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正文 《新闻世界》2013,(10):50-51
党报的经济报道作为党报新闻产品的重要构成之一,落脚点在于为百姓提供有用有趣的经济信息服务。这就需要以百姓视角去关注经济生活中的本地人和本地事。报道要以人为本,从百姓关注出发,积极创新报道方式,下移视线,放低身段,善用数字,写人见事。只有这样生产出来的受众爱看、有用的新闻,才能赢得读者认同。  相似文献   

2.
身处这个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把握经济脉搏、干预经济生活是有幸成为这一时代见证人的每一位媒体人无可推脱的责任,同时,架设政府与百姓间的信息桥梁,服务政府决策和百姓经济生活对于媒体来说,也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但是,从平面媒体的报道类别上看,社会、体育、文化副刊类新闻报道较强,经济新闻较弱一度成为我国晚报类报纸普遍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吴平 《传媒》2007,(6):44-45
从1998年<首都经济报道>开播,首创了北京电视台唯一一档以经济资讯为主的日播节目,到2004年首次全面的改版,<首都经济报道>给自己的节目进行了全新的定位:在首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关注百姓的经济生活,以当日新闻焦点和近期经济热点为内容的,以主持人演播室点评为形式的,以互动为手段的次深程度经济报道.并坚持一贯的亲民作风,贴近百姓经济生活,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经济报道成为大众追逐的目标,很多新闻媒体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不少尝试和努力,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这其中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走近听众、服务受众。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经济生活》节目、中央电视台的《生活》节目以及各地新闻媒体开办的《百姓理财》、《大众经济》等节目,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自己固定的受众群。而它们之所以同以往有所不同,主要是在以下八个受众关注的经济报道热区做文章: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闻是新闻宣传的大头。但是如何把通常认为较枯燥、缺少趣味——不是看不懂的术语,就是不愿看的数字的经济报道,做得真正好看、可读、有用,是提高党报经济报道宣传质量的大课题。我领办河北日报经济生活周刊两年来,摸索出来的路子是经济报道要从经济入手,生活落足。在关注经济、引导热点,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上下功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与百姓个人利益的相关度越来越大,围绕经济生活进行的经济报道面临报道理念、方式的转变。写好经济新闻,特别是写好具有晚报特点的经济新闻,既是增强报纸吸引力的手段之一,也是提高采写者的业务素质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在国际上正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百姓也以各种方式,积极深入地参与到经济生活中来。在这一背景下,媒体当以怎样的视角引领经济潮流,解读经济现象?在报道方法上又当以怎样的创新使百姓乐于接受并获益呢?本刊以怎样搞好,搞活经济报道为主题,特邀一批工作在编采第一线的经验丰富的从事财经报道的新闻人撰稿,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以思路上的拓宽或启迪。[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传媒竞争中,经济报道方面的竞争将成为传媒之间竞争的中心和焦点.这是因为,现在的中国百姓,已经从政治人向经济人转变,人们谈论的话题已不再以政坛秘闻、政坛走向、明星逸事等为主,而是转向国家经济政策、经济走势、市场行情等经济方面的内容.人们已逐渐懂得并学会了通过分析现行的经济政策、经济走势来寻找赚钱的机会.因而,反映经济政策、经济事件、经济生活的经济报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经济报道,特别是重大主题经济报道。是党报的重型武器,是其权威性的重要体现:但目前不少报纸媒体的经济报道,单纯从经济工作角度出发,就经济谈经济,呆板、乏味,远离读和群众:如何搞好经济报道?笔认为,确立百姓视角,从生活的角度拓展经济报道视野,不失为增强报道可读性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在转型,招商引资拉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旅游经济日益升温,商贸经济异常活跃,市场经济竞争激烈,政府职能在转变,百姓观念在进步,经济报道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提高报道质量;媒体如何做好引导百姓、服务百姓的大文章,正成为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这也是广大读者对党报的阅读需求。《绥化日报》作为地方党报,近年来,充分发挥自身功能,树立创新意识,精心策划报道选题,在引导和服务上做文章,唱响了经济报道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1996年7月1日,一个电视经济栏目的全新品种《生活》栏目出砚在中央电视台的荧屏上。它立足于普通百姓的经济生活,以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新生活为主要报道内容,贴近百姓经济生活、服务百姓经济生活、引导百姓经济生活。丰富的报道内容,优美、朴素的语言,清新淳朴的画面、亮丽的色彩,美观的设计,受到了观众由衷的喜爱,成为一档百姓喜欢的电视节目,“锁往频道,关注《生活》”已成为观众的必然。《生活》作为中央电视台二套的主要栏目之一,与百姓的现实经济生活密不可分。它在传递、沟通经济生活信息、指导生活。探讨生活…  相似文献   

12.
经济报道的“经济预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交往活动日益频繁,许多涉及经济的矛盾、问题和风险不断出现,人们希望从新闻媒体中获得更多的经济信息,以指导自身的经济生活或活动。基于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的预测性报道,对于服务政府和企业的决策参考,帮助百姓把握经济走势,理性地进行投资、理财和消费等发挥着重要的"经济预报"功能。  相似文献   

13.
徐侃 《新闻世界》2010,(7):13-14
当今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以及百姓日常生活高度关联,经济报道的导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员工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改进经济新闻报道,要深入基层,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落地报道;增强可读性,唱响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如何写活经济新闻,是长期以来新闻界探讨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或经济活动与百姓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的经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多地关注经济生活,更多地关注经济活动,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搞好经济报道,越来越显得紧迫。  相似文献   

15.
经济报道要有“人情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经济生活已成为社会的主题,经济与百姓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市场经济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不断增强,人们对经济报道的注意力不断提高,媒体间的竞争在经济新闻报道方面也显得愈发突出。经济报道欲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必须转变传统经济新闻报道理念,在题材选择上要广开思路、在报道方式上要大胆创新,特别是要重视经济活动中的“人”的因素,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经济报道要有“人情味”经济报道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经济报道的主角是人。“以人为本”的报道方式,就是要在经济报道中关注…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是百姓了解政府当下政策方针的窗口,作为媒体的主要宣传平台社会新闻栏目承担着同样的历史使命。然而,无论是业内一些专业人士还是观众都对社会新闻栏目开展主题性经济报道持有一定的偏见,认为主题性经济报道就应该出现在时政性新闻节目和经济类栏目中,但笔者认为社会新闻栏目不但能够做主题性经济报道,而且还能够做好这样的报道,体现社会新闻栏目的特色和使命。  相似文献   

17.
作为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每年都有几次配合形势的大型主题宣传报道。今年恰逢"十二五"开局之年,又值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关键之年,山西经济广播以服务经济、服务百姓、服务消费生活为宗旨,配合主题宣传责无旁贷。那么如何能够将主题宣传报道用喜闻乐见、贴近性强、感染力强的报道吸引百姓眼球,我们认为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为报道总要求,用百姓视角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报道已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头戏,怎样把经济报道写“活”?笔者认为,经济报道只有攀上“生活”这棵绿树才会有生命力,才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源于生活关注百姓一些经济报道之所以出现了“理论化”“、学术化”的倾向,是因为记者跑“上”多,跑“下”少,听领导、专家“指出”的多,听群众反映的少。还有的经济报道片面追求“理性色彩”,忽视了事实的生动展示,犹如一篇冗长的说理文章。而有的记者却将自己的视角“下移”,从百姓生活的角度来加强经济报道,其生活性和服务性增强了,新闻也就“活”起来。1996年,…  相似文献   

19.
如何改进经济新闻的报道,使地市报的经济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百姓?怎样才能做出可读性强并具有生活化倾向的经济报道?这一点值得探索和努力。从2010年以来,贵州《黔西南日报》经济新闻部以百姓的视角为重点,切入经济活动与经济现象,把经济报道的"大问题"与读者的身边大事、小事结合起来,"大"题"小"做,从而使经济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生硬的经济报道通俗生动地呈现给读者,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一名出色的编辑、记者必须善于平视生活,也就是要学会从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搞报道,学会用"平民意识"去编辑、报道。具体地说,作为编辑、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无论是时政报道、经济报道,还是社会新闻报道,都要善于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和选择报道的内容和主题。多从基层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群众日常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