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聋生内隐自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SCL-90)研究了聋生内隐自尊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聋生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2)聋生内隐自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3)聋生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文本选取武汉某聋校69名高中聋生为被试,采用2×2×2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针对不同类型手语词,从声母、韵母两个水平考察不同汉语拼音水平聋生的语音表征和加工能力。研究发现,指拼与手势的认知加工方式存在差异,指拼对声母提取有促进作用,对韵母提取的影响不大;聋生声母提取能力优于韵母;汉语拼音水平高与低组聋生在语音加工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对聋校语音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取高中聋生79名,采用问卷法,在考察聋生创造力和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旨在探讨其心理健康各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一聋生在创造力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预科班和高二的聋生.(2)高中聋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年级主效应显著,即随着年级的增长其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维度上表现显著;同时,高中阶段学习焦虑的检出率最高,达到52.6%.(3)高中聋生心理健康中冲动倾向对于创造力三个方面都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其预测力分别为6.7%、7.7%、5.7%,而孤独倾向对创造力流畅性、变通性具有较好的负向预测作用,其预测力均为6.2%.  相似文献   

4.
听力障碍中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3名听力障碍的中学生和173名听力正常的中学生的综合幸福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1)听力障碍中学生与正常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差异不显著但在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我价值和友好关系这五个维度上和正常中学生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2)不同性别的听力障碍中学生仅在生命活力和健康关注两个维度上的差异显著;(3)配戴助听器的时间与年级在生活满意、负性情感、利他行为这三个维度上存在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5.
研究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与《儿童社会期望量表(CSD)》对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唐山市共159名聋生进行了测试,以期了解聋生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聋生自我意识和社会期望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聋生自我意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而社会期望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聋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等维度上都与聋生的社会期望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在躯体外貌与属性维度上与社会期望呈显著正相关,总体上聋生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27名普通高校学生干部进行高校学生干部内隐领导特质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性别变量在个人品德、目标有效性和人际能力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年级变量在目标有效性和多面性维度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3)家庭所在地变量在目标有效性和多面性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4)学科性质变量在4个维度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5)职务变量在目标有效性、人际能力、多面性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初中聋生194名,采用问卷法,考察初中聋生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和教师课堂行为感知水平,并探讨其学习动机与教师课堂行为感知各因素对学习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中聋生在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和教师课堂行为感知上的性别差异均不显著;(2)初中聋生在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得分显著低于社会性策略和认知策略得分,在学习动机的内部热衷性上得分显著高于内部挑战性得分,外部奖赏得分显著高于外部认可得分,在教师课堂感知的支持性行为和教师高期望上得分均显著高于消极反馈得分。(3)学习动机和教师课堂行为感知对初中聋生学习策略影响显著,首先,在元认知策略上,内部挑战性动机、内部热衷性动机和支持性帮助行为感知的预测效果显著;其次,在认知策略上,外部奖赏动机、内部热衷性动机、内部挑战性动机和支持性帮助行为感知的预测效果显著;在社会性策略上,内部挑战性动机、内部热衷性动机、支持性帮助行为感知和消极反馈行为感知的预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学聋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1)对生活满意感量表(SWLS)的测量学特征进行检验。(2)了解中学聋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方法:应用生活满意感量表(SWLS),对北京、沈阳、哈尔滨、长春、抚顺5个城市的441名中学聋生进行了团体施测。结果:(1)生活满意感量表(SWLS)在我国中学聋生的试用中,其内部一致性系数α=0.7647,表明量表具有很好的同质信度;具有非常好的重测信度,两次测验的相关系数为0.977;(2)SWLS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3)被试的性别、城乡及家庭完整性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影响;(4)年龄、年级和家庭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1)SWL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来测量中学聋生的主观幸福感。(2)69.7%中学聋生对生活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年龄、年级和家庭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小学生道德判断量表>对义务教育阶段中高(4-8)年级聋生道德判断发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阶段聋生道德判断发展特点包括:(1)在法律维度和道德维度两个方面都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在自我维度和信仰维度上有显著的年级差异.(2)在自我、法律、道德和信仰四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自我维度上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构成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教师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群的性别构成即男女性别的组合状况又是教师这一因素的特殊维度。教师群的性别构成状况对于学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男女两性的心理性差造成的。目前,有研究认为,男女两性在以下方面有明显差别:(1)女性的言语能力强于男性;(2)男性在视觉(空间能力)上优于女性;(3)男性在算术能力上优于女性;(4)男性在身体和言语上都比女性富于攻击性。此外,还有研究认为,男性比女性具有更活跃、更愿冒险、更富于支配性和竞争性,女性比男性更懦弱、更胆小、更易焦虑、更情绪化、更易服从等。男女教师之间在心理特征上的这种明显差别,必然以各种形式影响学生的发展。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交往和行为的发展以及性别角色的形成等方面。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如果教师群性别构成合理,男女教师就可以互相配合,各自扬长避短,给学生一种比较全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聋生、盲生SCL-90测试结果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随机抽取的江苏、浙江、山东的184名聋生、盲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聋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国内常模;聋生、盲生相比,焦虑、敌意、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及阳性项目数方面无差异,部分因子比较,呈现较显著性差异,盲生除躯体化、精神病性两项均分低于聋生,其余因子均分都高于聋生;城乡聋生在抑郁、敌意两因子比较上无差异,后者的均分显著高于前者;聋男女生相比,抑郁、焦虑、恐怖三因子方面无差异,前者均分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高一至高三年级的94名聋高中生和108名普通高中生的自尊进行了调查与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聋高中生的整体自尊和具体自尊都显著低于普通高中生;聋高中生的自尊发展不存在年级差异,普通高中生的自尊发展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聋高中生和普通高中生自尊总体上都不存在性别差异;聋高中生的自尊发展存在年级性别交互作用,高一、高二年级女生的自尊水平高于男生,高三年级男生的自尊水平却显著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3.
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探查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重庆市180名聋生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聋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乡村学生,从五年级到高二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M状发展;聋生的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较普通学生为轻,而孤独倾向较普通学生为重。  相似文献   

14.
初中聋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初中聋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为促进聋生心理健康,改善家庭环境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和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对河北省85名初中聋生和120名健听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初中聋生和健听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差异;聋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高于男生;初中聋生与健听学生家庭环境在亲和度、成功性、娱乐性和控制性四个因子方面差异极显著;父母亲的文化程度与聋生的自责倾向、冲动倾向显著相关。结论:初中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环境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听觉障碍学生与正常学生视觉识别敏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了探讨听觉障碍学生和正常学生在视觉图形识别敏度上的差异,我们采用Dr.Hirsch.B.Helmut编制黑白与彩色测试卡设计了二维隐匿图形视觉搜索实验,结果表明:(1)学校、性别与正斜像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不同学校男生对正斜像识别反应时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特别是聋校男生识别斜像的反应时明显低于普校男生;聋校中不同性别学生对正斜像识别反应时呈现不同变化趋势。(2)听障学生的视觉图像识别的敏度优于正常学生,说明了听障学生存在明显的视觉补偿作用。(3)视觉识别敏度不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4)听障学生和正常学生的心理旋转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概念特征自由联想实验,比较了视力、听力障碍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具体事物概念表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普通学生相比,视力、听力障碍学生联想的特征数量少,分布分散。(2)视力、听力障碍学生的概念表征受感知觉经验缺失的影响,概念表征具有明显的通道差异。聋生的听觉通道的概念特征显著少于普通学生,盲生的触觉通道的概念特征显著多于普通学生和聋生。(3)在感觉代偿和语言学习的帮助下,视力、听力障碍学生能够形成对缺失感觉通道信息的概念的表征。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高中阶段聋生的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状况,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聋生在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健听学生,但在支持利用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聋生与健听学生在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而聋生在消极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健听学生;在聋生组和健听学生组,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Many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for reasoning and reaching a reasoned conclusion, particularly when the process of induction is required, deaf and hard-of-hearing children have unusual difficul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practice of rotating virtual reality (VR)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will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ability of deaf and hard-of-hearing children to use inductive processes when dealing with shapes. Three groups were involved in the study: (1) experimental group, which included 21 deaf and hard-of-hearing children, who played a VR 3D game; (2) control group I, which included 23 deaf and hard-of-hearing children, who played a similar two-dimensional (2D) game (not VR game); and (3) control group II of 16 hearing children for whom no intervention was introduced. The results clearly indicate that practicing with VR 3D spatial rotation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ductive thinking used b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or shapes as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control group, who did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Also, prior to the VR 3D experience, the deaf and hard-of-hearing children attained lower scores in inductive abilities than the children with normal hearing, (control group II). The results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VR 3D experience, improved to the extent that there was no notice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nd the children with normal hearing.  相似文献   

19.
聋人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1名正常在校大学生,166名聋哑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研究发现:⑴聋人大学生六个应对因子的均分均高于正常大学生,其中“自责”和“合理化”“解决问题”、“退避”四个应对因子的均分差异显著。⑵聋人男大学生使用六种应对方式均多于正常男大学生,其中“合理化”、“自责”、“解决问题”和“退避”应对因子均分增加达到显著水平。⑶聋人女大学生使用六种应对方式均多于正常女大学生,其中“自责”和“合理化”应对因子均分增加达到显著水平。⑷聋人男大学生的“解决问题”、“自责”、“合理化”三个应对因子高于女生,女生的“求助”、“幻想”、“退避”三个应对因子均分高于男生,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次调查旨在探讨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竞争态度,采用竞争态度量表和生活方式调查问卷对196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竞争态度差异性调查。结果显示,在良性竞争态度方面,男女生、文理科大学生均存在显著差异。在过度竞争态度方面,男女生、崇尚不同生活方式的学生都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重性别、专业和学生崇尚的生活方式对竞争态度的影响,培养大学生良性竞争意识,促进大学生对自我奋斗与合作发展的辨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加强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的融合,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