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民族的文化影响着一种语言的方方面面。汉民族文化影响着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诸要素,汉民族文化成就了汉语完整的语言面貌。  相似文献   

2.
0.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教学必须渗透汉文化的内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将汉文化融进汉语教学则是当前世界汉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急待解决的热门课题。我们认为:要使汉文化成为汉语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特别注意揭示汉语本身蕴涵的汉文化内容,这是使外民族学生深入理解汉文化,进而纯正地掌握汉语的便捷途径。本着这—观点,笔者曾写了《汉语与汉民族的经济生活》一文,现试图循着这一思路,继续探索汉语与汉民族的思维。  相似文献   

3.
汉语是汉民族共同创造和使用的一种语言,在其产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深深地带上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烙印,汉民族传统的思维心理、文化心理已不自觉地渗透到汉语中。今天,我们分析这种语言,无论是在语音、文字上,还是在词汇、语法上,无不充满着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4.
汉语姓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阐释了汉语姓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密切关系。并从不同视角,总结归纳出汉语姓名不同于其他民族姓名的典型特征,即中国人对姓名的重视程度极高,存在既有名又有字的传统,汉语姓名体现了某种审美心理,取名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极深,取名大量使用修辞手段,造成特殊效果,在姓名使用中存在避讳现象。  相似文献   

5.
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阐释了汉语姓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密切关系.并从不同视角,总结归纳出汉语姓名不同于其他民族姓名的典型特征,即中国人对姓名的重视程度极高,存在既有名又有字的传统,汉语姓名体现了某种审美心理,取名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极深,取名大量使用修辞手段,造成特殊效果,在姓名使用中存在避讳现象.  相似文献   

6.
汉语外来语与汉民族文化心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民族文化造就了民族的品格,也孕育出民族的文化心理。民族文化心理经过遗传作用,逐渐积淀并固化下来,从而又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语言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也必然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决定着民族语言自身结构模式的建立,而且也决定着民族语言对外来成分的吸收和改造。外来语是民族语言中主要的外来成分,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  相似文献   

7.
本从语言学角度对汉语引进外来词的历史和汉语外来词的构词方式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并从汉语对外来词的处理方法上分析了汉民族化心理的封闭性、包容性和适应性等特点,指出了外来词对汉语和汉化发展的影响,对汉语外来词的研究还需深入进行下去,这不仅对规范汉语词汇而且对研究汉民族化心理的特点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研究汉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可以通过研究语言来实现。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反映了汉民族文化的发展轨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谦恭有礼的文化传统;2.汉语词义与文化的演变关系;3.汉语构词的变化与汉民族文化的变迁;4.汉语中的外来词与汉民族的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9.
谶,包括谶言和谶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汉民族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社会动荡时期,谶言与谶兆主要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在社会安定时期,谶言与谶兆主要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一:汉语句法最本质的独特性征:a无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b语言单位划界之模糊性;c句型总纲呈“主题——说明”的格式,句子生成以意会为主,由“句读板块”依时空、逻辑、事理之自然顺序铺排而成。讨论二:句法独有性征之成因:a意音结合单音节语素性,b表达习惯、原则,c更直接、更深沉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历史发展的综合性成果,它与语言有着高度的融合关系。本文论述了汉文与汉语言表现形势,讨论:一汉字——中国文化的脊梁;二词汇——中国悠久文化表现形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相似文献   

12.
一位日本学者从汉字“善”入手,研究汉民族的审美意识,洋洋洒洒几十万言的考证,最后断定汉民族的审美意识起源于味觉。《说文》中说:“美与善同意”。“美,甘也,从大从羊”,“羊大则美。”这儿的“甘”即味觉词。“善”字由“羊、大、口”三个字组成,取羊肥人口——甘美之意。此后,由羊字偏旁组成的字均有“吉祥、美满”的意思,可见汉民族最初的审美意识确实起源于味觉,而后才发展到视觉。 这一点,我们还可以取汉语材料来佐证。汉语中反映食文化的词比哪一个语言都丰富,  相似文献   

13.
汉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汉语的内部结构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语音、词汇、语义、语法四个角度讨论了汉民族文化、心理对汉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蕴含着文化,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得益于语言。汉语习语作为汉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汉民族文化主要从汉民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对汉语习语进行渗透。  相似文献   

15.
在语言这个符号系统中,俗语是一种以极少的文字反映极多信息的语言形式,言简意赅是它的优势。它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因此,它又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拥有了一大批使用者和传播者。它不是某个专家学者坐在书斋里苦思冥想出来的产物,而是广大人民在生活中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  相似文献   

16.
言语修辞活动中,浸染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汉语修辞活动中折射出汉民族具象、整体、联想比附的汉民族思维方式,含蓄、谦让、以和为贵的汉民族文化心理,复杂、多样、异彩纷呈的汉民族地域风俗.  相似文献   

17.
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从而使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语言.汉民族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直觉性、主体性等特点,使汉语重意合、语言结构灵活,多为由整体到部分、由大到小的语序,多使用人称主语以及具有表达的含蓄礼貌等特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汉语构词时语素的排列顺序、组句时词语的排列顺序以及语篇中句子表达的顺序,探讨了支配汉语语序的深层文化动因,即汉民族以形象思维为主,由已知到未知,参照点先于目标的思维特点以及儒家思想占主导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9.
20.
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核,即“民族历史地形成的生存条件的内化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在民族心理中的凝结沉淀,是由共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所塑造、陶冶而成的共同的基本人生态度、情感方式、思维模式、致思途径和价值观念诸方面所组成的有机的总体结构”.研究民族心理素质的侧面很多,本文选择语言角度,试图从汉语的语词着手,分析汉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