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的探究活动中,探究的主体活动是在课堂上展开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活动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有效的教学未必取决于课堂活动时间,而是取决于其中的有效活动时间。如这样一个教学片段:一位老师在教学四年级"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时,在黑板上写了四道题指名学生板演。因为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需要时间思考,一开始前面的同学计算时,下面同学都在认真观察,但不到一分钟,就有同学分心做其他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刚开始上完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推理,为了巩固计算法则,我便在黑板上出示了一道练习题。用竖式计算:1郾44÷1.2因为这是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第一节课,在移动小数点时学生最容易出错,往往学生就是把除数、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划去就除。这时指名一位平时中等偏下的学生上来板演,其他同学在草稿本上练习。我巡视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按计算法则正确地演算完毕,而台上这位学生在黑板前慢慢思考。突然,他先把被除数1.44的小数点划去,我皱着眉头真想说:“下去,下去。”这时下面的同学一下哄起来说:“错了,…  相似文献   

3.
上完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推理后,为了巩固计算法则,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道练习题:用竖式计算1.44÷1.2。因为这是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第一节课,在移动小数点时学生最容易出错,学生往往把除数、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划去就除。这时,我指名一位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上来板演,其他同学在草稿上练习。这了一会儿,我巡视了其他学生,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按计算法则正确地演算完毕,而台上这位学生在黑板前正在慢慢思考。突然,他先把被除数1.44的小数点划去,我刚想说:“下去,下去。”这时下面的同学起哄:“错了,错了。…  相似文献   

4.
循环小数是小数教学的一个难点,只有结合实例教学,才能突破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它.1.计算比赛,引出循环小数.学生计算2÷5,3÷26和70.7÷33,教师表扬算得又快又对的同学。 2.观察比较,发现循环小数的变化规律。计算比赛后,教师请优胜者上台板演上述四个计算竖式,并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后两个竖式,  相似文献   

5.
丁锦华 《江苏教育》2008,(14):88-91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和除法”在五年级上册共分成两个单元,先教学小数乘整数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再教学小数乘小数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在这两个单元中间插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一是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内容多。例如用竖式计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赵克芸 《甘肃教育》2013,(22):91-91
在小数除法中,是根据商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可是在处理余数时很多学生容易出现错误,这也是教师教学时容易忽视的地方。如,计算2.8除以0.9,学生列出竖式计算后,立刻会有一些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商是3,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听了一堂小数除法复习课。在计算3.75÷2.5时,一个学生板演如右式。评讲时,教师只简单地指出十分位应商5,这个学生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就急忙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8.
华桂梅 《教育文汇》2014,(17):46-46
一、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在数学课堂的探究活动中,探究的主体活动是在课堂上展开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活动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有效的教学未必取决于课堂活动时间,而是取决于其中的有效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9.
正人教版修订教材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学习内容由三年级上册下移到了二年级下册。二年级的学生会如何理解这一学习内容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研讨。一、研讨情况在对教材进行研读之后,我们发现,教材在编排时注意到了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的难点分散到了四个例题中。例题1是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例题2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例题3学习除法竖式;例题4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因此,我们认为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例题1,通过操作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是没有问题的。如何进行教学呢?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教  相似文献   

10.
[案例] 这是二年级上学期的一堂数学课:《除法的竖式计算》。在这之前,我已在三届学生中上过这一内容。前馈信息告诉我,本课的教学任务单一,只要学生掌握了除法竖式的写法,计算是不成问题的,故而,我把教学的策略定在如何直观形象地向学生讲清除法竖式写法的合理性和书写顺序上,并把练习的设计和指导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力求通过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当堂熟练地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相似文献   

11.
【案例背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克隆技术的介绍,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着重探索两位小数与一位小数相加、减的竖式计算。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引导学生把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在交流不同的算法的过程中,着重比较"把小数点对齐"和"把末尾对齐"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正确。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把更多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2.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1)(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40页例4)是小数除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对这节课新授部分是这样设计教学的:一、新旧对比,初步感知学生先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5.12÷32,然后说说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关键。教师把上一题做了改动,变  相似文献   

13.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太原陈跃萍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第23页例6.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两名学生板演,...  相似文献   

14.
<正>在教学小数加减乘除的竖式计算时,有的课堂存在只强调“人为规定”而“不讲道理”的现象。比如,小数乘法竖式中要将两个乘数的末位对齐,而不是将两个乘数的小数点对齐;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和除数都转化成整数,等等。不少教师在处理上述问题时,往往以“人为规定”取代“事理分析”。仔细琢磨,这些所谓的“人为规定”并非空穴来风,讲清其中的道理,厘清知识与方法的来龙去脉,显然有利于学生心悦诚服地认同和接纳新知,也能为后续深入的探究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竖式记录每一步计算的过程。要理解其算理,就要在教学中做好情境意义、操作过程与竖式记录的关联。“有余数的除法”单元的核心目标有两个:(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以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2)理解除法竖式的合理性并掌握除法竖式。从有余数的除法开始学习除法竖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竖式的合理性。同时,学习除法竖式的过程,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含义。  相似文献   

16.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法则时,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1.告诉学生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用竖式直接计算的事实.如0.20.8~(1/2).因为0.8里面包含4个0.2,所以  相似文献   

1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教学内容,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先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再反推出原式的商。对于这种化归思想,教材具体地体现在竖式上。如:对此,教师在教学时为了防止学生写竖式计算时出错,总是反复强调要先把除数的小数点和多余的0划去,再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计算时,学生往往会在小数点问题上过多的纠缠,反而容易出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教师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18.
教学要求: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其意义;2.会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3.结合具体教学,对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等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实物图、投影仪。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板演)用竖式计算:并说出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教学小数乘法时,课堂上让学生板演计算0.64×7.5。学生板演计算的结果是4.8。我刚想开口,让全班同学一起检查这个计算过程,可是板演的同学又轻轻擦去了4.8中的小数点。看得出,她还在犹豫。片刻后,这个同学又在原位置点上小数点。见此情形,我停下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主动上前询问:“××同学,你有什么问题吗?”她满脸疑惑地说:“老师,乘法应该越乘越大,可是这道题的积怎么会变小了呢?我就想是不是我算错了,  相似文献   

20.
在刚上完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中"小数点搬家"一课时,我本来是很有信心的,感觉学生理解得还不错。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了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教学,面对学生上课时的懈怠和作业中的错误,我的自信被打得粉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