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宏观分析性经济报道刘毛雅宏观分析性经济报道,就是指记者以宏观视野把握新近发生的全局性和能影响全局的经济决策、动态及问题,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客观”的解释、分析和评价的一种经济报道。它与采写个别经济事实或某个具体企业经济活动的微观经济报道相对立,且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没有收录“宏观报道”这个词。本文说的“宏观报道”是相对“微观报道”而言。后者是指那种反映一人一事或一较小单位的新闻稿,前者是指那种反映全局的新闻稿。“宏观”是英文的意译,它源出于希腊文,原意是“大”。《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李仁臣和记者凌志军、贾建舟采写的《登泰山更知天下阔——从山东看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载1994年1月24日《人民日报》)便是典型的宏观报道。 笔者认为,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应该更加重视宏观报道,不论是在宣传领域的拓宽、题材的选择、角度的选取方面,还是表现手法的多样、版面  相似文献   

3.
杨夏 《新闻前哨》2003,(6):18-18
成就报道,按报道领域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国家宏观成就报道,比如说对整个国家某一年或若干年某项或综合成就的报道;二是行业或地区成就报道,比如对某一个或若干个行业、地区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绩的报道,特点是以区域视角或剖面视角来看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及变化;三是微观成就报道,比如以某类(个)企业或某类(个)项目为报道对象,突出企业或项目发展建设的进度及成果,展示微观变化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日报》副总编震撰文认为;成就报道,按报道领域、报道范围、报道对象,可以有多种分法。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国家宏观成就报道,比如说对整个国家某一年或若干年的社会各方面和经济发展某项或结合成就的报道,体现出纵向或横向的比较特征,从而揭示某种变化的趋势;二是行业或地区成就报道,比如对某一个或若干个行业、地区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绩的报道,特点是以区域视角或剖面视角来看社会各方面的进步、经济发展及变化,这也叫中观成就报道;三是微观成就报道,比如某类(个)企业或某类(个)工程项目、科研项目为报道对象,突出了…  相似文献   

5.
成就报道是党报以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的主要任务,是党报新闻宣传的永恒主题。成就报道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宏观成就报道,从全面、系统、大局的角度反映整体成就;二是中观成就报道,以区域和剖面视角反映局部或某些方面的成就;三是微观成就报道,以具体的单位  相似文献   

6.
地市报搞宏观报道的必要性,已成为许多人之共识。然而,对宏观报道的理解却不尽一致。有人把它等同于综合性报道。其实,宏观报道有多种形式。我以为,只要是抓住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对经济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有反映经济总貌的宏观报道,还需要有能体现具有宏观意识的微观经济报道。因为,现实生活中,微观经济活动是大量存在的,只有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意义、全局意义的微观经济活动加以报道,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因此,应写好具有宏观意识的微观经济报道。何谓微观经济报道要有宏观意识?一般是指把微观经济报道置于全局统率下,从经济的全局和社会整体出发考虑问题,并把报道对象放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和社会系统中加以审视的思维方式。要有宏观意识,就是要有全…  相似文献   

8.
新闻节目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电视媒体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了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台湾宏观电视台、东森美洲台、凤凰卫视美洲台、香港翡翠电视台和美国旧金山KTSF频道六家电视媒体,对其在新闻编排、新闻筛选及报道深度、报道类别、新闻源、报道领域、报道倾向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以  相似文献   

9.
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兼具深刻性、调查性、过程性、解释性而深得观众或读者厚爱的深度报道已成为一些媒体制胜的法宝之一。在具体实践中,深度报道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不容忽视。深度报道要有开放的宏观思维。一般来说,传统的新闻报道多为一事一报的微观新闻,而深度报道则不同,它往往  相似文献   

10.
打开我们的报纸,发稿最多的是某工厂、公司、学校或某乡镇、某部门的单一报道.这些单一的微观报道,有的虽也典型,但由于受地域,时空的限制,对报纸、特别是党报来说,缺乏指导性.记者成天接触的大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微观典型,这是不可回避也无法回避的现实,地方记者、驻站记者更是如此.怎样摆脱这种困惑.从大量微观典型中抓宏观报道呢?我认为.以新闻述评为主,包括新闻分析、实体评论等写作形式,是实现由微观报道向宏观报道转变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要提倡记者多写一些具有宏观思维的述评,以增强报纸宜传的广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11.
题材的重要性。即:深度报道所反映的事件和问题,无论是其题材、主题和对生活干预的强度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和重大的。它所报道的对象,不管是社会问题或新闻事件,都是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引起关注的倾向性问题。它总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强点信息(热点、难点和工作重点)作宏观上的思考,并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事实,揭示出它的社会含义,以此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或者对重大的突出事件从整体上进行细致的解剖,宏观着眼,微观落笔,使人们对这些事件有更深刻、更清晰的了解。历年全国好新闻作品评选中获奖的深度报道,表现的都是重要题材。  相似文献   

12.
刘莉 《新闻传播》2005,(6):35-35
深度报道最鲜明的特征,在于题材重大、主题深刻、结构广阔、富于理性色彩四个方面。题材重大,要求报道的是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现实针对性强,典型性强,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主题深刻,要求从宏观和全局的高度揭示新闻事件或重大问题深层内涵与本质:结构广阔,要求报道时空跨度大,完整地、有始有终地追踪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宏观事物,既回顾过去,又透视现在,还前瞻未来,纵横剖析,有明确的结论,使新闻报道立体化;  相似文献   

13.
批评报道是整个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舆论监督的一个主要手段。因此,写好批评报道,并使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统一,是党报记者的一个基本职责。笔者认为采写批评报道如何做到“无懈可击”,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并就此谈点实践体会。 一、从宏观上准确把握被批评事件(人物)的典型性是批评报道有否说服力的关键。 写批评报道难,不仅仅难在被批评单位或个人对记者的调查采访往往采取不合作态度,如敷衍搪塞,冷眼相对,推托躲避乃至拒绝阻挠等等,更难在如何对所批评事件(人物)的性质作准确的宏观把握,如果批评对象  相似文献   

14.
地方新闻传媒的经济报道,其任务是围绕党委、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阶段性重点工作,从宏观部署到具体运作,从报道数量到版面与时段安排,全方位提升经济工作的导向性,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为了顺应经济发展进程中不断涌现出的各类有前景、有生机、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地方新闻传媒的经济报道需要具有宏观视角,将经济报道的对象放在体制转换的时代背景下来考虑、推断其新闻价值。这里所说的宏观视角,就是需要从大处着眼,立足两种体制并存的时代背景,从宏观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从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相似文献   

15.
以往,我们县(市)报的经济报道,大多局限于一个企业、一个乡镇、一个村的生产报道,这样的报道既缺乏深度,也缺乏力度,指导性不强。这与当前各地加速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形势极不相称。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把宏观报道和微观报道结合起来,宏观上造成声势,增强导向作用,微观上剖析典型,增强可操作性,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聂晴云 《声屏世界》2010,(11):29-29
既要报道工作的成果又要符合广大听众的需求经济成就报道的群众视角就是用老百姓的眼光、老百姓的情感看经济建设成就。要把宏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和抽象的宏观统计数字,化解成普通百姓在自己的生活中可以看到、感知、  相似文献   

17.
张萍 《新闻窗》2008,(4):34-34
宏观上讲,经济新闻是报道各种经济工作、经济活动、经济生活、经济人物,以及各种经济行业的新闻,其内容包括生产、流通、消费、建设等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广大人民群众对经济生活关注度的提高,经济报道在整个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重正日益加大,各级各类报纸都纷纷开辟了财经、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经济类报道的专版或专栏。  相似文献   

18.
薛辉 《新闻前哨》2006,(7):37-37
经济报道的思辨色彩包含宏观思维能力和微观观察能力两个方面,即能通过描述微观现象把握宏观思维,在阐述宏观思维时能结合对微观现象的观察。在经济报道采写过程中,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谋事之“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谋划”、“策划”。在党报的舆论监督报道中怎样进行策划呢?针对舆论监督报道的特点,作以下探讨。 一、做好报道选题策划 要求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且要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是由舆论监督报道的性质所规定的。 所谓宏观着眼,即从人民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期以来,黑龙江时常与消极话语联系在一起。其中固然有黑龙江本身在经济生产、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不足或不力,但媒体怎样报道黑龙江、怎样呈现黑龙江形象也值得考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人民网中黑龙江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总结媒体报道的框架特点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