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教短讯     
中国三成年轻父母希望孩子有权势一项新近完成的调查显示,年轻的父母更看重孩子在未来有权有势,而老年人更希望子女稳定和安逸。对于男孩和女孩,父母的期望也不尽相同。调查者根据年龄,把受访者分成3个群体进行研究,年龄为56岁至60岁的为老年群体,年龄为36岁至55岁的为中年群体,年龄在14岁至35岁之间的为青年群体。调查发现,对老年父母而言,孩子未来生活稳定、安逸最重要,62.8%的老年父母希望子女未来家庭幸福,有12.8%的老年父母希望孩子未来生活安逸。老年父母对这两项的选择率,在被访群体都是最高的。而年轻父母最为看重的,则是子女能够拥…  相似文献   

2.
一项调查显示:四川省一个地级市,3个县10个区的2006个行政村有422440户家庭,有16岁以下的“空巢”孩子240861人。据统计,“空巢”孩子中1-3岁的占11.3%,4-6岁的占26%,7-12岁的占38%,13-16岁的占24.7%。而父母每  相似文献   

3.
信息窗     
一项儿童调查惊人:“父母让我们真心烦”在孩子心里,最让他们烦心的是什么?济南市青少年宫对济南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200名年龄在3岁到12岁的小朋友道出了让大人们吃惊的答案。问到在家中最烦心的事时,49%的孩子认为“父母唠叨”最让人心烦;20%的孩子认为“大人常打牌、麻将”让人心烦;19%的孩子为父母“很少让自己出去玩,或不让其他孩子到自己家”而心烦;15%的孩子认为“父母经常抽烟、喝酒”让人烦;14%的孩子对父母“让自己多做作业”感到心烦。即使感到心烦,仍有40%的孩子不敢给家长提意见。给大人提意见会怎么样,他们能接受吗?3%的孩子认为“大人根本听不进”;40%的孩子认为“大人有时能接受”。  相似文献   

4.
李亚蓉 《教育导刊》2004,(10):55-57
金钱是什么?金钱意味着什么?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金钱也有了多层面的认识,有人说它使人贪婪无度,有人说它让人丰衣足食,有人说它是一种改善自己和他人生活的工具,还有人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面对这纷繁的世界,该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呢?专家认为:孩子金钱观的萌芽期是在6岁以前,形成期是在6岁至12岁,12岁至18岁是发展期。父母完全能够教会孩子具有经济头脑,  相似文献   

5.
《父母必读》杂志日前完成的一项2416人参加的调查显示,70%以上的3~6岁孩子的父母都给孩子报过这样或那样的兴趣班,6岁以后,参加过兴趣班的比例超过了8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培养孩子的才艺几乎是每一个家庭在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6.
培养幼儿正确的金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钱是什么?金钱意味着什么?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金钱也有了多层面的认识,有人说它使人贪婪无度,有人说它让人丰衣足食,有人说它是一种改善自己和他人生活的工具,还有人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面对这纷繁的世界,该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呢?专家认为:孩子金钱观的萌芽期是在6岁以前,形成期是在6岁至12岁,12岁至18岁是发展期。父母完全能够教会孩子具有经济头脑,也能够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而且这类教育宜早不宜迟。受到良好金钱观教育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对金钱抱着正常的心态,能处理好人与金钱的…  相似文献   

7.
我对南京市部分幼儿园幼儿的家长责打孩子的情况进行过调查,发现这种不妥当的教育方法在许多家庭里还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在被调查的150户幼儿家庭中,父母从不打孩子的有20户。在这130户打孩子的家庭中,有的打孩子的次数还相当频繁。据统计,在一个月时间内,父母责打孩子1至2次的30户,3至5次的45户,6至9次的23户,每月责打10次以上的有32户。有36%的家长每月打孩子在5次以上。家长为什么责打孩子?从调查情况看,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我认为,绝大部分的责打应该是可以避免的,问题还在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或者说是缺乏教  相似文献   

8.
《父母必读》2008,(10):108-111
关于兴趣班的媒体版批注通常是——"非常没兴趣"、"非常辛苦"、"非常鸡肋"。兴趣班,真的会"吃"掉孩子的兴趣吗?媒体的评论并没有对父母的选择造成太大的影响。《父母必读》杂志日前完成的一项2416人参加的调查显示,70%以上的3~6岁孩子的父母都给孩子报过这样或那样的兴趣班,到孩子6岁后,参加过兴趣班的比例超过了80%。  相似文献   

9.
即时     
《中国德育》2015,(5):4
1美国:孩子获表扬太多长大成人后会自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孩子如果获得的表扬过多,长大成人后会比较自恋。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研究人员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对565名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了4次调查,孩子们的年龄从7岁到11岁都有,凡是那些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为特别的那些家长们,他们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有更多的自恋倾向。  相似文献   

10.
来自美国国立卫生和营养检查测试的最新数据表明,年龄在6-8岁之间的儿童中有12%-14%的人超重,学龄前儿童超重者占8%~12%。究其原因,可能与父母按目前流行的饮食指南标准,为将日常饮食中脂肪摄人限于30%而不让孩子吃过多乳制品的做法有关。乳制品是含钙最多的食品,美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哈尔滨市心理卫生中心对该市4—6岁儿童所做的心理问题调查表明,“整托”的孩子要比“日托”的孩子问题多。 该中心副主任医师刘晓春认为,有些父母尤其是单亲  相似文献   

12.
报载:长春一家机构对3所中学的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2%的孩子从来不与父母沟通,41%的孩子从来不对父母说感激的话,19%的孩子认为父母并不辛苦。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心理学会对国内6个省市3000多名中学生心理调查显示,有31%的孩子因父母与其沟通交流少,导致人际沟通不良,关系敏感。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杜亚松博士认为,青少年情绪低落、沟通困难与个人性格有关,更与心理有关。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张海音教授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很少有朝夕相处的玩伴,家长也常常忙于自己的事情,很少主动去想孩子的心理沟通需要,因此与孩子交往起来缺少共同语言。张教授建议,家长不要把孩子关在家中,应该让孩子多与伙伴交流,从中学会爱家庭、爱社会,使孩子拥有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同时,学校和社…  相似文献   

14.
你常这样认为只要孩子在我的视线范围内,他就是安全的。事实却是这样除非你寸步不离地跟着孩子,否则,只用眼睛盯着他,并不能完全保证孩子的安全。有调查显示:5岁以下孩子的意外伤害事件,有将近一半是发生在父母身边的。而更糟糕的是,直到现在,仍有许多父母认为:只要我在孩子身边,他就一定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有位小学校长搞了这样一次调查:现在的孩子们都能感觉到快乐吗?结果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感觉快乐的比例有明显的差别.4至6岁的孩子,感觉快乐的占90%;7至12岁的孩子,感觉快乐的占80%;13到15岁的孩子,感觉快乐的只占60%.进了幼儿园,很快乐;上了小学,不再很快乐;到了初中,更加不快乐.谁若不信,可以去问那些小学生和中学生:"你们天天都能感觉到快乐吗?"摇头的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6.
《小读者》2003,(11)
如今12岁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呢?在日本,12岁的孩子刚刚进入青春期,平均身高152厘米,体重45公斤左右。他们处在身体发育阶段,也通过网络等渠道掌握了一些知识,但思想上又欠成熟。当今时代的孩子们课业负担很重,小学6年级学生中有3成在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因而倍感压力沉重。但以小学6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57%的男生“认为自己聪明或者变聪明了”。从小学6年级到初一的这段时间,学生在学校里遭受欺负的事件也在迅速增长。另外,有15%的小学6年级学生认为“在早晨起床的时候总是感觉很疲惫”。从上面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孤…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一项针对3000名2岁以下儿童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孩子已经养成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他们喜欢吃热狗、炸薯条和糖果,而1~2岁的孩子摄取的热量超标30%,超过60%的1岁以上孩子每天至少吃1次糖。父母似乎很清楚孩子在营养摄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项针对父母的投票调查中,超过60%的  相似文献   

18.
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小学以下的每10个孩子中就有五六人由隔代老人教育,并且数量呈上升趋势。老人带孩子与年轻父母有没有区别呢?专家认为这种区别存在而且差距较大。首先,在对孩子的态度上,父母趋于理性,而隔代老人趋于感性。父母教孩子一种知识,给孩子买一样东西,满足孩子一个要求,往  相似文献   

19.
杨美健 《贵州教育》2005,(16):22-2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本世纪全球每5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资料显示,15岁至35岁人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自杀。家庭的心理错位孩子的心理能力有多差?据有关资料介绍,79%的青少年心理疾病是由父母心理错位而引发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不少孩子从附地之日起,就开始遭受父母心理错位的影响。孩子刚出生,就有70%的家长认定自己的孩子将来受教育的程度要达到本科以上,几乎100%的家赞成在孩子0———3岁期间进行教育,并有相当部分的家长为智力开发做有益孩子健康和智力的游戏训练。不幸的是,强制“拔…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2010,(12):48-48
在德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6岁~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问,到商店里买东西:10岁~14岁的孩子要在花园里劳动,给全家人擦皮鞋;14岁~16岁的孩子要擦汽车和在花园里翻地;16岁~18岁的孩子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如果孩子不自觉执行,父母有权通知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将派专门的执法人员监督孩子执行法律条例。而德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非常严谨,绝对没有半点的庇护,即使孩子因为生病不能做家务,也必须要给父母一个正式的书面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