱼丸原汁清汤,  相似文献   

12.
<正>我一直都知道自己是个普通的女孩。可是,姜西西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是食物链底层的女孩。当时我懵了,想了好半天,都没想出来一句反驳的话。还是韩哲站起来吼了一嗓子,他说:"有这种思想的人还真没高级到哪儿去,明显就是没进化好!"姜西西的脸涨得通红。她把书摔在课桌上,转身走了。我很感激韩哲,想说两句感谢的话,可他直直地坐回座位,继续做他的习题,看都没看我一眼。姜西西当然会觉得我这种女孩是食物链底层的女孩。姜西西人长得漂亮、多才多  相似文献   

13.
咪咪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咪咪很想念他们。今天咪咪想自己打电话跟爸爸妈妈说些话,可是咪咪又不知道怎样打电话,于是她急急忙忙去找姜老师。一进门,咪咪就说:“姜老师,我想请您教我打电话,行吗?”姜老师笑着点头答应了,问咪咪给谁打电话。咪咪说:“我想给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妈妈打电话,自从‘非典’流行,在医院工作的爸爸妈妈从没回来过,我很想念他们。”姜老师说:“要打电话,首先要知道爸爸妈妈工作单位的电话号码和区号。如果不知道,可以通过‘114’台查号或查阅电话号码簿。”咪咪听到这里,站起来刚要走,被姜老师一把拉住了。“光知道…  相似文献   

14.
《国文百八课》的习问(即练习)有一套训练系统。习问没有附在每篇文选之后,而是附在每课(包括一篇文话,两篇文选,还有语法或修辞)之后,近似于单元练习。这套课本的“编辑大意” 中说:“最后附列习问,根据着文选,对于本课的文话、文法或修辞提举复习考验的事项。”这就是说,习问按照文话、文法或修辞的要求,从文选中选取材料,设计出各  相似文献   

15.
赵晓伟 《学周刊C版》2011,(7):164-165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常说发散思维,何为发散思维呢?从理论上说,发散性思维又叫辐散思维、求异思维。也就是说,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与聚合思维相对。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那些花儿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的生命每个角落静静地为我开着。哦,那些花儿……你们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题记嫄这是个笑起来"惊世骇俗"、"威震八方"的女孩,所以我们都称她为"校(笑)花"。几乎所有和她在一起的人都会被她的笑声所感染,嫄每天无忧无虑地充当大家的开心果。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有关宣姜、文姜、哀姜的诗一直被人们称为"刺淫诗",三位姜姓女也多被人称为"淫荡"。然求之《诗经》内证,考之典籍记载,齐姜女"淫荡"说不能成立。这实际是春秋新变下风气的浸濡,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18.
午饭后,姜旦旦回到小书房,又翻开作文本,看他那已经看了几次的评语:“姜旦旦同学,你的‘说’字为什么都是秃着头?你要知道,大多数‘说’字是要戴‘帽子’的。”姜旦旦还是没有看懂那评语的意思。他想:“同学们都说作文老师写的评语很有意思,我怎么就看不懂呢?”然而,姜旦旦还是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轻声地自言自语起来:“‘说’字秃着头?要戴‘帽子’?戴什么‘帽子’?……”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说”字不放。他看着看着,那“说”字一颠,闪动了几下,从作文本上站起了一个小小的秃头“说”字人!那“说”字人一站起来,就朝着姜旦旦哀求说:“旦…  相似文献   

19.
一、案例 铃声响后,姜老师拿着地球仪刚跨入教室,班上的同学朱某就脱口而出:“这是什么球呀?”姜老师说:“地球仪,以后请举手提问。”姜老师转身板书时,又响起同学朱某的声音:“要不要做笔记呀?”姜老师转过身来说:“当然要做笔记。我不是说要举手吗?”“我举手时,你没看见呀。”  相似文献   

20.
《老子》又称《道德经》,全书虽止五千言,然文约意广,含蕴深厚,古今研究者对其主旨所在见仁见智,多有不同。从哲学角度说,或以为唯心,或以为唯物;从政治角度说,或以为是没落阶级的挽歌,或以为是统治阶级的南面术,或以为是公社农民思想的反映。提出上述观点的多是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笔者不敢妄加可否。但反复揣摩此书,略有所悟,想从另一角度来探讨《老子》一书的主旨和作者著书的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