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文心雕龙札记>是黄侃依傍<文心雕龙>原著,结合自身的为文为学经验而著成的探讨"文章作法',的讲义.<札记>虽分篇论释<文心雕龙>,却形成了系统的"储材-构思-布局"的结构理论.黄氏以现代思维阐释"谋篇之大端"与"构思",辫证地理解"虚静"、"养气"与"为文"的关系;黄氏所言"谋篇布局"之要害在于"乘一总万",形成了独...  相似文献   

2.
对于《文心雕龙·通变》篇,历代不乏研究者,他们众说纷纭,各呈异彩。而作为第一位将《文。心雕龙》搬上大学讲坛的国学大师黄侃所持的“通变”观更是独抒己见,他认为通变惟在师古,并具体指出通变之法,本文就《文心雕龙札记·通变》篇文章学理论略作申述。  相似文献   

3.
黄侃作《文心雕龙札记》,依傍《文心雕龙》原义,对"位体定势"之术进行了深掘,虽囿于个别篇章而未成体系,但其对"体"与"势"的具体阐释,已颇具灼见:论"文之体",以"大体合六义"而言明写作有一定之规;以"八体并陈"言明风格作为一种文坛现象并陈,并无轻重高下之分;论"文之势",辨析了"势即法度",举"文有三势",从"体势相...  相似文献   

4.
黄侃把"命意修辞"作为"为文之术"之纲维。在黄侃看来,作文之旨,大体是"命意"、"修辞"两方面的功夫。"命意"是内容方面的要求,"修辞"是形式方面的要求。他强调,词意为本,自然为质,并以此对"风骨"作以解释,从而使风骨论从虚空落到了实处;黄侃又主张"文不弃美",以"合乎中道"为理想之准的。故而他回避了刘勰之反"侈艳",而反"朴陋",树起了倡"文饰"的大旗。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的声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声律》全面探讨了六朝时期兴起的音韵学理论以及音韵研究在文学和文章创作上的应用,克服了当时人们对音韵的一些神秘模糊认识。在音韵学理论上,刘勰探讨了汉语声律的本质,明确了辨析语音的科学方法;将音韵研究应用在文学创作中,提出了声、韵、调合谐运用的原则,论述了声律理论在不同文体中的应用。《声律》篇展示了刘勰对汉语音韵学的独到的精辟见解,折射出当时语音研究的现状和成就。  相似文献   

6.
黄侃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在语言文字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伟人。他不但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成就相当巨大,而且在修辞学方面的成就亦属上乘。《文心雕龙札记》体现了他在修辞学方面的学术成就,特别是在修辞格的探讨方面。他往往能就比喻、比拟、夸张、对偶等重要辞格的定义、作用、形成与沿革等很多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这些有益的探讨很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7.
在《文心雕龙·声律》篇中,刘勰从四个方面对声律问题进行了阐释。首先阐释了声律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为声律入诗奠定了基础;其次,指出诗文中声律不谐的原因主要是内外不一,需要调整内听与外听的关系;再次,认为选字定声配韵要取正声雅韵;最后,强调作家的才情对声律的重要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刘勰将《声律》篇归之于情采论。  相似文献   

8.
黄侃词论略     
黄佩(1886~1935),字季刚,号季子,晚号量守居士,湖北蕲州(今蕲春县)人。他早年留日,为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潜心学术,研究和讲授汉学,成为一代宗师,是名的音韵、训诂学家,经学家与学家。有《礼学略说》《心雕龙札记》《经传释词笺识》《中国学概谈》等。在诗歌翻译方面,黄侃也卓有成就,其“译笔清秀高华,自然流转,情思婉娈,有六朝乐府风味”。  相似文献   

9.
在《文心雕龙》中,"声律"是刘勰十分看重的一个概念。刘勰在不同篇目中,多次提到重视声律对于文章写作的重要意义。如《神思》篇有:"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讲作文时要依照声律安排文字;《情采》篇有:"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讲声律是"立文之道";《知音》篇有:"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讲读文章时也要注重声律的谐和等等。其中《声律》一篇是论述声律最重要的篇目。  相似文献   

10.
“气”论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两个重要观点,涉及作家论与创作论两个方面,气包括气势、气质、风格、语言、文章、歌曲、养身之术、气候八个方面。才气论的兴盛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自觉有关,对六朝文章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文坛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品有机构成论是中外文论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作品有机构成理论更是独具特色。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把文学作品比作人体构成,认为文学作品自身形成一个如人体一般的有机体,即它在内容上是统一完善的,在形式上是完整和谐的。这一比喻不仅能深刻地揭示出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特点,而且显示了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人学资源,对于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的文艺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勰<文心雕龙>中有十二处提到"文理"这一概念,研究者大都侧重于对"文"与"理"的分别释义,而较少对"文理"一词进行完整义证.具体分析,论证的结论是:"文理"在<文心雕龙>中有四种含义:文章的文采;文章的情志;文采与义理;文章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文学的生命,《文心雕龙》一书虽然没有专章论述文学的真实性问题,可刘勰的真实观却散见于各章之中。试从作品思想内容的真实、作家情感的真实和艺术表现的真实三方面对刘勰真实观思想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关于"风骨",历代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是一个很难诠释清楚的概念。立足《文心雕龙》之《风骨》篇,笔者认为刘勰的"风""骨"均指语言而说,情感说或内容说是后人敷衍的结果;"风"是语言的简洁精要,"骨"是语言的质朴刚健,"风骨"是二者整合后对语言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勰非常注重语音修辞。《文心雕龙》是由协调声调而结构成的“声文”。其各篇的声调以整齐匀称为主,低昂曲折为辅。刘勰从不同中求协调,多样中求整齐,使文章里的声调在错综变化中,高妙自然,摇曳多姿。《文心雕龙》中声调的结构模式及其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齐梁时期骈文创作的典范,是此时声律理论的完美实践者。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在文体论、创作论、作家评论诸方面都堪称六朝文学理论集大成之作。它继承发展了曹丕的文学为政治服务的观点 ,在文体分类上比《文选》目光阔大 ,涉猎驳杂而广泛 ;在对创作规律的揭示方面比《文赋》更加精深系统 ;与《诗品》相比 ,在注重词采的同时 ,更注重作品的思想性 ,同样表现了进步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在《诏策》《章表》《章句》等九个篇目中十次论及曹操,对于有关曹操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家世、人品、文论思想、与文学之关系、诗文的表现等都有涉及。其中借评价陈琳檄文对曹操家世、人品的描述,平理若衡,值得肯定。另外,因《文心雕龙》之性质,并未对曹操作品作艺术上之品鉴,而无论《诏策》当指事而语、《章表》勿得浮华,或论赋嫌于积韵、弗好兮字入句,或对创作主体之强调才、学相辅,并无负面指责贬抑之语,虽未成体系,但所言大抵中肯,保存了中古时期关于曹操的不少珍贵资料,为今人提供了值得信赖的史料。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最重要的名著之一,关于其中《定势》篇中势的理论内涵,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文心雕龙·定势》篇中"势"的理论有着广泛而长久的文化史基础,只有通过考察《文心雕龙》与书法艺术理论的联系,才能准确把握"势"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正变观念本身有经学方面的历史渊源.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将其提升为一种系统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文学理论.从"正"的方面讲,刘勰认为它是一种经典式的思想情感和行文风范,是作家进行创作时应予以严格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同时作家应有所创新和发展,这就是"变"."变"是在创作方法和艺术技巧上的推陈出新,刘勰所主张的"变",是对"正"的灵活运用和适当拓展.只有合理地"变",才能体现出"正"的意义和作用,也只有用"变"的态度对待经典,用"正"的原则指导创新,才能在经典与新变的理论维度上确立作家自身的文学存在和创作个性,才能实现继承和创新的动态平衡.因此,"正变"理论在<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中起着联系有关继承与创新、"名理"共性与"变文"个性等理论文体的纽带性作用.这是进行<文心雕龙>研究不能忽略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