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被讥诮为:啃着一个死鱼头不放的人。听了后,心里怦然一动,酸溜溜的,但凝神而想,倒也是,且点到了穴道。屈指算来,断断续续,专业或业余,已有三十年了,我的确孜孜砣砣地在啃着个鱼头。鱼固然是人们喜爱的一道上等菜肴,大宴小席都离不开它,某些地方还有个习俗,在上鱼这道菜的时候,鱼头必须对着长辈或尊贵的客人,如果点上一点红色,更表示着吉庆。可是啃鱼却又是一面事,啃鱼应啃它的躯干,肉多,并且是最肥嫩、鲜美也最省时、省力的,鱼头有什么啃头,不就是脊椎动物中骨片最多的一堆头骨么?而我却  相似文献   

2.
我校钱仓水副教授积三十年的研究所得《文体分类学》,今年7月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约25万字,十二章,系统地论述了文体分类学的对象、性质、范畴、意义、标准,各类文体间的区分和渗透、历史演变等。它察古观今,旁搜博采,避开过去文体分类研究的“只为分类而分类,仅就文体而谈文体”的旧路,而是把文体分类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学科,对过去“犬牙交错、令人晕头转向”的三种分类,做了提纲挈领的阐述,并将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梳理得一清  相似文献   

3.
《文体分类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29万字》是钱仓水先生积三十年之力辛勤探索、反复提炼的学术精华,是我国文体分类学的第—部专著,也是这门新兴学科建设中的第一座里程碑。读之,如清音贯耳,似晨光亮目;味之,如荔枝在口,似龙井过喉。纵观全书,横视类著,《文体分类学》在学术上的成就与贡献,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捧读钱仓水先生的理论专著《文体分类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版),首先获得的深刻印象是全书采用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的写法,缜密的论证和精细的分析增加了理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如“引言”部分介绍文体分类,先说“体”,再“文体”,再“文体分类”,再“文体分类学”,再“现代文体分类学”,犹如抽丝剥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初,日本蒙古史学者箭内亘发表《兀良合三卫名称考》一文,最先开始研究兀良合部落的渊源。1917年日本蒙古史学者和田清著《内蒙古诸部落的起源》一书,论证明代兀良合人是元朝游牧于斡难河流域的兀良合人的后裔。可是他说明清代兀良合人来源问题时却感到十分为难。近十多年来,我国有些权威学者陆续提出兀良合是古代蒙古高原林木中百姓的“泛称”。1985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族女学者奥登同志发表《蒙古兀良合部落的变迁》一文。对“泛称论”给予有力驳斥,并进一步对明代兀良合三卫诸问题提出很多宝贵意见。但我觉得,奥登同志对原来森林兀良合、不儿罕山兀良合的论述不完全使人满意。在1988年内蒙古师范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中国的美学研究相对沉寂。然而让人稍感欣慰的是,仍有一些学者以“焚膏以继应,兀兀以穷年”的敬业精神守护着美学这片人类的精神家园.潜心于学术研究并时有新作问世。新近拜读的朱存明同志的专著《中国的丑怪》.就是一本以中国上古文化为研究中心,条分缕析...  相似文献   

7.
《史记》中的程度副词“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度副词“颇”始见于《史记》。关于它的语义,一直存在着两可的理解,认为既可表示程度深,也可表示程度浅。本文认为,一种语言形式,在产生之初就表示截然相反的两种语义,是不可能的。文章收集并分析了《史记》中全部“颇”的用法,并参考了魏晋时期的工具书和唐人对《史记》《汉书》和《昭明文选》的注释,明确提出,至少在唐代以前,“颇”只有表示程度浅一种语义。  相似文献   

8.
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金圣叹在评论《水浒》的艺术成就时,曾经颇中肯綮地指出:“《永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绝其本事。”鲁迅先生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这些论述充分说明,《水浒》的人物语言描写是极为成功的。《水浒》人物语言描写,究竟成功在哪  相似文献   

9.
祸起蟋蟀     
《促织》开篇说:“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据野史记载,明朝宣德年间的确出了酷好斗蟋蟀的“蟋蟀皇帝”——宣帝。他常在宫中与嫔妃们斗蟋蟀,不理政事。他曾敕令苏州知府采办促织一千头,致使苏州百姓“群聚草间,侧耳往来,面貌兀兀,若有所失”,“至于溷厕之中,一闻其声,踊身疾趋如馋猫。”(明袁宏道《畜促织》)  相似文献   

10.
鱼与愚     
“小子,醒醒。大白天做白日梦呀!”唉,是同桌王猫。“我听你嘟哝着,啥鱼呀鱼的。”“兄不知,是《优秀作文选》的征文!”我叹息道,“渔人捕鱼,夫吃其头,妇啃其尾。乃不知夫所欲者尾也,妇所欲者头也……”  相似文献   

11.
《周易》之中 ,有《损》《益》两卦 ,在古代备受推崇。在古人看来 ,《损》《益》两卦充分体现了“变通趋时”、“与时偕行”的观念 ,是对《周易》“时”观的高度概括 ;它体现了“损上益下”、“以上下下”的为君之道 ,以及君子的全身之道 ,凝结着儒家改过迁善、提高精神境界的价值追求 ;更为突出的是 ,它还集中体现了天地之道和《周易》学说的基本特征 ,《损》《益》之道也就是《易传》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由此 ,“足以观天地之变” ,“足以观得失”。正因为如此 ,古人青睐《损》《益》两卦 ,高扬《损》《益》之道 ,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2.
孟子是儒家人性理论的实际开创者。在他那里,儒家人性理论得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形式。人性论在孟子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孟子道性善”(《孟子·膝文公上》,下凡引此书者,均只注篇名)。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告子上》),人的内在本性总是倾向于善的。他又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这里的“情”是指本然的资质,不是自荀子以降人性研究者所说的人的感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说:“‘乃若其情’,非性情之情也”。“情,犹素也、实也”。这是颇合孟子原意的。他以为人  相似文献   

13.
一、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对“蜀山兀”的“兀”字,中学课本是这样注解的:“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中学文言文索引词典》释为:“形容山秃。”《汉语大字典》释“兀”为“光秃”,所举例证也是杜牧的“蜀山兀,阿房出”一句。以上三种解释,都认为“兀”是山光秃的意思。这种看法值得商榷。在“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  相似文献   

14.
匹夫陈涉     
《史记》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一句在称赞其词藻华美的同时,也点出了《史记》作者司马迁写作时与屈原颇有几分类似,都是怀才不遇,抑郁不得志。司马迁写《史记》时,将诸侯编为“世家”,而为何将陈涉这黔首之辈也列入“世家”之属呢?果如大多数人所言,因陈涉首  相似文献   

15.
由张得友、封纯珠任主编,冯春明任副主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同志集体编写的《现代编辑应用文体》,对于帮助编辑人员的实际工作,推动编辑理论的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我乐于向我国从事各种编辑工作的同志们推荐。尽管作者多次说明这本书是为青年编辑同志写的,可是我以为,这本书不仅对青年编辑有用,而且对于中老年编辑也是很有用处的。我国有不少编辑是半路改行过来的。中老年编辑中“半路出家”的尤其多。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我们这些人别的方面可能有一些专长,但做编辑却并不都是里手,甚至一些基本常识还有待熟悉,一些基本功还得从头练起。看了这本书,我就获益不少,知道了不少过去“不以为然”或“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东西。自问我还不能算是“编盲”,大体还可充数于“一般编辑”之列。于此可以推知,这本书绝不仅仅对于刚刚从事编辑工作的青年同志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三言》、《两拍》的出现,不仅在中国小说史上使得话本和拟话本到了更有意识的编撰和大量流通的阶段,而且在市井间行世也颇捷。据明人叶盛的《水东日记》所叙当时的情形:“今书坊相传,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南人喜谈如汉小玉、蔡伯喈、杨六使,北人喜谈如继母大贤等事甚多。农工商贩。抄写绘画,家蓄而人有之,痴情女妇,尤所酷好。”以《拍案惊奇》言,“贾人一试之而效,谋再试之”。《初刻拍案惊奇》的封面,还刊有书商安少云  相似文献   

17.
被称为元明说部“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是一部颇有争议的作品。几乎从它问世之日起,便接连不断地招来了一些人的诋毁。最为流行、最有影响的一种论调是称其为“淫书”,指斥此书有背名教,“坏人心术,甚至“决当焚之”而后快。然而,也有些有识之士力排众议,起而为之辩护。例如,公安派主要代表人物袁宏道在阅读此作后备加赞扬,说:“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乘《七发》多矣。曾经抄录过《金瓶梅》并为之作  相似文献   

18.
一四一 谯 发怒,河东人俗谓之go,此go字当系“谯”之古读。《说文》三:“谯,娆(讠戈兀)也。从言,焦声。读若嚼。”嚼,今音读作jio,折合为古音则读如go。这是就读音方面讲的,就词义来看,段《注》解释“娆(讠戈兀)”说:“娆,扰戏弄也。(讠戈兀),恚嘑也。”“恚嘑”正是“发怒”的意思。另外《方言》卷七:“谯、讙,让也。齐楚宋卫荆陈之间日谯,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相责让曰谯让,北燕曰讙。”《广雅》:“護、谯……让也。”又“数、诼、谪、怒、诘、让……  相似文献   

19.
荀子的文学作品虽不多,但影响较大,故而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荀子》中有民歌体的《成相篇》,被称为“弹词之祖”和“三三七言”诗体的开创之作;在文学史上,个人自作而称为诗的,最早是《荀子·赋篇》中附录的《饱诗》。《荀子》中还有以赋命名的《赋篇》,这是文学史上现存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它和楚辞诗体一道促成汉赋的诞生。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成语所用字眼的“定型”有个发展过程,其间颇有些辩证法的意味。“曹冲称象”这称智慧出众、聪颖绝伦的幼童的成语,原来作“仓舒称象”。语出《魏志·邓哀王冲传》:“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歧嶷,出生五六岁,知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其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