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先勇小说中的人物有一个重要的精神特征就是精神的漂泊,人物的这种漂泊源于家园感的丧失。从他的前期小说到后期的《纽约客》、《台北人》和长篇小说《孽子》来看,精神漂泊者成为其小说中连绵不绝的形象系列,他们对安放自我灵魂的精神家园的痴情追寻终成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梦。  相似文献   

2.
马双 《华章》2010,(34)
萧红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具有独立个性并形成自己风格的作家,本文紧密结合萧红的童年生活经历,运用文艺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分析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家园意识,归纳、提炼其作品中主题:用童心回望童年;以儿童视角关注成人世界和儿童形象的塑造;对家乡人民苦难的哀悼.  相似文献   

3.
黄鑫 《华章》2011,(34)
阎连科的小说中,艰难生存的村民们陷入了苦难的深渊,但是他们不安于生活的现状,一直在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挣脱现实和命运的束缚.无论他们的挣扎是多么的决绝,但都始终逃脱不了失败的结局,其作品充满了悲剧性.本文试图立足于阎连科的小说,放眼历史、现实和现代文学艺术领域,挖掘其小说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4.
阎连科早期的作品更多看到的是农民身上的消极面,但在延续理性批判主题的同时,他也能站在现实人性的立场上对农民给予深切的同情,对现实乡村社会生存的苦难表现出无奈的认同,并对底层民众在绝境中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进行礼赞,从而使其作品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阎连科作品的悲剧意识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古希腊悲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阎连科是一个执著地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著名作家,他笔下的农民大都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但又不屈地抗争着。阎连科小说中的人物经过努力终于逃离了土地,但是却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内心对城市是抗拒的。他们在城市遇到生存挫折后,便转向对乡土精神家园的寻找和守护,以此来抵御城市文化的侵蚀和守护心灵深处的乡土温情。阎连科以此来展示城乡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6.
阎连科是当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多产作家。其作品题材多涉及耙耧山脉为主的农村和以农民军人为主的军营这两个领域,内容上有大量关于疾病和死亡的描写,这些文学意象的背后承栽着作者对于城市、对于权力、对于生命、对于亲情、对于生活的深切的痛苦、恐惧和思索。通过这些揭露生活的苦难、人性的灾难并以此来表达一种对人性的反思和批判,向人们展示了独特的文化视域以及作者对人生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文化层面上具有十分广泛的共同性基础。近年来,国内对于日语语言及日本文化的研究更为深入,特别是对于日语语言文学背后所蕴含的日本社会文化和主流意识的研究,更是成为了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日本语言文学的发展脉络及主要特点,并结合日语语言文学和日本社会的典型案例,剖析其背后蕴含的日本文化中的家园意识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论阎连科小说的死亡暴力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连科小说中时时出现的死亡暴力,构成了他的“耙耧山脉”的总体图像和基本底色。小说形成了“(苦难)死亡暴力——反抗——死亡暴力(失败与宿命)”的行为序列,使其死亡暴力带有强烈的宿命色彩,表现了浓厚的悲剧色彩和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主客二分模式的认识论视野下,"家园"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环境的单向认知,表现为个体存在与环境之间互为对立的关系。菲利普.罗斯通过对现代少数族裔的精神离乡、漂泊、生存的关注与反思,再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批判了主客体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下现代人对自我的认识误区,为现代人的和谐回归指明了方向。罗斯小说的主题赋予了传统家园叙事模式以现代性背景下的生态内涵,他通过批判自我与他人、社会、环境的对立和分裂,力求改变个人对自我与世界的传统认知及存在方式,达到存在与世界的一体性,体现了罗斯作品对人文生态美的诉求。  相似文献   

10.
家园意识是张爱玲创作心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是她创作的原动力.这种意识的形成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对古老家园的痛苦记忆以及对理想家园的探寻是这种意识的具体表现.家园寻求意识伴随张爱玲创作的始终以至她的一生,成就了她极高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1.
徐加新  蒋琳 《语文知识》2011,(3):23-24,36
在悲剧结构形态上,中西方存在明显差异。西方悲剧强调剧作的毁灭性结局,而中国悲剧则往往追求一种“和美圆满”的结构布局。阎连科的小说秉承了西方悲剧性结局,同时,很好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悲剧因素。他作品的悲惨结局,打破了我们民族传统的向往圆满与和谐的审美心理,他沉郁的叙述,也让读者感到生命的痛苦和悲哀以及人生的变化无常。  相似文献   

12.
乡土文学的家园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哲学价值论角度来看 ,乡土是人类最初始情感与最深刻理性集合成的一种文化形态 ,是审视、衡量、规范物化现实的价值尺度或人文理念 ,是赖以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 ,因此 ,乡土文学在这一价值认识层面上表达了一种“回归”理想 ,企图以此实现某种调适或拯救  相似文献   

13.
无神论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苦难、荒诞与积极的自我承担精神是存在主义哲学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真切概括。中国当代作家阎连科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无神论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文章将阎连科的小说与萨特、加缪的小说进行比较研究,阐释阎连科小说的存在主义特征,亦即本真的苦难精神和西西弗式的人生困境。  相似文献   

14.
军旅作家阎连科除了书写部队生活之外,还写了不少农村生活题材的小说和描写市井化风情的小说。这些小说创作显示了阎连科人物塑造的两个特点:对人物的心灵层面、人性层面的深入剖析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常世举 《天中学刊》2007,22(3):69-71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中浸润了浓厚的宗教意识,既有人生本苦的佛家体验,又有悲天悯人的基督情怀。白先勇能够成功地疏导自己的情感焦虑,这与他对宗教具有某种程度的亲近有关。他最终并未皈依宗教,但他的创作与宗教血脉相连、精神相通。  相似文献   

16.
林玲 《文教资料》2011,(36):64-66
学界对阎连科小说的研究由宁静到喧哗.渐趋成熟、完善。本文以文体研究为述评对象.描述研究现状的同时指出存在的一些有待发掘、完善的学术空间。具体从文体篇幅、文体结构、叙述语言这三方面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存在主义者认为,世界是荒谬的,存在是痛苦的,人会极力地不择手段地寻求生存,反抗和死亡是人摆脱困境的两种途径。阎连科的乡村小说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切合了存在主义的特征,从一个深度和广度上呈现了作者对人类尤其对农村农民生存状态深切的关注和同情,表现了一个当代作家发自内心自觉的责任、使命、良知以及浓郁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8.
韩蜜蜜 《文教资料》2012,(34):82-84
阎连科是位个性十分鲜明的河南作家,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他便执著地在"耙耧山脉"这片土地上耕耘。他在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中,为读者奉献了多部直击灵魂深处的优秀作品,其小说寓言化创作倾向十分明显,显示了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因此本文试从寓言化创作的角度分析阎连科的乡土小说,希望能通过分析其乡土小说中寓言化创作的表现,为人们更好的走进阎连科的乡土世界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9.
阎连科是一位富于创新精神的实力派作家。本文试图从阎连科小说的艺术形式入手,通过对阎连科小说的文体、叙述和修辞的分析,揭示其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阎连科1993年以来的小说显现出比较明显的神秘主义气息,通过构织富有象征意蕴的故事情节、借助鬼神的活动、营造荒诞神秘的物事,表现普通人生与死的挣扎与困惑,使自己的小说获得了亦真亦幻、虚实相间的艺术效果,成为小说创作向深度掘进的有效尝试。神秘主义创作风格的形成,有化传统的影响,也有社会现实的作用,还有作家个人生活经历与思想底蕴的制约。从学本身、从哲学意义上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