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断:一、探究面的特征师:请拿出你们亲手做成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个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看一看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数长方体的6个面,并根据回答板书:面6个面(长方体)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 范围内蓬勃开展。由于新课改给 每一位教师留下极大的创新空 间,面对新课改,教师们是八仙 过海,各显神通。不同的人对新 课改的认识与理解不同,对新教 材的呈现形式感悟不同,设计的 理念不同,设计的教案也就不 同,教学效果自然不同。一节理 念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好课才能 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 发展。否则,即使理念很新,那也 是穿新鞋走老路。请看下面的两  相似文献   

3.
<正>片断:1.情境感悟认识师:同学们,"五一"黄金周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出去旅游了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观光游览一下世界风光。伴着优美的世界名曲《回家》,同学们欣赏一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感受人类的智慧之后,再用数学  相似文献   

4.
韦靖华 《考试周刊》2010,(25):90-91
一、教学回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电脑打出已学过的五种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后用手去抚摸桌面和书面.再次感觉到这些面是平的,教师随即板书:“平面图形”。  相似文献   

5.
<正>一、新课导入1.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取出长方体盒子的一个面,让学生摸一摸。师:摸的这个面是什么图形?生:长方形。把这个面完整地粘到盒子的一个面上,追问:"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生:长方体。2.感知生活中的长方体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举例:高楼、冰箱、药盒等。师: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长方体,今天我们继续认识长方体。3.揭示课题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教学片断:一、引入线段。1.挑战:这块橡皮长5厘米,你能将5厘米画出来吗?2.学生作品展示:3.集体讨论,互相评价:生1:我不同意3号和4号,因为它们都是弯的。生2:1号完全是在画图画了。生3:我同意5号,我不同意2号。(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同。)4.教师点拨:其实我们要感谢2号同学,他给我们发明了个点(端点),把2号同学的专利用在5号同学的作品上,就是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线段(板书)。5.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仔细观察,线段有什么特点?二、尝试: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三、汇报纠错(怎样检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下图:四、内化操作。1.渗透无穷思想:画比3厘…  相似文献   

7.
常莉燕 《广西教育》2006,(7A):72-72,80
片断一 1.导入 师:我们已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以旧知作为谈话导入,并适时展示圆柱形状的物体。) 师:你们认识这种形状吗? 生:认识,它是圆柱。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观察长方体和立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填好如下表格: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9~20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在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10.
11.
长方体是立体几何中最重要的多面体之一,"长方体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学生从特征入手、从数学意义上学习立体图形的第一节课。在这节课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及相对的位置关系等知识,更要让学生经历长方体特征的探究与应用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推理验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因此,教师在本节课教学中往往特别关注学生的观察与操作,不同设计中呈现出的不同观察与操作活动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不同风格与观念。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说出长方体的特征。2.能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  相似文献   

14.
从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学生在学习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时会有两个认知障碍:首先,不习惯把一些物体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其次,教材中的例题是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的个数是一个整数,学生对用分数表示觉得难以理解。如何让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建构,笔者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5.
本节课使用的是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这节课虽然是小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但因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因素,学生对数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粗浅的、零星的认识。由于学生是刚刚入学的,对学校的环境感到比较陌生而又十分好奇,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感到有些紧张而又非常向往。教材结合儿童的  相似文献   

16.
本节课使用的是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这节课虽然是小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但因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因素,学生对数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粗浅的、零星的认识。由于学生是刚刚入学的,对学校的环境感到比较陌生而又十分好奇,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感到有些紧张而又非常向往。教材结合儿童的  相似文献   

17.
周立新  林洪春 《广西教育》2013,(41):70-70,72
“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的艺术。”这句话凸显了有效引领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灵活的指导、精准的掌控、适度的点拨不仅能改善课堂的质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到学习的最前沿,成为自由的探索者、快乐的创新者。在此,笔者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实例,谈谈科学引领对改善学习状态,提升课堂质量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内容。学生学过"东西南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  相似文献   

19.
裴红波 《考试周刊》2011,(66):79-79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混乱无序的盲动。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笔者有幸聆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市钟楼区教研室主任卫建玫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在教学中,卫老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成功地组织学生进行了真正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摸———做———说———看的活动中亲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对于长方体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摸出来的精彩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魔袋,里面有很多物体。你们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体吗?指名学生上台摸。师:你们还想不想摸?师:在每一个学习小组内都有一个魔袋,请小组内的成员都摸一摸。学生动手摸。师:不错,摸得还真快,感觉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