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技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第11届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中前8名运动员为样本,采用比赛现场摄像与图像解析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助跑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技术主要特征表现为:(1)助跑距离和步数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形成适合自己的固定模式;(2)助跑的最大速度、起跳前瞬间速度与世界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3)最后一步的摆动腿摆动不够积极主动;(4)和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助跑最后两步的变化幅度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投掷项目运动员的多年训练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从5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影响运动员成绩的主导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多年训练的年龄结构特征、多年训练的运动负荷特征、心理训练阶段特征、训练方法与手段特征.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优秀女子投掷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模式符合实现培养高水平中国女子投掷运动员目标的需要,投掷运动员应注意不同阶段负荷安排的有机联系,各阶段的高强度专项负荷量以逐级递增式安排为宜,优秀女子投掷运动员在多年训练全过程中出现始训早、高峰早、退役早的“三早”现象.对运动项目的研究要把握现代训练的基本规律,并推动运动训练实践更快地发展,已成为我国投掷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新规则实施以来世界前八名女子射箭运动员的成绩特征进行分析,为我国女子射箭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女子射箭项目排名赛成绩越高,在比赛中获得奖牌的概率越大,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国女子射箭队个人项目后备力量薄弱,基础技术有待提高,目前难以打破韩国女子射箭队的统治地位;中国女子射箭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的表现起伏较大,前三局的得分能力不强,需要加强开局得分能力的训练;为有效应对“远箭”局,发挥正常水平,需要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教练员的临场指挥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国家射箭队24名集训队员在集训期和参加国际比赛的唾液Cortisol和SIgA变化作为研究数据,观察训练期和比赛期两者的差异,分析运动员的应激状况,查看比赛期的变化规律,探求合理的干预手段。研究发现:比赛期与训练周期的基础值相比较,运动员的唾液Cortisol上升,而SIgA则下降,其中男运动员在第1、4天升高显著(P〈0.01),女运动员头3天上升明显(P〈0.01);男运动员的SIgA在第1天下降明显(P〈0.01),吃得开女运动员前3天的都有显著下降(P〈0.01);优秀射箭运动员唾液Cortisol在比赛周期上升,SIgA则下降,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男子射箭运动员的应激反应上比女子更加敏感和迅速,女子运动员则表现缓慢而平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优秀竞技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员人格特征,分析从事竞技健美操和啦啦操对运动员人格特质的影响,并将其应用到运动员的训练和选材中,运用16PF人格问卷对华东师范大学51名竞技健美操和啦啦操运动员进行测查并建立常模,结果表明:(1)女运动员的乐群性得分高于男运动员,男运动员的稳定性得分高于女运动员;(2)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有恒心、有毅力,有恒性得分高;(3)训练年限越长,独立性得分越低,幻想性得分也越低;(4)运动员运动成绩越好,独立性和怀疑性得分越低。  相似文献   

6.
摘要:运用《运动员心理技能量表》和《运动员失败应对量表》对中国散打国家队的散打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探索运动心理技能和失败应对的交互关系。尤其是对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心理技能的研究,为完善散打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和心理技能训练提供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心理技能表现出高自信心-高焦虑控制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优秀散打运动员心理技能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不同运动等级散打运动员在心理准备维度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参赛级别散打运动员在集中注意维度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训练年限的散打运动员在焦虑控制维度有显著性差异。2)优秀散打运动员的运动心理技能发展水平与竞技能力显著相关。心理准备、注意力、焦虑控制的发展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比赛成绩的参考指标。3)我国不同运动等级、年龄阶段、训练年限、参赛级别的优秀散打运动员在选择失败应对策略上相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探讨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特点,为女子摔跤运动的选材、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以我国87名国家队一组和部分省市的现役女子摔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问卷调查和实验等方法对其身体机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发现:1)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表现出明显的共性特征,即应同时具备较强的无氧、有氧代谢能力和突出的机体合成代谢能力;2)在不同体重级别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比较中,中小级别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优于大级别运动员,尤其是48 kg级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综合能力最为突出,同时具备较强的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3)同国外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和同项群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具备突出的磷酸原代谢能力和有氧代谢能力,但糖酵解供能能力较差,亟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国内(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田径比赛女子5 000m决赛跑前8名运动员)和国外(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5 000m跑前8名运动员)2组优秀中长跑运动员5 000m跑比赛进行分析,以400m为分段的分段成绩进行比较,为了便于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根据中长跑项目自身的规律以及研究对象的5 000m跑400m分段成绩曲线图的总体特征,将5 000m跑全程分为3个阶段进行分析:起始段为从起跑后800m;途中跑段国内外运动员均为3~11分段(800~4 400m);冲刺段国内外运动员均为12~13分段(最后600m)。找出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的差距,建议我国运动员在中长跑项目上发展耐力水平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项目的特点,重视对速度能力的提高,培养运动员在较高跑速下维持相对稳定速度的能力。同时为今后我国的女子中长跑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摘要:为研究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对我国2名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备战全运会期间的训练进行跟踪,并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出短跑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的特征。在女子短跑运动员备战期间,根据短跑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的特征、肌肉收缩的固定情况以及肌肉的收缩形式选择并设计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研究表明,实验前后女子运动员髋、膝、踝三关节屈伸肌群肌力都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以及专项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表明在备战期间所选择的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具有较好的训练效果,能对女子短跑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和运动成绩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体能主导类健将级运动员艾森克个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卷]对体能主导类的两大专项(田径、速滑)的35名健将级运动员进行调查,同时将运动健将分别与普通人群及一般级别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体能主导类健将级运动员普遍表现出外向及情绪稳定(少数偏于不稳定)的人格特征;不同性别的健将级运动员与同性别一般级别运动员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由此希望本文能为优秀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期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与调整,以及对体能主导类运动员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益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射箭实时反馈系统在实际训练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改装过的射箭实时反馈系统在实际训练中的应用,通过对"八一"队五名健将级运动员瞄准时尾迹的长度、尾迹的上下、左右的晃动,击发前不同时刻的瞄准轨迹的上下、左右晃动,上靶方向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以最直观、最简单和最快的速度对运动员现场进行反馈.这些指标和参数不但可以衡量每一只箭的好坏,而且可以作为队员个人的纵向比较和队员之间的横向比较资料,为射箭的训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射箭项目力量训练设计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理论分析法对射箭项目力量训练进行设计。结合射箭项目特点、射箭运动员机体的能量代谢特点与射箭技术的发力特点,研究得出:射箭项目力量训练内容主要是力量耐力与最大力量;创新了射箭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探讨了射箭力量训练阶段与负荷控制模式。以期为射箭教练员力量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潜优势射箭项目青少年基础训练关键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我国青少年射箭运动员训练现状进行调查,得出结论:我国射箭项目仍沿用三级训练培养模式后备人才培养途径较为单一;我国青少年射箭教练员尽管有丰富运动经历,但综合执教能力不强;射箭青少年运动员全年训练以单周期为主要训练安排模式,准备期以技术训练为主导,体能、尤其是心理训练比例严重不足;专项力量安排缺少针对性方法,有氧能力手段单一,协调能力发展滞后;射箭青少年运动员周训练负荷安排与国际箭联颁布的世界各国家队成年运动员负荷平均水平持平。射箭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负荷大,有效训练质量不高;与射箭强国韩国相比我国射箭青少年运动员全年参加正式比赛场数过少。  相似文献   

14.
优秀射箭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结构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跟踪国家队与吉林省射箭队的测试与研究,以及对有关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调查访问,探讨了优秀射箭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结构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射箭运动员赛前焦虑与恐惧脑象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脑电图(EEG)与脑象图(EEQG)技术,使用新的自发性脑电信号编辑模式,对我国优秀射箭运动员进行动态追踪研究,旨在探索一种能够直接反映射箭运动员赛前焦虑与恐惧情绪的判识方法.结果发现:不同性别射箭运动员两种特异性脑象图之间出现次数并无明显的差别.优秀射箭运动员出现的赛前紧张往往是恐惧情绪,其特异性图形为缩结型脑象图.一般射箭运动员出现的赛前紧张主要是焦虑情绪,其特异性图形为逃逸型脑象图.脑电图与脑象图的应用对优秀射箭运动员的赛前调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振动杆训练对精英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筛选26名精英射箭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名。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射箭力量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射箭力量训练的基础上还进行振动杆训练(30min/次,3次/周,共8周)。所有运动员在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检测与训练系统测试双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肩胛骨平面外展45°时外旋/内旋向心性收缩运动的峰值力矩;使用表面肌电图记录双侧前锯肌、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下肌的sEMG信号;采用OSIS评估振动杆训练对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训练8周后,仅实验组双侧肩关节向心性收缩峰值力矩、双侧肩关节sEMG肌肉活性及OSIS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时,实验组的肩关节向心性收缩峰值力矩、双侧肩关节sEMG肌肉活性、OS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振动杆训练能显著加强射箭运动员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肩胛骨主要稳定肌的激活水平,可作为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关节稳定性的一种有效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射箭技术及其诊断指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测试射箭时主要肌肉肌电的分析研究,揭示出射箭时肌肉用力的一般特征及协调方式的基本规律;高水平运动员高质量合理射箭技术的肌电特点;提出射箭技术的肌电诊断指标。为运用肌电研究与诊断射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完成了计算机与8导生理参数记录仪的联接,实现了运用计算机采集与处理肌电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借鉴射击训练定量检测和及时反馈系统的基础上,将此系统进行改装,应用于射箭项目的训练中,经过反复研究,解决了激光发射器固定问题;激光接收靶的放置问题;触发问题;软件问题.成功的研制出射箭实时反馈系统,以最直观、最简单和最快的速度对其进行反馈,为射箭的训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旨在提高我国射箭项目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袁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08-209,217
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中国女子柔道集训队的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的损伤部位,损伤性质,损伤的时间,创伤对训练的影响及损伤特点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详细分析探讨其致伤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的训练学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