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化学科专业设置 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科专业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也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能否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结合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是高校实现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新疆大学开展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所做的社会调查,对取得的有关地区性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毕业生质量、就业情况与社会评价等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查结论。  相似文献   

3.
以就业为导向 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就业问题则越来越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此形势下,高职类教育必须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和特点,以服务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教学质量的提高来促进学生就业率的提高,以社会需求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坚持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一、深刻认识就业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既有传统就业观念、就业制度需要更新的问题,又有高校部分学…  相似文献   

4.
以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只有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及自身的条件,确定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被社会所接受、有特色、质量高的人才,才能提高学校的声誉."九五"期间,我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十五"期间,我校本科教学将以争创本科教学优秀学校为目标,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为主线,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学管理的新机制,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专业教育,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都要围绕学科专业而展开,因此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都十分重视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问题。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分析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中的规律,既有助于丰富相关理论研究,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也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历史研究,主要分析了学科专业教育的生成及其发展;二是比较研究,对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三是对我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及其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并…  相似文献   

6.
积极探索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文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人才培养结构。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在深入总结“十五”以来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实践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创新内涵、完善制度、加强引导、优化结构,努力构建政府调控到位、学校自主创新、社会积极参与的学科专业建设新体制。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发展,目前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出现了社会适应性危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五轻五重".职业院校应树立育人为本理念、优化培养过程、注重师资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合作办学,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民族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及其社会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民族高等院校如何从自身的办学性质、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实际办学条件出发,积极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并不断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已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对民族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目标与原则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和全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教育领域亦不断面临冲击与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严重缺乏风险意识,更谈不上应对风险社会的能力。大学生风险意识的缺乏,导致的明显后果之一,就是社会适应性的缺失。面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社会适应性缺失,高校育人工作要引导大学生正视风险,积极寻求化解风险途径。要在高校中提倡风险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到风险教育的重要性。风险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提升预防风险和应对危机的能力;能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危机,客观、理性地应对困境;最重要的是能增强他们对风险社会的适应性,亦能缓解风险社会造成的危机和压力。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思考吴博达学科专业的结构设置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不仅直接反映了该校服务社会的能力;而且由于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作用,将直接影响各学科自身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学科专业结构所形成的育人环...  相似文献   

11.
调查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社会适应性较差。要提高其社会适应性,主要应明确办学思路;更新管理思想,提高管理灵活性;拓宽教师知识技能适应面,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章运用高等教育和产业经济学有关理论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趋势及其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探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专业结构如何适应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发展、人才培养、就业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14.
大学毕业生供求矛盾与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1、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在高校,存在一批创办已久的现在被称之为长线专业的专业。如历史学、物理学、考古学、社会学、基础教育学等。近几年,社会对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总体减少。尽管如此,这些专业目前还继续维持一定的招生规模。这种现象的存在,使高校整体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结构性矛盾。但这些所谓的长线专业,往往开办的时间长,办学成熟,教学实验设备配置齐全,有一批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学者、专家,其中的许多专业甚至是学校的招牌专业,一些专家教授是替学校…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专业是社会和高校连接的桥梁,因此,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是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其设置是否合理,既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质量、办学效益以及高校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又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高等教育的适应性,促进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自身健康发展,高校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步伐,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型分析的学科专业立体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科专业及其三维立体结构调整的理念出发,笔者从方法论角度试图建立其分析模型,提炼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阶段模型特征、周期链及其主导行为,提出立体结构调整的价值链(网)及其扩展分析模式;分析不同维度上机制的调整和其调整主导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专业是社会和高校连接的桥梁,因此,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是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其设置是否合理,既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质量、办学效益以及高校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8.
对高师院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调整高师院校学科专业结构的必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以及我国加入WTO对所需人才规格的变化,加速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1.近代的学校教育是在近代科学高度分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适应科学的高度分化,需要学校培养一大批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因此学校专业教育得到加强,师范教育的专业性也随之巩固,并按照中小学的课程对口设置,中小学教师按学科承担任务。这种专业化的教育曾经对社会的进步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学科发展的总趋势呈综合化的现时代,如…  相似文献   

19.
20.
曹玉刚 《中国培训》2007,(11):26-27
近几年来,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是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公司与职工的协调发展。搞好公司改革,实现产业布局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改变,把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对提高职工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