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力腐败是指公共权力的行使者,违背公共权力行使的应有宗旨、界限、目标和科学依据,用公共权力为个人及亲朋和小集团谋取私利,严重侵害国家、人民利益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反权力腐败要在权力优化、权力主体素质提高、权力约束、权力监督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公共教育权力腐败是指掌握与行使公共教育权力的主体滥用公职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共教育权力腐败主要源于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这既表现为公共教育权力性质方面的"公共性"与"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也表现为公共教育权力运作方面的"公众委托"与"私人使用"之间的矛盾.当前,对于公共教育权力腐败的治理,需要通过权力、社会、权利与道德等不同路径来综合执行与实施.  相似文献   

3.
政府行为是以权威为基础,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前提,从统治阶级利益出发,按照特定的目标、步骤和方式,由政府主体对客体所作出的理性活动。所谓权力腐败是指掌握权力的官员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以权谋私是其本质。随着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出现,权力就由原始社会的公有嬗变为阶级社会的私有,政府行为和权力腐败成为孪生子、彼此联系在一起。原则上说.对权力公有的社会而言,政府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政府行为不应产生以公共权力来谋取私利的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4.
防治腐败,最重要的就是切断腐败源头,即要加强民主制度建设,规范公共权力的授予、运行和管理.一,在权力结构上,要合理分割权力,避免公共权力过分集中; 二,在主体素质上,要坚持民主选拔,净化公共权力运行队伍;三,在运行方式上,要规范透明程序,谨防公共权力越轨操作;四,在过程调控上,要完善跟踪监督,确保权力运行警钟长呜.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权力主体为谋取个人的不正当的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其实质就是以权谋私。权力的利益属性使腐败成为可能,而权力的不受监督制约则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就应适当淡化权力的个人利益属性,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6.
腐败主要是权力异化的产物。权力异化就是公共权力蜕变为私有权力,它是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而权力异化主要来自于对法律制度的凌驾和践踏。因此,只有重视和加强法制建设,才能遏制权力的异化,进而遏制腐败和逐步消除腐败。  相似文献   

7.
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即权力错位必然导致腐败,而权力错位的产生有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要有效地遏制腐败,就必须有效地防止权力错位的发生,增加权力错位的政治和经济成本。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控体系、廉洁政治文化是防止权力错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权力是一种支配、控制和管理的力量,权力特殊性决定了不受限制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本文把行为法学的主体行为理论运用到权力主体行为,从七个方面提出对权力主体行为的限制,通过细分和量化权力,达到以法制权,反对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权力腐败是不正当地运用公共权力捞取个人好处的一种行为,也就是指为私人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当前,权力腐败在社会转型时期又有发展,主要表现为: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腐化堕落。它污染了社会风气,威胁着社会稳定。能否正确认识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关系到能否准确寻求消除权力腐败思路的方向性问题。笔者通过对权力腐败道德成因的分析,凸现道德反腐制腐的价值,指出要有效地遏制权力腐败,必须加大权力道德的治理,从根本上改善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腐败主要是指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的腐败.腐败总是与一定的公共权力密切相关,即腐败总是权力的腐败.权力腐败表现为权力的非责任化和权力的权利化.遏制权力腐败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要防止权力滥用,遏制权力腐败,必须为权力的运作设立一个合理的界限即权力之间的制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