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大诗歌理论,王士祯(王渔洋)的神韵说历来众说纷纭。论文从神韵说的产生、含义、在诗中的体现及对此说的评价等四方面重新解读神韵说。与成说相反,认为将《秋柳》四首作为王士祯神韵诗的代表作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大诗歌理论,王士祯(王渔洋)的神韵说历来众说纷纭。论丈从神韵说的产生、含义、在诗中的体现及对此说的评价等四方面重新解读神韵说。与成说相反,认为将《秋柳))四首作为王士祯神韵诗的代表作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1919年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民国年间,是王渔洋研究史上一段较为萧条、冷落时期,但也有许多亮点,产生朱东润、郭绍虞、钱钟书等文学大家,以长篇论文、批评通史、学术专著等,对神韵说及其创作进行一番认真地梳解,感悟独到,识见精湛,超越既往水平,取得显著成绩,至今仍给后学以启示、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清初王士禛与赵执信两人的关系及其诗学论争一直是诗学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学界通常将两人始亲终疏的关系说成是论诗宗旨的不合。通过对史料的深入发掘和细致考辨,可以论定两人关系的恶化主要因为赵执信性格的褊狭和狷急所致,意气之争多于诗学观念的歧异。赵对王的批评基本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5.
王渔洋诗歌中喜用连绵词,且独具特色。连绵词在王诗中的运用不仅继承了《诗经》等经典著作的传统语言习惯,而且也有其独创的特殊性。对连绵词的描述,一方面旨在探讨连绵词在音韵、意象等方面对王诗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连绵词的运用使王诗的语言更具神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士Zhen是清初坛的领袖级人物,《王渔洋事迹征略》是有关其事迹迄今为止最有分量的专。然在取得显成绩的同时,亦存在一些与交游、唱和、评论等学活动的考订系年密切相关的失误之处,本仅就其史实研究中有失或疑误部分试予商订。  相似文献   

7.
王渔洋的绝句诗具有神韵特色,它通过"象外之象"而传达一种"文外之旨".诗作中艺术形象构成与神韵之美有着内在的联系,从而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历来对王渔洋被罢官有不同的看法。本文根据康熙朝皇权斗争的史实,认为由于王渔洋与皇太子允祁有密切关系,在康熙着力打击皇太子势力时,借“王五一案”罢了他的官。  相似文献   

9.
清初王士祯是大家所推重的一代宗匠。他标举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意境,也就是要求诗歌要清澄蕴籍含蓄,不可直写无余。王士祯对于做诗,有其鲜明的主张,这就是“神韵说”。他把神情韵味作为诗的最高境界,以清澄妙远的神韵为宗。  相似文献   

10.
清初王渔洋的《衍波词》、《花草蒙拾》和以广陵词坛为基地的活动开启清词中兴之胜。其词学理论纠正明人的偏执,提出并尊南、北两宋和婉约、豪放不分优劣的主张,并以李清照和辛弃疾分领两派之首,予以推崇。故其词除婉约外也有风格壮美之作,近辛稼轩词风。他领导的广陵词学活动也搭起了陈维崧等阳羡词人崛起的桥梁,使阳羡派以大倡稼轩体而名满天下。王渔洋胸中的辛弃疾“情结”,借此给予再一次的承传和张显,是辛词在清代传播和影响中最亮丽的一道景观。  相似文献   

11.
著名学者蒋寅先生<王渔洋事迹征略>一经出版,即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但正如陆林先生所说,该书也存在白璧微瑕.文章在陆文基础之上,也提出疑问二则,以求证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从陆游爱国忧民和自然风物两方面诗歌的具体鉴赏出发 ,分辨出陆游爱国忧民的诗歌不同于其他诗人同类诗歌的别开生面之处 ,并从中透示出其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极为强烈的自负执拗的心理情结。同时 ,钱钟书还剖析了陆游与杨万里在自然风物诗歌上的审美差异 ,指出陆游诗歌意境重复、议论牛氐牿等创作上的局限 ,揭示出其标举的“工夫在诗外”之诗学观与实际创作中模仿、点化前人作品之间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3.
“学”是一个包括写作、传播、接受并产生影响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只涉及作品的写作、传播与批评,还包含学观念的演变、作家的活动与交往、社会的学教养和时尚。对曾经发生和存在的学过程进行历时性的研究,就构成了学史学。学史学首先是一门研究学过程,尤其是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的学科。然而并所有的学时代都为学中的过程研究提供了可能,只有明清以后,丰富的历史记载几与档案相埒,而同时档案也最大限度地充实了历史记载,我们才得以从容揭开时间的帷幕,走进学事件和学史情境中去。明清两代丰富的献普真正进入学史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王渔洋、蒲松龄、赵执信是山东淄博境内清初时期的三大诗人。在七言律诗组诗的创作方面,他们都从唐朝杜甫的诗歌艺术中汲取了营养。王渔洋的《秋柳四首》,在用韵方面对杜诗《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曲江二首》等有所摹拟。蒲松龄的《九日同如水登高,时定甫欲北上》四首,其用韵情况完全不出杜诗《秋兴八首》。赵执信的《山行杂诗四首》,在用韵方面与杜诗关系不大,但在结构方面学习了杜诗。杜律单句末字能做到三声轮用,《秋柳四首》单句末字能做到两声轮用,《九日同如水登高,时定甫欲北上》单句末字能做到两声轮用并有三声轮用的,《山行杂诗四首》能做到两声轮用还有一声到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续金瓶梅>第53回有"扬州府王推官",从这个"王推官"的籍贯、仕历、才学,可断定这个"王推官"为清初著名诗人王渔洋(士祺).丁耀亢、王渔洋还在1654年同时给张缙彦的诗集作过序,这段经历罕为人知,这样不但可以考见丁耀亢与王渔洋的关系,而且还证明了<续金瓶梅>成书于1661年.  相似文献   

16.
王渔洋喜欢删纂唐诗选本。在其删纂的十部唐诗选本(合为《十种唐诗选》)中,《才调集选》较为特殊。王渔洋《才调集选》是对后蜀人韦谷的唐诗选本《才调集》进行的删纂。考察王渔洋《才调集选》对韦谷《才调集》的删纂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王渔洋与韦谷二位不同朝代诗人眼中的唐诗面貌,这对于古代诗学及选本学研究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清初诗宗"王士禛《十种唐诗选》是依据他人选本(主要是唐人唐诗选本)删纂而成的一部综合性唐诗选本。在康熙四十七年该选便已"风行天下、供不应求",由于四库馆臣的偏见,该选逐渐被后世忽视。《十种唐诗选》价值巨大,在选诗上也有鲜明特征。该选对唐人唐诗选本的选录略重于对(蜀)韦谷、(宋)姚铉两人选本的选录,对古体诗的选录略重于对近体诗的选录。整体上体现出王渔洋高超的鉴别能力,也反映出王渔洋自我的鉴定取舍。  相似文献   

18.
王渔洋吸收了南宗画家含蓄、飘逸、空灵的审美理念,丰富了自己的神韵说理论,并在其诗歌创作中遵循诗画合流的原则,表达了浓厚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9.
王士禛作为清代康熙年间的"诗坛圭臬",其诗学成就与影响甚巨。渔洋诗学体系包括其诗学理念与诗歌创作实践,主要体现为"神韵说"。其诗学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康熙年间及以后的诗坛发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影响到了朝鲜等国,他的诗学理念与诗学实践也引起了学界的许多争鸣,总体而言贡献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20.
"神韵"说在中国古代诗论中是颇为重要的一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渊源。王士禛在吸收借鉴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神韵"说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其"神韵"说的美学内涵包括:1.自然天成;2.余味、余意;3.清远冲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