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亲子园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我园根据本社区的情况,开设了家长不陪同活动的半日班。孩子们初进亲子园会有一些不适应,于是在离园时经常会听到家长的劝告:“明天来幼儿园别哭了,高高兴兴地来。”家长出于疼爱,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生活得快乐、开心,但这样的劝告,成效不大。因为2~3岁的幼儿是直觉行动思维,成人要求幼儿“别哭”,但孩子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早晨的“哭”,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感受的,这时成人劝告的话,所起到的作用是提醒了孩子,使他又一次想起了哭;孩子们在亲子园中高兴的事情其实很多,但成人只说“高高兴兴来”,这又有些笼统,不能使幼儿马上想起具体的事情。因此,这种提醒婴幼儿的方式效果不佳也是  相似文献   

2.
新学期开始,新生入园总是有哭闹的现象,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总是要过"哭"关的,哭两天自然会好的,对此持着漠然的态度,其实,细探个中缘由,我们为什么不预先做好准备,在幼儿入园时免过"哭"关呢。孩子高高兴兴地入园不是更好吗?  相似文献   

3.
对刚入园的幼儿来说,哭是他们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幼儿刚入园的一个月里,我从不强制幼儿不许哭。在暂时满足了他们哭的需要后,我便提出一些要求。如晚上爸爸妈妈来接时,提醒幼儿明天看谁高高兴兴地来上幼儿园,第二天问一问谁没有哭,没有哭的孩子能得到一些...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教育,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幼儿园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发挥幼儿家长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向家长开放。一、举行家园同乐活动每逢节日,我们都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如:“三八”节组织孩子和妈妈同乐活动,“六一”儿童节组织全体家长来园和孩子同乐活动,还有“元旦”家园迎新活动和春游、秋游活动等。当然家长们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孩子们表演了魔术、故事、小品等精彩的节目,把我们的同乐活动推向了高潮。在活动中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幼儿,老师和幼儿…  相似文献   

5.
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孩子们怀着忐忑的心情被爸爸妈妈送到幼儿园.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对幼儿园充满好奇和不安.有些家长由于担心,经常给老师打电话询问情况,有些孩子在哭的时候家长难过地跟着一起哭.孩子们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难免心中充满焦虑和不安,家长们更是对幼儿园、对老师充满怀疑.因此,如何让新人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对新人园幼儿情绪的稳定,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徐蓓 《学前教育》2014,(10):57-59
与幼儿园相比,亲子园活动,即早教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教育对象包括孩子和家长,并且家长是和孩子进行互动的活动主体。作为一名亲子园教师,我发现,来参加早教活动的家长大多有亲子互动的意识,但普遍缺乏互动技巧,也无明确目的。亲子活动初期,家长往往说完“你在玩什么”、“你赶快玩呀”、“你玩得不对”、“看我是怎么玩的”这几句话,就不知道再和孩子说什么了。为此,我们在亲子园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梳理了2岁孩子的月龄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幼儿在社会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在这一转折的重要时刻,家长该为幼儿顺利地度过入园关、愉快地适应幼儿的集体生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技能当孩子具有独立行步的能力以后,就对自己的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家长应尽早的让幼儿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持之以恒,初步培养起孩子“自立”的良好道德品质。提前学会生活自理技能,这远比会写自己的名字、识几个数更重要。二、培养幼儿入园自豪感幼儿入园前应与孩子多谈幼儿园的事情,向幼儿讲一些关于幼儿园的信息,与孩子一…  相似文献   

8.
<正>小班下学期,小朋友们已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基本每天都能高高兴兴来幼儿园,偶尔和同伴有摩擦,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稳定情绪和解决问题。但豆豆是个例外,他经常会发脾气。据观察,豆豆发脾气一般与来园晚有一定关系。如果按时来园,他就会高高兴兴进园,有时会笑着给老师一个拥抱,即使在园里遇到不如意而闹脾气,时间也不会很长。但豆豆妈妈经常会比较晚才送豆豆来园,每当迟到了豆豆就会哭着不下车,也不愿意进幼儿园。豆豆妈妈有时会在门口抱着他,依依不舍地说:“豆豆,不哭了,不哭了,我们去上幼儿园好不好?”  相似文献   

9.
9月初是孩子们入园最为困难的时期,很多孩子哭着念叨着“我要回家”,“我不上幼儿园”。我们开展了各种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除了在班级里游戏、在户外游戏,我们还把游戏活动开展到公共走廊里,在游戏场景的不断变化中使幼儿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举办亲子园至少有以下三点好处:1.幼儿园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在原有基础上投入一些资金,就有可能办成较好的亲子园,满足孩子的需求.相比新建亲子园,投资少,效果好.2.亲子园是由家长带着孩子来园学习的,孩子在园时间由短到长,接触人由少到多,环境逐渐适应,有利于托幼衔接.3.亲子园在幼儿园的成功举办,使幼儿园的生源得到保证.根据多年的亲子园举办经验,我把亲子园活动安排要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幼儿入园适应工作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入园适应工作是一个老话题 ,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但在这些方法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1 让家长与孩子强迫分离许多人认为 ,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以后 ,一旦孩子哭闹着不肯让家长离去 ,家长千万不能心软 ,必须马上离开。这就是所谓的“强迫分离法”。我认为 ,“强迫分离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且只会加剧幼儿的分离焦虑 ,使那些焦虑程度较重的幼儿对入园产生恐惧。幼儿的情绪 ,尤其是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加以排解。在幼儿入园时 ,家长可以与孩子相处一段时间 ,并与孩子一起游戏。教师应热情迎接幼儿和家长 ,并…  相似文献   

12.
小班幼儿周一特别爱哭 ,老师常常哄他们 :“别哭 ,别哭 ,你爸妈会早点来接你……”有的老师哄烦了 ,于脆来硬的 ,但他们依然哭个不停 ,甚至哭声越来越大。回忆我们小时候 ,有时离开父母 ,环境又不熟悉 ,也掉过眼泪或大叫两声 ,这是一种必要的缓解。既然哭是一种缓解 ,我们为什么却要求孩子们强忍住不哭呢?所以我值班时 ,孩子想哭 ,我总是抱一抱他们 ,说 :“老师抱抱 ,想哭你就哭吧……”随着孩子情绪的发泄及注意力的转移 ,哭声就会渐渐停止 ,有的孩子还会因奇怪你让他哭而马上中止哭声。大家不妨试试这个办法不要让孩子强忍眼泪@赵俊玲…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去年刚参加工作的幼儿教师,看到孩子摔倒之后,我总是主动上前扶起,并忙着给他拍土,洗涮,而且为了使孩子不哭,总是说:“好孩子,摔痛了吧,别哭,老师替你揉揉。”但是,越是安慰,他越是哭,有时孩子本没有哭,一安慰他反倒哭了起来。为这事,我还苦恼了一阵子,因为幼儿园里幼儿磕磕碰碰总是难免,总该想个办法来对付呀。  相似文献   

14.
常小利 《学前教育》2022,(23):42-42
我们幼儿园是2019年9月新建的,园所很大,开园后很多施工还没有结束。为了孩子的安全,教师们压力很大,一直强调孩子在园活动不能离开老师的视线,不允许孩子自己一个人离开教师视线,即使是去做一些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了把安全隐患扼杀掉,我们当时管理孩子的状态和这个案例中章老师的想法一致,总是把孩子们看得紧紧的,总是担心孩子们磕着碰着。但因为一件事,改变了我们对待幼儿安全的教养态度,把握住安全管理的“度”。  相似文献   

15.
笑比哭好     
刚入园的幼儿不爱说话,不爱笑,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快乐。如果教师能组织有趣的活动吸引幼儿,让幼儿发现幼儿园是快乐天堂。那他们就会活泼开朗、积极愉快。活动《笑比哭好》就是根据幼儿爱哭的特点设计的。我给每个幼儿一面小镜子,让他们自己演示或结伴演示哭与笑的表情,讨论“笑好还是哭好”,然后让他们画笑脸和哭脸。孩子们又是照镜子,又是画图,可高兴了。连平时最爱哭的那个孩子也笑得美极了,而且只画笑脸不画哭脸,他说:“哭脸不好看,我以后再也不哭了。”此后,我要求幼儿每天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老  相似文献   

16.
又到了托班或小班幼儿新入园的时候了,每每看到家长和孩子“泪眼相送”,真的好像是“生离死别”。为了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幼儿园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将班级布置成温馨得像家一样的环境,组织游戏化的一目生活,从而减少幼儿的焦虑情绪,帮助幼儿建立愉快的心理体验,激发孩子们乐于来园的愿望。但我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在人园初期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的背后,隐藏着各不相同的心理需求,这需要我们细细观察、认真分析、准确解读,在此基础之上,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支持策略,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金秋九月,是小班幼儿入园的日子。怎样才能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走进幼儿园呢?这要求家长和幼儿园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小班幼儿人园前的准备工作。作为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半年就应开始着手准备。第一,常带孩子和已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交谈交往,让孩子对幼儿园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激发孩子要上幼儿园的愿望。特别是让孩子经常和那些活泼开朗、喜欢上幼儿园  相似文献   

18.
幼儿离园,通常都是父母或祖辈来接孩子,但有时父母或祖辈有事,也会委托他人来接孩子。对于委托他人来接孩子,教师往往不放心,担心孩子出意外。为此,我园制定了填写“委托书”制度,我认为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幼儿园统一印制“委托书” (委托书附后 ),凡委托他人代接孩子的家长必须事先到本班教师处填写“委托书”,接孩子时,受托人必须在“委托书”上签字后,教师方可放孩子。“委托书”由幼儿园保存。家长在填委托时间时,根据自己的情况既可填某日,也可填某段时间。所以,“委托书”既适用某日委托他人代接…  相似文献   

19.
想哭就哭吧     
刚刚离开父母的孩子,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过上独立的生活,难免会感到恐惧和不安。正如我只身一人在异乡工作,偶尔也会有这些感受一样。在幼儿园里,孩子们采取最直接的方式———哭,来发泄他们的感情。成人对哭喊的声音总会感到厌烦,但我也能理解,因为只有哭喊声才能真正地、直接地表达他们的心情,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孩子们也不会无时无刻地大哭大喊,大部分的孩子都能高兴地投入到我们的游戏活动中。据我观察,孩子们往往会在需要自己动手做事情的时候,比如在要自己脱衣服,穿衣服的时候,在要自己动手吃饭…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期是幼儿适应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入园适应是孩子适应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家长、教师、幼儿园共同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孩子社会化进程与性格发展.通常我们会这样理解孩子的入园适应:当幼儿能每天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不哭闹,基本顺应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乐于参与各项活动,说明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因此,我们关注刚入园小班孩子,帮助他们顺利过渡适应期,并期待他们因此获得良好心理和集体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