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类学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双重属性,对人类进化、社会构成、文化发展等问题都有系统而全面的学科解释,体现出其他学科少有的理性与人文思考相结合的思维特征和对人类社会的整体关怀。人类学强调的文化相对主义、种族平等观、个人、集体与环境的整体主义视角对当代社会具有极强的警世性。将人类学纳入大学通识教育中,既可以令通识教育更系统、规范,更具学理性的深层思考,也可令人类学这门学科在当代中国社会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3.
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叙述通识教育在中国实施的过程,指出它是中国高等教育为摆脱计划经济时代过分专业化教育的束缚、面向社会、适应经济体制转轨而推行的一种改革。1995年起在全国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推动了这一改革进程,而国外的博雅教育和港台地区的通识教育促进了通识教育在大陆的实施。作者认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做人和做事的正确态度与能力,实施通识教育的主渠道是开设通识课程。作者阐述了开设通识课程的原则、要求、做法以及教师的条件,叙述了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理工科大学“双一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理工科大学通过通识教育进行价值塑造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教师作为价值塑造的核心,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价值塑造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和融合,不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大学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一种反应.时代和社会在变,通识教育的理念也要随时而变、因地而变.人文精神缺失、创新动力不足、素质结构失调,是在当前大学教育面临的三个严峻挑战,以尊重和满足人的本质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的通识教育,正是大学维护教育本质和大学使命的一种努力.通识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大学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推行通识教育需要一个全面的策略,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自身的实际条件,精心设计教与学的关系及其调整办法.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2007年哈佛大学着眼于更广阔的视野提出了通识教育的具体目标,科学史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这些要求。这是因为:科学史充分彰显了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人生价值追求;科学史多层面展示了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感的要求;科学史具有培养历史意识、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优势;科学史具有培养科学人文素质并在两者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精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识教育是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它与专业教育相对而言。香港中文大学指出:“通识教育课程旨在推行均衡教育,以扩展学生之视野,培养其抽象与综合思考之能力,使其在瞬息变化之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高瞻远瞩。通识教育为大学整体教育之重要部分。”本文主要以香港推行的通识教育为基础,讨论通识教育对模塑大学教育精神的作用。一、通识教育的源起与大学教育的历史使命通识教育源于西方大学的博雅教育(Liberalartseducation),注重人文精神熏陶,强化人文社会科学在高等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通识教育需要价值引领与制度回应:大学校长需增强课程领导力,促进理念上的共识;成立通识教育委员会等专门组织,优化顶层设计;构建基层教学研究组织,提升教师通识教育能力;完善通识课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增强教学有效性;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在优质资源共享与创造转化中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是传统自由教育的现代版本,传统自由教育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其社会基础是雅典公民与奴隶的二分,其哲学基础是理性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二分。近代以来,在工业革命和民主运动的推动下,精英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自由教育演变为平民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从其产生开始,就与政治有密切关系,在美国,通识教育的任务是以“美国文化”凝聚国民意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维护美国制度和文化。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应定位为大学公民教育,培养有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优秀公民。一些人主张在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中恢复自由教育传统,有悖于我国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0.
艾伦.布鲁姆(A llan D avid Bloom)认为,“回到传统,阅读经典”,开展通识教育需要重新审视大学理念。大学应该以理性为基石,抗拒来自社会的压力,坚持学术自由的理念,帮助孤立无援的理性,弥补民主政体中个人所缺乏的自主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精神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识精神的彰显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多元价值的尊重、甄别与选择,对多种知识的通融以及开放灵活的思维精神与方式"为要旨的通识精神是通识教育的核心。现实中,"专门化"的通识教育已将这种精神遮蔽。唯有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专业课程的处置、整体教学过程的改革中彰显通识精神,注重提高教师的通识底蕴,并以通识精神指导学生的发展评价,才是通识教育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论“通识”与“通识教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识在本体论与认识论层面 ,是对常识、对科学的超越 ,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层面 ,通识是对人的生命本然、终极目的与理想等意义世界的观照。在物质化与科技化的今天 ,人类需要特别关注通识。然而 ,达至通识之境并非自然自发过程 ,而是一个自为自觉过程。人类的通识 ,需要教育的参与、引导、培育和建构  相似文献   

13.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之间必然存在着冲突,有培养目标的矛盾、教学与课程的矛盾,解决两者的冲突,首先要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目前定位在专业教育是合理的,这个前提下要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15.
通识教育与大学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通识教育、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博雅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对身处人文与自然世界中的个人自觉与自主。通识教育是博雅教育的一部分,专业教育蕴含在通识教育之中。无论是培育博雅人才还是专业人才,通识教育是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与现代大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识教育是以人文教育为主体内容的进行健全人性养成的根基式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因应中国大学教育进步的需要,通识教育一定会在本科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当下,开展通识教育有利于消解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够应对纷繁信息的人才.把通识教育当作教育教学的一个体系来认识,建立通识课程特有的课程标准并进行科学的组织和规划,是提高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赫钦斯是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改革家,其一生都致力于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实践。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他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人的理智的培养;经典的西方名著是永恒学习的内容;通识教育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团结与进步,而且可以为专业教育奠定共同的学术基础。他的通识教育理念不仅对芝加哥大学课程设置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圣约翰学院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美大学通识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产生于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本文通过分析二者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阐述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9.
郭旭 《文教资料》2007,(32):137-139
当前,关注高等教育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通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对通识教育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本文在简单回顾通识教育在国内外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基础上,强调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是实践而非理论,并提出发展通识教育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和教学改革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由解放前的通才教育模式转向专才教育模式。但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过分专业化也显现出它的许多弊病,不适应当前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要更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应该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