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标准答案     
久负盛名的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久远的传统 ,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 ,新生只能有四种回答 :“报告长官 ,是。”“报告长官 ,不是。”“报告长官 ,不知道。”“报告长官 ,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 ,不能多说一个字。比如 ,你的皮鞋不亮 ,学长问 :“你认为你的皮鞋这样就算擦亮了吗 ?”你第一个反应肯定是为自己辩解 :“报告长官 ,刚才排队时有人不小心踩了我”或“报告长官 ,皮鞋刚擦亮就遇上了下雨天” ,也许还有其它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可以为自己辩解。但是 ,在西点军校不行 ,所有的辩解都不在那四个“标准答案”里 ,所以 ,即使你满心不愿意 ,也…  相似文献   

2.
标准答案     
从报纸上看到一个脑筋急转弯,觉得挺好玩儿,回家时就想考考儿子。吃晚饭时,我问儿子:“有一个女孩从海边的沙滩上走过,她的身后为什么没有脚印?”儿子顿了顿问:“当时天黑了吗?”我说:“这跟天黑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3.
标准答案     
从报纸上看到一个脑筋急转弯,觉得挺好玩儿,回家时就想考考儿子。吃晚饭时,我问儿子:"有一个女孩从海边的沙滩上走过,她的身后为什么没有脚印?"  相似文献   

4.
标准答案     
一位妈妈从报纸上看到一个“脑筋急转弯”题,回家时就想考考儿子:“有一个女孩从海边的沙滩上走过,她的身后为什么没有脚印?” 儿子顿了顿问:“当时天黑了吗?” 妈妈:“这跟天黑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5.
标准答案     
从报纸上看到一个脑筋急转弯,吃晚饭时就想考考儿子。我问他:“有一个女孩从海边的沙滩上走过,她的身后为什么没有脚印?”  相似文献   

6.
7.
标准答案     
从报纸上看到一个脑筋急转弯,觉得挺好玩儿,回家时就想考考儿子。吃晚饭时,我问儿子:“有一个女孩从海边的沙滩上走过,她的身后为什么没有脚印?”儿子顿了顿问:“当时天黑了吗?”我说:“这跟天黑有什么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标准答案     
李良旭 《下一代》2014,(6):24-24
正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办?"一个学生答道:"我不会让梨。"结果,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孩子的父亲感到很困惑,觉得孩子这个问题没有回答错,怎么打了个叉?于是,他找到了老师。老师听了家长的疑问,笑着将标准答案给他看。他看到,标准答案是:让梨。  相似文献   

9.
标准答案     
从报纸上看到一个脑筋急转弯,觉得挺好玩的,回家时就想考考儿子。吃晚饭时,我问儿子:“有一个女孩从海边的沙滩上走过,她的身后为什么没有脚印?”儿子停顿了一下问:“当时天黑了吗?”我说:“这跟天黑有什么关系?”儿子回答说:“如果天黑了,连人都看不见,自然看不到沙滩上的脚印。”儿子说得有点道理,我只好说天没有黑。“那么,是黄昏的时候吧?”儿子接着问。我有点儿不耐烦了:“这有关系吗?”“如果是黄昏,开始涨潮了,潮水就把脚印冲刷掉了。”我耐着性子说是中午,心里想这回儿子可该说出答案了吧,没想到儿子继续问:“这个女孩是个杂技演员…  相似文献   

10.
标准答案     
有一天,我考朋友一个脑筋急转弯题。我问: “有一个女孩从海边的沙滩上走过,她的身后为什么没有脚印?”朋友顿了顿问: “当时天黑了吗?”我说:“没有天黑。”朋友回答说: “如果天黑了,连人都看不见,自然看不到沙滩上的脚印。”朋友说得有点道理,但我摇头说不。“那么,是黄昏的时候吧?”朋友接着问。我有点不懂,问: “这有什么关系?”“如果是黄昏,开始涨潮了,潮水就把脚印冲刷掉了。”  相似文献   

11.
在《病梅馆记》的授课过程中,张莲同学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文中多次提到残梅病梅的系列行为,每次出现的先后顺序却不一样。开篇先说有的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审美标准,接着写‘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则与前文‘正’与‘密’的顺序相左,接下来所说的‘梅之欹之疏之曲’,也与开篇‘曲—欹—疏’的顺序不同,最后‘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这一句,与上文的顺序皆不相同。大家之笔讲究前后一致,句式比…  相似文献   

12.
<正>我做大学教师,遇到研究生参加入学考试,有30分我是要"送"给他们的,比方说: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巨头是谁?《哈姆雷特》是谁的作品?剩下的70分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人文学科的意义在于什么?在于启迪智慧。我的入学考试有三个特点:第一,不考标准答案,我看你的思维能力。第二,我的考题也没有标准答案。第三,我把我所有的课程集中在一年上完,第二年让学生去上选修课,第三年写论文。每个学生要选一个题目写五千  相似文献   

13.
讲台上,两鬓斑白的老师正在摆弄着桌上的瓶瓶管管,老师早年是留美归国学者,退休后被学校请来为我们授课。那是高考前的最后一堂化学课,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地注视着老师给我们做实验。老师首先拿出一瓶纯净水倒进烧杯里,点燃酒精灯。要在往日,老师肯定会趁水沸腾前给我们讲解实验的过程和目的。然而,那一次老师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静静地等水沸腾起来,然后从那一排试管中先取出一只试管,把管里一些黑色的颗粒倒入沸水中,原来清澈透明的水一下子变成了黑色。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一脸的困惑,不明白老师这是在做什么,最起码老师应该告诉我们那…  相似文献   

14.
15.
传统的教学观,将教学过程单纯理解为对现有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因此在统一的考试内容、形式和评价标准驱动下,形成了模仿、操练和背诵为特征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特征是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这种学生世袭的基本生存情况,实际是对宝贵的创造性的一种扼杀,对知识创新的“内动力”资源的一种破坏。纵观古今,我国是个对标准答案极其“崇拜”的国家,从前的“子曰”“诗云”便是金科玉律,士大夫们写文章极少有不掉书袋的,所谓“引经据典”便是用各式各样的“标准答案”来替自己撑门面。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7,(10)
标准答案,见到你,我就怒发冲冠,恨不得双拳齐出,右脚一扫,把你踢入那深不见底的悬崖之下!答案,原本是五花八门、缤纷多彩的,就像吃冰淇淋,只要符合口味就行。可你呢,伤天害理,偏偏带上"标准"这顶大帽子。你知道吗?就因为这不起  相似文献   

17.
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最好的礼物,然而父母往往希望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于是想着各种办法去塑造、影响他(她),结局却不尽相同。孩子和成年人一样,性格、禀赋千差万别,对于他们的教育成长,没有标准的答案,只有各自的摸索,所谓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前段时间,新冠疫情肆虐,大人孩子都很难出门。但孩子天性活泼,未必听得进大人的话,作为父母来说,或许可以借事发挥,巧用时机对他们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二战时,美国军方委托著名的心理学家桂尔福研发一套心理测验题,希望能用这套东西挑选出最优秀的人来担任飞行员。结果很惨,通过这套测试的飞行员,训练时的表现很亮眼,可是一上战场,所驾驶的飞机大多被击落,死亡率非常高。桂尔福在反思时发现那些战绩辉煌、身经百战打不死的飞行员,多半是从那些退役的“老鸟”中挑选出来的。他非常纳闷儿,为什么精密的心理测试,却比不上“老鸟”的直觉呢?其中的问题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9.
某校组织学生春游后,老师布置了一道以“春天”为题的作文。数日后,全班同学交了作业,大多以“春天好”为主题,赞美春天和风细雨、花红柳绿。唯有王聪的作文与众不同,认为“春天并不好”:春天细菌繁殖旺盛,夏季蚊虫都在这时孳生;春天易流行感冒;春天雨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冷热不均,忽冷忽热……作文点评课上,语文老师对全班学生说,有同学不停地在作文中写春天不好,是不听老师讲解、胡思乱想的结果。古往今来,一些文人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  相似文献   

20.
两千五百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 ,在教学艺术上也堪称大师。作为一位教育家 ,他向学生提问 ,或解答学生的疑问时 ,都没有确定性标准答案。在《论语》一书中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在标准化考试仍然影响着我国教育的今天 ,读来尤其发人深思 ,它对语文教育甚至整个教育观念的转变都有深刻的启示。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赤也惑 ,敢问。”子曰 :“求也退 ,故进之 ,由也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