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3个城市有关旅游的统计数据,从经济社会发展、旅游配套规模、旅游环境和旅游创新这四个维度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统计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改进的TOPSIS模型,对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群的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对比。结果表明,武汉在23个城市中旅游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整体上环潘阳湖城市群旅游竞争力高于环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因此应协调旅游区域发展,全面推进全域旅游。  相似文献   

2.
经济圈或城市群的发展必须依托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将确立武汉作为全国四大铁路枢纽的地位,对于加快武汉经济圈建设具有非常关键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中部业已提出的六大城市群的现有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表明:武汉、长沙、郑州三市处于城市发展的第一梯度城市,其次为洛阳、南昌、合肥;中原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位居中部首位,城市发展体系也较合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首位城市优势显著,城市发展体系有待完善;环鄱阳湖和江淮城市群城市发展体系虽然合理,但层次较低;太原城市群则整体滞后于其余城市群的发展。这些差异使得各城市群发展的着重点表现出必然差异。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我国中部地区的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武汉城市圈要进一步提升作为中心城市群的竞争力,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外贸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三辆马车之一,在地区经济长期稳定与和谐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武汉城市圈经济状况的分析,指出了武汉城市圈的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五个相同性和六个不同性因素,在此基础上探析长株潭城市群战略对策,着重提出长株潭城市群应突出湖湘文化特色、突出城市群特色、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构建、突出省域内淡水环境的内部控制与整治等富有特色的"两型社会"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6.
日前,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教育合作推进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据悉,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市于今年3月达成《武汉共识》,决定联手打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加强城市间的教育合作,推进教育资源与优势互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区位分析与因子分析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条件与物流业核心竞争力三因子得分排名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节点体系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框架设想,探讨了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以及加速山东半岛城市群各城市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是关联紧密的城市空间,关系到国计民生大计。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为例,立足于经营城市、差异化发展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城市群的现状与发展条件,提出了城市群差异化经营的理念和发展策略。最后,探讨了中原城市群差异化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在客观分析武汉食品工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其它食品工业发达城市和地区的比较,科学而又准确地提出了武汉食品工业未来发展之策,既合理地解决了武汉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又为武汉制造业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水平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城镇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是制定区域城市群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通过中原城市群与国内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同时通过与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以此得到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最后用量化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预测。在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从区域城市化的角度对河南省提出的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1.
在阐释城市群的演进及理论成因的基础上 ,揭示了我国城市群的发展及特征 ,为考察和研究我国城市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与城市功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对城市功能亦存在诸多依赖。因此,以产业集群为导向来优化城市功能,要以城市产业集群为基础规划城市功能定位,要强化城市主导功能,优化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加强城市功能支持体系建设,并促进城市功能区际协调。  相似文献   

13.
方明亮 《鄂州大学学报》2009,16(4):25-26,33
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依靠集群内企业的管理创新。文章对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相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内府际关系协调的治理逻辑:基于整体性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和城市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化呈现出向城市群方向快速发展的趋势,逐步形成了若干城市群区域。从要素禀赋理论、区域公共管理理论以及"公共地悲剧"理论、"囚徒困境"理论和"集体行动逻辑"的理论来看,城市群作为一个由众多相同等级或不同等级的城市政府紧密联系的集合体,其内部各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群整体优势的发挥都需要加强府际关系的协调;就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总体现状而言,加强其内部府际关系协调具有空前的迫切性。作为一种新的治理趋势的整体性治理符合城市群内府际关系协调的价值取向、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二者之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耦合性。整体性治理作为城市群内府际关系协调治理逻辑的合理性,为我们探索城市群内府际关系协调的整体性治理路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首先,革新传统行政等级制理念,摒弃封闭发展、自成体系的观念,倡导府际网络化治理的新理念;其次,建立有效的城市群公共治理组织形式,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治理结构;最后,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调节城市群内各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具有竞争优势,是安庆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强市的重要途径和现实选择;是扩大招商引资成效、使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路径;是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推进全民创业、打造"千亿安庆"的重要载体。产业集群主要有企业通过市场力量自发形成和政府引导培育形成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城市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它影响了所在区域或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同时,对区域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是城市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一个城市实力、综合竞争力的集中表现。大连市的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其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与沿海同类城市相比已显落后,这使大连市的城市核心竞争力下降。因此,研究大连市的产业集群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琦  郑伟 《闽江学院学报》2010,31(6):111-115
从国际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出:创意产业在一定的地区能够形成主导产业成为创意城市,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这些地区都有产业集群。文章以福建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过程为例,论证了动漫集群的发展意义。提出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群的方式,提供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意人才软环境,吸引人才入驻是发展创意城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安徽撤销了地级巢湖市,扩大了合肥辖区范围,势必会进一步推动核心城市合肥的聚势发展,合肥经济圈也必然会形成三个新的发展趋向。一是体现在合肥经济圈与南京、武汉经济圈的关系上,合宁汉战略竞争与合作关系将会发生重要变化;二是体现在圈域空间特征上,合肥经济圈必然东扩,将会加快推进江淮城市群的崛起;三是体现在经济圈发展的广度与深度上,由于中心城市功能的增强,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程度将会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市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石家庄市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要素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石家庄市文化产业集群,需培育和组建大型文化骨干企业集团,建设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带,运用高新科技创造时代艺术精品,加大政府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