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八个带双腹板顶底角钢连接以及外伸端板连接空间钢框架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与刚性连接空间钢框架进行了分析对比,从而探讨了空间钢框架的静力承载性能与节点刚度的关系,得到了不同节点刚度对空间钢框架位移和内力的影响结果以及随楼层变化半刚性连接对钢框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半刚性连接空间钢框架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钢框架梁柱刚性连接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目前钢框架梁柱刚性连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钢框架梁柱连接必须遵循的原则,并在研究大量资料的情况下,结合我国工程实际情况,介绍几种新的钢框架刚性连接类型.  相似文献   

3.
半刚性连接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梁柱连接形式,以其施工方便、抗震性能好而得到推广.但是此类节点受力复杂,而且目前国内对此类节点的设计方法缺乏具体规范.本文给出了几种半刚性连接的类型以及梁柱连接的弯矩.转角曲线,考虑节点半刚性连接的线性模型,介绍了初始刚度的计算公式,从而为半刚性节点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5,(6):36-38
在对已发生的大地震调查中发现,钢框架结构刚性连接的抗震性能不足.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性,梁构件采用翼缘削弱型梁(RBS)、运用SAP2000建立钢框架结构模型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通过数值分析,RBS结构较刚性连接结构塑性铰出现时的顶点位移增加7.3%,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由于其经济、刚度大、抗震性能好而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建筑,然而对于组合结构构件的某些特性扩大应用范围后,某些构件的工作性能,尚须不断研究。譬如:当钢管混凝土用做基础桩和输电杆框架柱时,其内力和变形十分复杂,其弯扭性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目前填充型圃钢管柱、混凝土梁构成的粱柱刚性抗震节点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圃管截面的流体动力特性好),能够保证组合结构框架粱柱在地震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纯钢框架试件、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试件、钢框架-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试件、覆双面OSB板的钢框架-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研究,分析了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抗侧刚度、延性和耗能等。结果表明,钢框架与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有明显的组合效应;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能明显增强钢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覆双面OSB板钢框架-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结构抗震性能较不覆板的钢框架-冷弯薄壁型钢组合墙体结构抗震性能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柔性连接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的抗连续倒塌性能,用ABAQUS建立了纯框架、刚性和柔性连接填充墙框架的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可靠性。对比了刚性与柔性连接填充墙对RC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墙-框连接刚度、拉结筋设置情况、构造柱数量和类型、砌块和砂浆强度对柔性连接填充墙RC框架连续倒塌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柔性连接填充墙RC框架的连续倒塌抗力和延性更好;墙-框间填充高弹性材料、增加构造柱数量、提高砂浆强度有利于提高柔性连接填充墙RC框架抗连续倒塌的峰值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墙-框间填充常规填缝材料、设置Ⅱ型构造柱、提高砌块强度会提高峰值承载力、降低极限承载力,设置拉结筋的效果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偏心支撑钢框架是一种新型抗震结构体系,耗能梁段长度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对一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进行时程分析,进一步验证其在大震作用下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新型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水平接缝的可行性及抗震性能,制作了2个试件并分别进行单调加载试验与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全装配式剪力墙的荷载-位移曲线、承载能力、延性性能、抗侧刚度、钢筋应变、连接钢框的应变分布以及连接钢框与内嵌边框之间的相对滑移等.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及延性,位移延性系数达3.7以上;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除受压端外,连接钢框中的正应力及剪应力远小于其屈服强度;试件受压端内嵌边框与连接钢框之间发生了一定的相对滑移,达1.13 mm,而受拉端二者之间未发生明显的相对滑移.该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水平接缝安全可靠,抗震性能良好,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0.
鉴于在半刚性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设计中缺乏平齐端板连接钢管混凝土组合节点在正弯矩作用下的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基于力学平衡原理,利用塑性分析方法,考虑不同塑性中和轴位置,获得了在正弯矩作用下此类组合节点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将试验结果与所得计算公式进行比较,所得简化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且偏于保守.研究表明,该计算方法可以用于半刚性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装配式建造技术以其施工速度快和质量可靠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本文旨在探讨装配式钢板剪力墙-组合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响应及失效模式,研究该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评估设计规范ASCE/SEI 7-10所推荐地震楼层剪力分布模式的合理性。创新点:1.通过伪动力试验,研究了装配式组合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2.分析了两边连接钢板剪力墙应用于装配式结构体系时的受力性能;3.评估了设计规范ASCE/SEI 7-10中地震楼层剪力分布的合理性。方法:1.通过开展不同地震烈度下的伪动力试验研究,分析装配式钢板剪力墙-组合框架的地震响应和失效模式;2.通过对比规范公式与试验数据,验证规范地震楼层剪力分布的合理性。结论:1.两边连接钢板剪力墙在较小的荷载下屈曲,通过屈曲后形成的拉力带抵抗水平荷载并屈服耗能;2.由可变梁高装配式钢框架节点拼装而成的装配式组合框架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良好的耗能能力以及足够的延性;3.本文所分析的装配式框架试件在大震下发生了组合梁严重开裂以及钢板剪力墙与组合梁之间螺栓连接冲切破坏的现象,应通过合理设计避免该破坏模式;4.设计规范ASCE/SEI 7-10所建议的公式可以合理地预测地震楼层剪力分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基于随机振动理论的虚拟激励法,分析了具有非比例阻尼特性、安装有结点阻尼器的半刚性结点框架.用建立在半刚性节点单元的动力分析有限元程序分析半刚性结点框架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结点阻尼器能有效地减小半刚性结点框架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含有钢筋混凝土连梁、钢连梁与新型组合钢连梁的结构进行试验对比,利用ANSYS软件建立试验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分析,研究新型组合钢连梁在弹性状态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小跨高比连梁采用新型组合钢连梁具有明显的减振效果,抗震性能好,适宜剪力墙结构采用。  相似文献   

14.
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两榀框架试件(框架梁经过粘钢加固)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结构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了粘钢加固梁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延性等抗震指标以及其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上用粘钢加固的方法来提高框架梁的抗震能力是可靠的,粘贴钢板可以显著提高梁的承载力和刚度.本文还比较了几种锚固方式的结果,对粘钢加固混凝土梁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空间耦合效应对钢框架结构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计算理论的深入和试验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对钢框架进行空间效应的高等分析受到普遍关注.简要回顾了空间钢框架结构的研究历史,论述了近年来在分析方法、分析软件、抗火研究和结构试验等方面的主要进展,提出了空间钢框架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结构房屋在我国某些地区仍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材料的短缺目前我国对于木结构所做的研究不多。本试验通过拟静力试验的方法,对两榀无填充墙和有填充墙的木框架分别进行了在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的研究,观测了框架的整个破坏过程,分析了木框架的强度、变形和抗震性能。试验及分析表明,木框架本身具有很好的韧性,能够产生较大的位移而不破坏,填充墙在框架中相当于两个斜支撑,充分利用墙体的抗侧刚度能够显著增大框架的抗震能力。木结构房屋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满足地震区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高层建筑巨型框架结构应用及其受力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高层矩型框架结构体系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通过对巨型框架主次框架的不同连接形式分析了抗震巨型框架和减震巨型框架的受力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揭示了上述两种巨型框架弹性和弹塑性地震反应和地震损伤形式,指出了对抗震、减震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狗骨式刚性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狗骨式刚性连接的滞回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狗骨式刚性连接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节点的转角都超过了0.03rad;焊缝强度和梁翼缘的削弱程度是影响节点滞回性能和极限承载力的决定因素.最后,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此类连接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砌体结构是我国目前建筑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其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 ,决定了它的脆性性质 ,从而使其在遭遇强烈地震时 ,破坏较重 ,抗震性能很差。本文对砌体结构抗震承载力、抗震构造措施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其中对抗震构造措施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目前半刚性组合节点的研究现状、连接形式及分析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8.0建立了端板型半刚性组合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在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混凝土板厚度、对组合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塑性极限弯矩和塑性极限转角的影响。端板型半刚性组合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塑性极限弯矩和塑性极限转角都随组合节点中混凝土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