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5年尼尔·波兹曼针对美国电视中通俗文化泛滥的现象提出娱乐至死的命题,这一命题被提出后,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时至今日,对这个命题的讨论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当今,中国网络媒体发展迅速,针对当今网络传播现状,娱乐至死命题需要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蔡紫慧 《新闻世界》2011,(6):246-247
尼尔·波茨曼的《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的探究和哀悼。本文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述。并通过这一理论对目前,电视和网络时代的娱乐化倾向做出反思,认为对电视和网络媒体而言,引导社会舆论、创造良好社会效益是其义不容辞之责,同时这也是作为市场化进程中的一部分,在娱乐中反思、在反思后娱乐,才能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肖 《新闻界》2007,(4):37-39,85
本文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这一命题产生的美国语境入手,考查它在美国语境和中国语境下各自的阐释力,进而寻求对这一命题更深刻的认识。本文认为,对这一命题的讨论和研究要有较好的问题意识,不能泛化和无条件的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4.
《娱乐至死》是一本通俗而又极富哲理的书,是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完成的。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描述了一个娱乐化的时代,阐述了美国传媒业的发展,从报刊、广播电视到书籍,传媒业已经开始走到文化沦丧的地步。《娱乐至死》就是波兹曼对当今时代电视文化一针见血的批判和无可辩驳的分析。本文分析尼尔.波兹曼对电视娱乐化的批判和反思及其对娱乐批判的绝对性进行批判,最后分析对大众文化的哲学批判。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文化时代,消费主义涌动,娱乐开始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麻痹着人们的神经,使人们加入娱乐的狂欢之中。在《娱乐至死》中,波兹曼对于大众文化进行了抨击。他认为,电视使人们抛弃了理性思考,只是一味追求娱乐化。目前在我国的传媒环境中,电视业的娱乐化现象十分严重。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娱乐节目的现状,分析娱乐至死的原因,指出娱乐并不会至死,并对我国目前的传媒发展进行了警示。  相似文献   

6.
童年的消逝,[美]尼尔·波兹曼著,吴燕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娱乐至死,[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美]尼尔·波兹曼著,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相似文献   

7.
陈阳  吴晨 《新闻世界》2014,(5):253-255
新媒介带我们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这里娱乐思维覆盖了一切公共话题和言论,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新闻也常以娱乐化形式呈现,人们在信息海洋中追逐娱乐快感。新媒介的娱乐化倾向是否必然是负面的,该如何看待这种社会趋势,重读波兹曼的名著《娱乐至死》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超越表象:对"娱乐至死"命题的批判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肖 《新闻界》2007,(4):37-39
本文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这一命题产生的美国语境入手,考查它在美国语境和中国语境下各自的阐释力,进而寻求对这一命题更深刻的认识。本文认为,对这一命题的讨论和研究要有较好的问题意识,不能泛化和无条件的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9.
以《娱乐至死》的视角审视当今电视的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阅读《娱乐至死》一书的感悟,试图从阐释"娱乐化"的内涵开始,对电视娱乐化的表现、成因和后果做一番梳理和探讨,并试图在这一过程中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在《娱乐至死》中,波兹曼从前人英尼斯、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出发,提出"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等论断,并以这些观点为基础,论述了电视本身的特质对社会公共话语娱乐化的影响和对人们思维的危害。对于已经步入电脑和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娱乐至死》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特别是给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引导人们关注媒介本身的特性对青少年的思维发展和学习习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鹏军 《东南传播》2011,(12):72-73
美国著名媒体与文化学者尼尔·波茨曼(NeilPostman)的《娱乐至死》(AmusingOurselvestoDeath)自1984年出版以来,以其电视媒介的娱乐本性使人丧失理性思考能力的洞见.对现代传媒与文化研究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波茨曼“娱乐至死”这一预言出发,探寻其内在的逻辑,并对其精英主义和传者中心主义取...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提出 娱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需求和情感需要,是人们身心放松不可或缺的一剂良药。至今,娱乐化已经是电视节目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构成板块,自然担当起人类娱乐工具这一重要使命。由于我们生存环境与工作压力等多种因素交叉叠加的影响,能给人以释放宣泄情绪的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强势多元发展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谢丰 《今传媒》2023,(4):29-31
如今,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传播的主阵地也慢慢由电视向智能手机转移,与此同时,5G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并普及,使得充斥在人们身边的泛娱乐化信息日渐增多。本文以互联网浪潮下智能手机的普及为背景,结合尼尔·波兹曼提出的“娱乐至死”观点,剖析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的规律,对引领新时代下媒体融合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亚菲 《新闻世界》2011,(7):219-220
《娱乐至死》是美国著名媒介生态学家尼尔.伯兹曼针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电视文化写出的批评著作,1985年初次发行。此书从媒介的角度入手,通过对不同时代和不同领域的介绍,分析印刷术和电视对于各时代人物精神状态的塑造。19世纪的美国处于印刷机的统治下,当时的人们都拥有“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白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  相似文献   

15.
孙铱 《视听纵横》2007,(4):16-17
电视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传媒工具,在娱乐文化的传递和表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业。正如《娱乐经济》一书作者沃夫在书中所说:“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谷妍 《东南传播》2012,(3):78-79
全球已经进入到娱乐业时代,娱乐文化对电视媒介构成了深度渗透。同时新媒介波及到了更广泛的领域,我们不得不再次思考当年波兹曼对娱乐业时代的反思。本文借助波兹曼对娱乐的相关思索,结合我国的娱乐文化与电视媒介的紧密关联带来的不利因素,结合国家近日出台的相关政策,思考究竟怎样把握度,采用恰当的策略,才能避免电视娱乐文化的泛滥,避免娱乐危机。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娱乐至死》的理论核心和时代特征,从传播时代背景和人性需求提升的角度探讨《娱乐至死》的历史局限性,为电视传播引导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给人们提供了观察了解媒体的一种途径,它影响着社会大众对媒体功能的认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传媒业进入了娱乐化阶段,娱乐产业日渐成熟.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娱乐至死》的内容,更有助于人们认识当下中国传媒娱乐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国内综艺节目的竞争日益激烈,与以往传统娱乐节目单向传播的方式不同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收视率,电视从业者越来越以娱乐节目受众群体的需求角度来制作节目。由于传媒时代的开放性与竞争性,我国综艺节目不仅面临着同行业的竞争,还要面对海外娱乐节目的冲击,受众因此对综艺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对综艺节目的受众群体进行分析了解,才能不断满足各种类型受众的需求,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20.
张婧 《声屏世界》2006,(11):13-14
这次世界杯对中国观众而言,最关注的应该不是谁最终夺得了冠军,而是一个足球解说员和他创造的一个能够称得上“门”级别的事件。意大利队在与澳大利亚比赛的最后时刻获得点球,央视著名解说员黄健翔因为富有激情的解说引起了争议。“黄健翔”三个字意外地“跻身”世界杯热门词汇之列,成为各报刊、网站整版报道的对象,引发了6月末最热的娱乐事件或者社会事件。各媒体不仅详细报道了这一事件,并且还大肆进行了娱乐化的报道,共赴这场激情夏日里的“豪门盛宴”。随处可见诸如《黄健翔高呼“意大利万岁”的N个理由》《引发黄健翔解说门的N种猜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