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按照逻辑顺序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就是接受现成的知识:教师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对于学生学习体验如何,是否学到了方法,是否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是否又发现了新的问题等等不关心.因而,在课堂上.老师喜欢问一句"你们都懂了吗?还有问题吗?"等所有的学生说"都懂了,没问题",老师就满意地开始讲下面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都懒得去思考什么问题,因为当老师问的时候,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说不懂或者有问题,那么就会影响老师讲下面的内容,自己也会觉得没面子.  相似文献   

2.
<正>以往教学模式大部分都是"填鸭式"教学,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不会主动去思考,去探究,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模式要学生们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要学生们学会动脑分析问题,并就问题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就是所说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老师大方向的把握下,在明确语文教学整个过程的目标和任务后,以自身的语文基础和知识素养为前提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学生首先需要进  相似文献   

3.
孔子闩:“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 不解。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学生都只知道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 知识,机械模仿优秀学生做题方法,所以他们很多都是“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不是自己 主动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借助和依赖于老师和同学 的帮助,逐步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懒惰。如何让小学生从小就爱 上“数学思考”,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科学探究就是一种在老师的诱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学习方法,它必然会引起学生渴求知识答案的迫切心情和继续学习的动机,所以我们在探究教学当中也应当提出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而有些答案可能需要学生用一生去寻索,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并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科学探究就是一种在老师的诱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学习方法,它必然会引起学生渴求知识答案的迫切心情和继续学习的动机,所以我们在探究教学当中也应当提出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而有些答案可能需要学生用一生去寻索,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并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一、老师要做到精讲善练,充分实践。   知识是解决懂不懂的问题,老师不讲,学生就不懂;技能是解决会不会的问题,老师不训练,学生就不会。学会运用知识去发现、解决问题就是一种能力。使语文知识和能力得以发展的途径是实践。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讲、学生只是听,学生的知识是“听”来的,而不是“学”来的,至于能力培养则是空谈。但我认为,并不是说老师在课堂上就少讲或不讲了,其实是对老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精讲”,只有精讲,才能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在更多的时间里,促使他们自主地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  相似文献   

7.
从听课中发现,有部分教师让学生做口答练习时,仍采用“开火车”的方法。我认为这种课堂练习的方法不可取。其理由有三: 一是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为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争胜心,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挑战性问题,他们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以求得老师对自己的表扬为满足。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儿童,学习的自觉性还未养成,如果老师不给他们布置学习任务或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太具体,他们便觉得没有什么任务需要完成。在采用“开火车”的方法做练习时,因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范围预先受到限定,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因感受到没有回答问题的任务,而不去积极动脑子思维,长此以往还会造成他们思维的惰性。二是不利于教师准确掌握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课堂练习的目的之一,就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情况,以便教师根据收集到的反馈信息,改进  相似文献   

8.
陈伟燕 《中学文科》2006,(12):62-62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这历来都被奉为学习的一个基本方法,英语学习也不例外。然而,很多同学在学习中并不能真正做到这点。学习英语是令大多数中国人感到老大难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我想也就是基础打得不好,旧的知识还没掌握,老师又教了新的知识,这样,学不会的知识日积月累,积重难返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日益丧失,最后干脆放弃不学了,也有一部分同学,他们知道温故知新的重要性,但却不知道如何去做,或者做了一些,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多少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转变提问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学习中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由谁发现让谁提出,是教学主体思想的体现。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已经把问题想得很细,提出的问题和发现问题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其方式也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处于"被动"式思维,他们被迫去思考前面的知识,被迫去思考老师要求回答的内容,从而被动地进入上课学习的状态。这种"一言堂"式的提问剥夺了学生提问的权利,他们天生好问的意识消失了,只能机械、呆板地接受知识。为此,应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内因作用,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这些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形体课的学习也不例外,一个学生对形体课感兴趣,就会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反之,就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去消极、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老师知识面要广、知识量要大且要不断地学习。但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的知识只有从老师那里学来,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存储知识。这压制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创新思维,从而封杀了学生的个性。这样学生往往把学习理解为背诵、模仿和做题.而不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这就是我们传统“接受性学习”的最好反映。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如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的台阶现象,就是每位老师和家长都特别关心的问题,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是他们希望解决的难题. 学生对于初中的物理学习能够接受和适应,并且取得较好的成绩.当他们升入高中以后,以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即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高,但是一段时间以后,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成绩不但不提高反而一直下降,这种情况在那些意志薄弱的学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初高中过渡阶段出现的这种现象,我们把它称为台阶现象.  相似文献   

13.
讲台曾经是只属于老师的舞台。老师在台上手舞足蹈,发号施令,学生们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诜耳恭听,静观其变,接受、同化、记忆和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能获取学习的方法.不能亲自获得表演的快感,也就不能对老师所传援的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相似文献   

14.
正学习的过程是对知识的积累过程,学生能否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同时与他们的知识积累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却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当老师讲解习题、试卷的时候,老师只关注学生当时听的质量,而学生只在乎自己当时有没有听懂,至于课下,他们很少去反思、记录。时间一久,当他们再次遇到类似的题型时,虽然有印象,却很难顺利解答出来。笔者认为,学习重在积累,倘若我们只在意课堂讲解的效果,而不去关注学生在课后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渴望被人关注,被人欣赏,学生更是如此。一旦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可惜很多老师和家长往往更多的是注意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学生有了过失,他们会立即指责;但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好表现,他们却不一定会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也许他们认为,做得好那是应该的,这种思想是非常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马娴 《新疆教育》2013,(6):90-90
小学生都比较乐于表现自己,这是他们年龄特征的表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很多高年级的语文老师都有一种感觉,就是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不如低年级的时候,有问题不愿意说,有疑惑不乐意去讨论,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了。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逯步提升的,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及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7.
《河北教育》2007,(12):9-10
看了两位老师的评语,颇有感触。 我先从第二位老师的评语谈起,他的评语是“语言隽永清新,行文结构合理,思想集中而深刻,非常有特色!”这样的评语我相信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都不陌生。很多老师用这类评语评了一辈子学生作文,而很多学生的作文也永远都是接受这类的评价。面对这样的评语,不要说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会“有点迷惑”,就是一个高中的学生,乃至我这个拥有二十年教龄的教师,也会迷惑多多。我不知道这样的评语到底能给学生什么指导,学生又能从中获得多少教益!  相似文献   

18.
现在提出主动、探究、合作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探究又是学习方式的核心。为什么要强调从接受式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的转变呢?我想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理由。第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以学生的自我构建为基础,而不是灌给他的。知识的形成学生要自己获取,老师可以帮助他;能力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才能发展起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不是靠老师的滔滔不绝来灌给学生的,他总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老师所要做的事情是帮助学生完成自我构建。第二,科学课程要努力把学习过程与科学研究过程尽可能地接近起来,这样学生就会体验到科学是开放、动态,不是封闭、静止的,更没有什么绝对真理。第三,突出了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也就是要将学科学变为做科学,而不是听科学、背科学,要在做的过程中来掌握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学习科学工作的方法和技能。说白了,探究就是动手、动脑的活动。概括起来,探究的类型在生物学课程里大概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哪一门学科,要想学生学有所得,老师就必须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课也不例外,尤真是低年级音乐课教学。低年级的儿童音乐知识少,而且好动,如果老师只一味地灌输基础知识,而不注重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兴趣,学生就会觉得音乐课枯燥无味,对它失去信心。从而不喜欢音乐,也就不可能学好音乐。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动、喜欢听故事、做游戏等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用故事导入新课来培养兴趣每当学习一首新歌以前,一般先有导入新课的过程,它校…  相似文献   

20.
林淑华 《地理教育》2015,(Z2):45-46
怎样的老师才算好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想办法让他们考高分,这就是好老师吗?新闻报道说一个21岁的毕业生因为失业跳楼了,之前就有报道说初二学生被罚站而跳楼,还有一个学生竟然因为作业多而自杀……看到这些,教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只是学生知识的积累过程,更应该是其心智不断成熟的过程。在我们身边,问题学生有很多,其中包括成绩较好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非常脆弱,教师有心帮助他们,但要用什么方式方法既让他们接受又能达到教育目的,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