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奥林匹克宪章》的研究发现: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奥林匹克基本原则,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障;以国际奥委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的奥林匹克组织,是实现奥林匹克目标的组织保证;以夏、冬季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奥林匹克竞赛活动,是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重要杠杆。  相似文献   

2.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组织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对各国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管理体制及基运行机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管理体制,包括奥林匹克各组织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依靠《奥林匹克宪章》规定的规章制度实施 调控,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宪章》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法,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全面体现,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行为准则。《宪章》是国际奥委会为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所指定的总章程和总规则,为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国际单项运动联合会、国家(地区)奥委会、奥运会组委会以及洲际或世界性的国家奥运会协会所遵守。因此,我们要全面学习和了解奥林匹克运动,我们必须对《宪章》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4.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之说在当今体育学界已较为普遍,但以<奥林匹克宪章>为依据对这一说法进行分析后发现,此说曲解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本义,将奥林匹克运动中本义为"有组织的大型群众活动"的"运动"与"体育活动"层面上的"运动"混淆等同.追溯两种概念混淆的历史根源,认为"古代奥林匹克竞技"才是更为准确的表述.  相似文献   

5.
从<奥林匹克宪章>的角度来考察,国际奥委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权力机构,属于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是瑞士联邦议会认可的法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承认它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是加强国际地位的法律表现,也是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奥运会政治化之法律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奥林匹克运动一再强调奥运与政治无关,但是,奥运政治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利用奥运会可以达到推行外交政策、宣传国家形象、外交合作、推进人权或经济发展等效果.但如果奥运政治化达到滥用的程度,就会有违奥林匹克精神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也会进一步侵犯奥林匹克运动参加者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宪章>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宪章>在其基本原则中明确宣布:"参加体育运动是人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应享有参加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以种族、宗教、政治、性别或其他理由,对某个国家或个人的任何形式的歧视,都与奥林匹克成员的身份不相容".因此,<宪章>将"反对有损奥林匹克运动的任何形式的歧视"列为国际奥委会的使命,要求国家奥委会"采取行动反对体育运动中任何形式的歧视和暴力."  相似文献   

8.
卢元镇 《体育科学》2006,26(7):F0002-F0002
桌上摆着两份文件,一份是《奥林匹克宪章》(1894年),一份是《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1999年),她们是姐妹篇,相距100余岁。如果说,姐姐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妹妹则倾心于人类与自然的相处。如果说,《奥林匹克宪章》是一篇关于和平的宣言,那么,《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则是一篇关于发展的倡议,而和平与发展珠联璧合,构成人类未来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9.
王欢 《体育教学》2007,(4):27-28
有人说: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将引起中国教育思想的变革与冲击。而奥林匹克宪章中提到: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正是这样,奥林匹克教育天然地可以和学校教育与办学理念结合,并且可以产生新的教育效果。北京府学胡同小学就将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的办学理念融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奥林匹克教育载体——"奥林匹克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中国传统玉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玉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文明的作用和地位;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的定义和宪章,进一步领悟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认为玉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融合是东西方文化再交流的契合,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宪章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为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所制订的总章程或总规则,为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各国(地区)奥委会所遵循。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是由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奠基人顾拜旦亲自制定的,在1894年6月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正式...  相似文献   

12.
新版《奥林匹克宪章》解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一百多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奥林匹克宪章》(简称《宪章》)曾多次进行了补充和修改,但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并未改变。我国奥林匹克出版社从1991年开始翻译出版了《宪章》的中文本,1992年和1993年该社又相继出版两次《宪章》。最新版本是在2001年2月由国际奥委会授权出版的中英文对照本。这些《宪章》的出版对于在我国普及奥林匹克知识、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以及教学研究工作非常重  相似文献   

13.
<正>《奥林匹克宪章》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法,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全面体现,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行为准则。《宪章》是国际奥委会为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所指定的总章程和总规则,为国际奥委会所承认的国际单项运动联合会、国家(地区)奥委会、奥运会组委会以及洲际或世界性的国家奥运会协会所遵守。因此,我们要全面学习和了解奥林匹克运动,我们必须对《宪章》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4.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两个热点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奥林匹克运动中有两个热点法律问题。1.法庭介入体育问题,即国内法对体育事务的“干涉”。2.与修改《奥林匹克宪章》有关的问题,包括国际奥委会委员年龄的限制,“国家”一词的涵义等。这两个问题解决得好坏,关系着奥林匹克运动在下个世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3 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领导3.1 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权力 《宪章》第1章第1条明确规定;“国际奥委会是奥林匹克的最高权力”,并阐明“不论以何种身份与奥林匹克运动建立关系的人员或组织,都受奥林匹克宪章条款的约束,并应遵守国际奥委会的决定”。这一条款说明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运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第四讲 什么是奥林匹克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指出:“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皮埃尔·德·顾拜旦提出的”,并指出“由国际奥委会领导的奥林匹克运动来源于现代奥林匹克主义”。因此,我们只有了解什么是奥林匹克主义,才能更好地理解奥林匹克运动。 所谓奥林匹克主义既是一种学术主张,又是一种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宪章》对奥林匹克主义是这  相似文献   

17.
《奥林匹克宪章》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宪章》在其基本原则中明确宣布:“参加体育运动是人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应享有参加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以种族、宗教、政治、性别或其他理由,对某个国家或个人的任何形式的歧视,都与奥林匹克成员的身份不相容”。因此,《宪章》将“反对有损奥林匹克运动的任何形式的歧视”列为国际奥委会的使命,要求国家奥委会“采取行动反对体育运动中任何形式的歧视和暴力。”在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中存在的各种歧视不是孤立的,它们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呈现出鲜明的交织性与综…  相似文献   

18.
1.对奥林匹克主义的解读“奥林匹克主义”一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者顾拜旦男爵首先使用的,他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对之有不同的表述。1991年,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对奥林匹克主义有了一个权威性的定义──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国内外学者对此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9.
1.奥林匹克运动“职业化”的趋势奥林匹克运动史上,一直存在着业余与职业运动员之争。顾拜旦在1894年巴黎国际会议上制订了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以业余主义的定义作了说明:“凡以竞技运动为职业及曾经或现在靠运动获得金钱者不得参加奥运会,为此,奥林匹克运动会永远不设金钱  相似文献   

20.
第一本中文版《奥林匹克宪章》在我国北京全力以赴申办2000年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时候,最近由中国奥林匹党出版社出版。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的倡议和起草者是近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始人法国教育家皮埃而·德·顾拜旦(1863~1937),并在1894年6月巴黎国际体育会议上正式通过。近百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奥林匹克宪章曾多次作了补充和修改,但奥林匹克宪章的原则和精神并未改变。这次的中文版是根据1991年的英文本译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