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美国“临床”教师教育理念对教育硕士课程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颠覆了传统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师教育课程建构模式,形成了由课程主导系统、支持系统、评价系统三大系统有机整合而成的“临床”型课程建构新模式,鲜明地凸显出以“临床实践”为核心交织安排理论课程和实验室课程、重视临床伙伴关系和教师教育者团队等课程支持系统的建构、通过外部“临床标准”和实践取向的内部评价为课程导向及提供保障等特征。美国“临床”型教育硕士课程建构模式对于我国推进实践取向的教育硕士课程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尝试建构以“临床实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促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深度融合、构建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加强教师教育专业社团建设、推进实践导向的课程评价改革是我国教育硕士课程改革的可能路向。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待研究的一个理论与实践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课程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目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既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也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结合学科特点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对教师实施培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课程设计实际是文化价值选择问题 ,任何时代的课程都是以社会需求的价值为依据 ,“人本”的价值取向不应主导我国课程改革我在一篇文章①中说过 :课程 ,实际上是关于人才规格设计的一个蓝图 ,而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 ,其实就是实施蓝图的工程。课程研究 ,就是对已有设计蓝图的审视 ,对蓝图设计建构新的设想。课程改革 ,就是对已有课程中不科学的建构、内容 ,根据新形势的客观要求 ,进行调整、修订 ,或提出新的设想。还说到 ,课程改革的根本原因 ,就是科学知识的无限性和学习年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是学生素质发展可能的无限性和社会要求的有限…  相似文献   

4.
研究型课程:沟通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归生活世界,建构完整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体验,这是当代教育改革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研究型课程的建构正是这一价值取向在课程改革中的体现。研究型课程以其开放性、完整性和交互性有效地沟通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它既承继了生活世界的直观性与自然性,又保留了科学世界的技术性和逻辑性。现代教育的领域性断裂在研究型课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合。因此,研究型课程成为沟通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STS课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是当今科学教育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它的诞生和发展与整个时代的科学技术、社会以及文化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因此,作为一种科学教育的改革思潮,它还没有一个完全成熟的理论体系。本文从当前国际上STS课程发展状况出发,分析了STS课程的目标、课程类型和课程建构,并由此寻找一种把握STS课程发展趋势的框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课程建设之路,但也暴露出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中的不足。继续做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明确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的目标;课程内容要实现多样性与实践性统一;课程设置要注意科学与开放性结合;要充分考虑专业特征与产学结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7.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国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为顺利推进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应提升科学课程在各学科中的地位;提升科学课程教师的素质与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改革课堂教学,转换评价制度,全面实现科学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发和实验,是我国教育发展史和课程改革史上的一个创举,是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科学课程标准》在多方面体现出了它的特点: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扭转了我国长期以来科学教育目标的偏向;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本质,揭示了科学教育最关键的核心要素;科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凸显了我国中学科学教育中的公正和公平,突出了科学教育以"学生为本"的观点;以培养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为基点,实践了科学课程的整合设计;重视对学生今后有发展意义的基础知识的选取,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与此同时,对《科学课程标准》实施中的困难和障碍做出了分析,对进一步的修改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育心理学是高师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三年的优秀课程中,始终以教育心理学原理为指导,实现教育目标的准确定位,课程内容的合理建构,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和学习结果的科学测评,使教育心理学优秀课程建设成为教育心理学原理的运用过程,保证了优秀课程建设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课程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开放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和谐程度愈高,课程系统的效能愈高。和谐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的理想状态,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以系统的观点总揽课程设计、以整合的观点确定课程内容、以后现代观点建构师生关系、以发展的观点改革课程评价是和谐课程建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全球课程改革走向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构一种对活,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奉献给新世纪的中国儿童”为此,由国际课程促进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dwmcement of Curriculum Studies)决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日前主办了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国家及省级实验区实施,广大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好的课堂教学?本文拟将运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对这一问题展开初步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一对于好课,仁智互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课程改革视野中好课的总体要求应体现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的统一。首先,就建构性而言,这是当前一堂好课在科学规律上的集中体现。无庸置疑,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首先必须遵循科学规律,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就具体的一堂好课而言,教学要符合…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师生共同建构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 ,它体现了“儿童是学习的主体”、“需要是儿童学习的动力”等现代教育观。笔者针对目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的师生共同建构课程观 ,倡导课程的动态性、生成性。这是对传统课程观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一轮初中科学课程的选择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在新一轮初中科学课程改革中,既设置了综合科学课程,又设置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分科课程。那么,初中阶段的科学课程是选择综合课程,还是选择分科课程,以及选择后如何实施就成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从综合科学课程和分科科学课程的各自特点及课程实施的条件出发,结合我国科学教育现状及浙江省近10年来的综合科学教改实践,较全面地论证了新一轮科学课程选择的主要依据及课程实施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程是与科学文化、教育文化、社会文化相关联的特殊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对科学课程进行文化学分析、阐释和建构,不仅有利于科学课程文化基本属性的揭示、科学课程基本理论的建设,更是科学课程改革与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科学课程的文化学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因此,有必要对“科学课程的文化学研究”的理论依据、实践价值、基本框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陶芹 《福建教育》2013,(11):19-20
课程是关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一个系统,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教育实践常以课程为轴心展开,教育改革也常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所以,各个幼儿园面对课程选择与建构时.是慎之又慎,常常由园长亲自把关,带领教师共同解决幼儿园教育中这个最重要、最繁难、最易被误解的问题。园长如何把好这个关,当好课程领导者的角色呢?下面本人结合平时的工作,谈谈几点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课程是与科学文化、教育文化、社会文化相关联的特殊文化形态。对科学课程进行文化学分析、阐释和建构,不仅有利于科学课程基本理论的建设,而且也是科学课程改革与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科学课程的文化学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因此,有必要从“合理性”、“迫切性”和“重要性”三个方面探讨“科学课程的文化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价值所在和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8.
专业化视野下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院校的师范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遵循科学的原则,走出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我国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应沿着专业化路线,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课程结构上应体现综合性与适用性结合;学术性与师范性结合;继承与开放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对现行教育类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剖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未来我国人才培养价值取向的重要环节。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应当是:整合学科课程,充实选修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创设校本课程,完善家庭课程。中小学课程改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课程的设置应遵循一体化和综合化原则所谓一体化,就是指我们在考虑课程设置的时候,不能只单纯地考虑小学或者初中或者高中,而应当着眼于基础教育的整个实施过程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很少有教师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来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当前国外STS课程改革的走向,从科学教育的价值,发展性科学教育,探究性科学教育,多元化科学教育评价四个方面阐述了STS课程改革对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