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有点类似于赛场上运动员与裁判的关系。裁判错了,运动员也得服从。某班学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中有一道选择题明显没有答案。但因为老师没说,全班同学没有一人提出试题是错的,全都随意写了一个答案。遇到问题时,老师会提供最容易得分的“最佳”答案,学生自己的答案都得服从于老师的最佳答案。在国外也有一个类似的例子:爱迪生的老师给学生讲1+1=2,并举例说:  相似文献   

2.
时下盛行中小学生评议老师,作为中小学活化教师队伍管理来说,确实是件大好事,因它不仅是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一项有意义的举措,也是新形势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具体体现。评议老师的方式和途径很多,但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学生。一、学生与老师的接触最多最频繁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除接触家长和同学外,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只要在校学习,学生就和老师在接触,对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了若指掌。尽管中小学生因年龄、生理和心理不成熟,判断是非能力并不那么强,有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他们凭直觉也可评判老师师表言行、教育…  相似文献   

3.
这次参加广东赴美国校长培训班的学习,有幸与美国官员、大学教授、中小学校长、老师、中小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对美国教育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有了一个肤浅的了解,也破解了心中的一些困惑。在这次美国之行中,从美国的学校、老师、学生身上找到美国人创造力究竟从哪里来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闻讯 《宁夏教育》2005,(11):5-5
郑州市中小学生维权中心首批在4所中学设立学生维权岗试点。现在,河南省郑州市中小学生在校园内与同学、老师发生矛盾或遇到难题就有说理的地方了。  相似文献   

5.
在听课的过程中,常常发现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的答案较劲的现象。 学生越是说不出那个“正确”的答案,老师越是着急,变着法子提问,千方百计地启发引导。尤其是当学生的答案和自己心中的正确答案非常接近的时候,老师尤为着急,恨不得扒开学生的嘴巴把那个想要的正确答案“灌”进去,然后再由学生吐出来才好。直到有一个学生的口中终于冒出了那个词,老师才长出一口气,如释重负。  相似文献   

6.
一、“奇怪”的现象:语文课外辅导书使用现状 现象一:开学初听了一节语文课,看到课堂上有许多学生在老师提出问题后,不是凝神思考,也不是默读课文并从文中寻找答案,而是低着头快速地翻开《课课通》寻找答案。只见先找到的学生迅速地高举着手,接着,一只又一只的手举起来,当老师叫一位学生回答时,这位学生从容地站了起来,手里捧着《课课通》,把书上的答案念了一遍。老师却对此现象视若无睹。  相似文献   

7.
理解     
彤彤 《小学生》2006,(9):21-21
纵观以上文章,“老师应该什么样?”这个问题答案似乎已经呼之欲出,但我们又好像不能全面地总结出来,毕竟,这不是一个有正确答案的问题。老师、学生之间,不可能有绝对的谁对谁错,因为双方彼此本来就不虚该是对立的状态。为了更好地沟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和关系,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就是: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一个探索性或开放性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会有许多答案与设想。老师应该倾听,不要过早地对某些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这样可诱发其他学生说出多种答案或设想。学生寻求答案,特别是新颖独特的答案,有一个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像机器启动一样,是慢慢展开的,新颖、独特的设想多数出现在这个思维过程的后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2009,(9):1-1
在听课的过程中,常常发现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的答案较劲的现象。 学生越是说不出那个“正确”的答案,老师越是着急,变着法子提问,千方百计地启发引导。尤其是当学生的答案和自己心中的正确答案非常接近的时候,老师尤为着急,恨不得扒开学生的嘴巴把那个想要的正确答案“灌”进去,然后再由学生吐出来才好。直到有一个学生的口中终于冒出了那个词,老师才长出一口气,如释重负。  相似文献   

10.
赵玉彩 《科学教育》2005,11(1):F003-F004
我们都知道,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相信老师甚至超过父母。可见,老师的言行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多么的重要。回顾自己曾经的学生生活、十六年的教师生涯,总觉得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受学生的欢迎,甚至有的老师曾被或险被学生哄下讲台。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力求找出这类事件出现的原因。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些老师缺乏魅力!究竟什么样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魅力呢?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往往看老师脸色行事,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如果教师以一种欣赏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某位学生有了独特意见和想法时,应用赞赏的态度给予鼓励,这样不仅会引起这个学生的积极响应,而且会影响到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12.
南昕 《教书育人》2004,(12):16-16
那是1982年,我大学毕业留校当老师。按要求,设计了有关课程的教案。有一位热心的教授“审查”了我的讲义,在表示满意的同时,又很语重心长地指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是我多次对传统理论提出质疑,但不少地方只有质疑,没有答案。特别是作为一个老师,对学生说:“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答案……”这不好!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你不懂答案,你是老师,就要去研究嘛。不然,怎么叫解惑?!第二是讲义中有错别字,过去是学生可以有错别字,当了老师就不允许了:特别是要板书在黑板上的,一定要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3.
闫隆斌 《教育》2011,(16):41
抄作业可谓是学生学习不良行为中的顽疾之一,屡见不鲜。随着网络的普及,上网人群日趋低龄化,甚至现在一些中小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也开始"与时俱进"起来:把作业题的关键字直接在互联网上"百度"或者"谷歌"一下,答案一目了然。不少学生都喜欢上这种方便快捷的写作业方法。"有些不会的题目,比如说有的要查的题目,不用去问老师,在网上打几个字,答案就出来了。"  相似文献   

14.
闫隆斌 《教育》2011,(6):41-41
抄作业可谓是学生学习不良行为中的顽疾之一,屡见不鲜。随着网络的普及,上网人群日趋低龄化,甚至现在一些中小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也开始"与时俱进"起来:把作业题的关键字直接在互联网上"百度"或者"谷歌"一下,答案一目了然。不少学生都喜欢上这种方便快捷的写作业方法。"有些不会的题目,比如说有的要查的题目,不用去问老师,在网上打几个字,答案就出来了。"  相似文献   

15.
一节好课里有什么?有学生和老师,有文本、授受和练习,有互动和生成……答案远远不止这些。  相似文献   

16.
评讲试卷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试卷既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考查,也可以让老师从中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加以弥补。可是一直以来,试卷的讲评课总是存在学生一味接受现成答案的现象,老师报答案,学生记答案,大大削减了学生初具的探究、合作能力。这样的教学与学习的模式,成为学习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对于已经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初中生而言,尚未想出问题答案,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就成了灌输知识而非传授知识,显然是没有效果的。语文教学中,主观题比较(比理科)多,主观题目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教师直接给学生一个答案,可能限制学生思维发展,以致学生想不明白或不服气。解决这个问题的教学策略就是有效助答,可以帮助教师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邹亨昌 《现代语文》2006,(9):124-124
我想不少的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试卷讲评课常常格外的沉闷。这种现象非常值得思索。对考试过的题目,学生们所关注的不再是如何做,而是自己所做的答案是否正确。学生的功利心理决定了试卷讲评课学生的接受心态是疲弱不振的。考得失败的沮丧,考得成功的兴奋,无论哪一种学生,都对试题本身缺乏老师所期望的热情与兴趣。如果老师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对答案就完事,结果之糟,定然要超出我们的想像。会做的,不屑听;不会做的,对直线式的提供答案的教学,依然听不懂。这样的课,有什么价值呢?  相似文献   

19.
女性青年教师初为人师,不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学生,现实和理想的差别,经验的不足等原因也会引起心理的失衡。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模仿性和暗示性较强,他们喜欢效仿老师的言行举止,希望自己有老师一样的品行,成为老师那样的人。  相似文献   

20.
家教快讯     
北京市十五万中小学生评老师带着微笑上课的老师有魅力现在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北京市海淀区教工委连续1年的调查表明: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与教师的性别、年龄、长相关系不大,学生评价教师的标准集中在师德、水平和心理品质上。海淀15万中小学生对“好教师”的白描是:爱笑、和蔼、有爱心、知识渊博。调查发现,由家庭背景的差导、学生成长经历和个性心理特点诸多的不同,不同的学生也会对老师提出不同的要求,但学生对好老师应具备的素质品质还是有共性标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